天天看点

苏联红海军中的原沙俄舰艇之斯威特兰娜级轻巡洋舰

作者:顾氏造船厂厂长

该级轻巡洋舰原为俄罗斯帝国海军波罗的海舰队为了补充对马海战中损失巨大的巡洋舰缺额而设计的一款5200吨级轻巡洋舰,在屡次讨价还价修改方案后最终敲定为7000吨级轻巡洋舰方案。1912年9月18日,海军部技术委员会宣布圣彼得堡的普季洛夫船厂和位于雷瓦尔的俄属波罗的海造船与机械公司赢得新型轻巡洋舰的初步设计方案竞标。最终在1913 年初,订货方和建造方就价格达成了一致:单艘造价830万卢布(不含装甲、火炮、水鱼雷武器的订货费用)。全部订单为四艘,分别由波罗的海造船与机械公司、圣彼得堡普梯洛夫造船厂各建造两艘。

“斯韦特兰娜”号原始设计

全长:158.4米

全宽:15.35米

排水量:6800吨(标准排水量)/6950吨(正常排水量)

平均吃水:5.58米(正常排水量)/6.6米(满载排水量)

主动力装置功率:50000马力

最高航速:29.5节

巡航航速:24节

续航力:3750海里

燃料贮备:610吨(正常)1290吨(满载)/1550吨(超载)

火炮武器:130 毫米舰炮15门,63.5 毫米高射炮4门

鱼雷武器:457 毫米固定鱼雷发射管2具

水雷武器:锚雷90枚

舰员编制:600 人

苏联红海军中的原沙俄舰艇之斯威特兰娜级轻巡洋舰

定型的斯威特兰娜方案

“斯威特兰娜”号

该舰原为帝俄时期开工的“斯威特兰娜”级轻巡洋舰“斯威特兰娜”号,1913年11月11日在波罗的海造船与机械公司开工,1915年11月28日下水,因十月革命而被迫停工,1924 年 10 月, 停工多年的该舰在列宁格勒的波罗的海造船厂恢复建造,并于次年 2 月 5 日获名“红色工会国际”号。1926年10月,该舰被移入喀琅施塔得的韦列辛斯基干船坞进行舾装,1927年4月26日试航。1928年7月1日,该舰升挂苏联海军旗,被编入波罗的海舰队服役。

苏联红海军中的原沙俄舰艇之斯威特兰娜级轻巡洋舰

刚竣工的“红色工会国际”号轻巡洋舰

1929年8月6日至12日,该舰在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伏罗希洛夫的坐镇下,与波罗的海舰队所属的3艘战列舰、9艘驱逐舰、9艘潜艇、3艘运输船远航至波罗的海西南部。随后该舰与“阿芙乐尔”号巡洋舰、4艘驱逐舰在海军院校训练舰中队的中队长拉尔的指挥下前往德国进行友好访问。8月18日,该舰和“阿芙乐尔”号到访斯维内明德港。9月6日至12日,该舰参加了波罗的海舰队的秋季演习。

“红色工会国际”号建成数据

排水量:6887吨(正常排水量)/8170吨(满载排水量)

平均吃水:5.65米(正常排水量)/6.6米(满载排水量)

最高航速:29节

续航力:3350海里

燃料贮备:650吨(正常)/1660吨(满载)/1750吨(超载)

火炮武器:130 毫米舰炮15门,75 毫米m1928型高射炮9门,12.7毫米机枪4挺

鱼雷武器:457 毫米固定鱼雷发射管2具、457毫米三联装旋转鱼雷发射管2具

水雷武器:m1926年式水雷100枚

水上飞机:КР-1型水上侦察机1架

舰员编制:630 人

1929年底,苏共中央和政府在研究了黑海地区的局势后,决定将隶属于的波罗的海舰队的该舰和“巴黎公社”号战列舰从喀琅施塔得调至塞瓦斯托波尔加入黑海舰队。1930年1月18日,该舰抵达塞瓦斯托波尔,并与在尼古拉耶夫建成的“红色乌克兰”号、“红色高加索”号共同组成了黑海舰队直辖的巡洋舰总队。1939年10月31日该舰更名为“红色克里木”号。

“红色克里木”号数据

排水量:6839吨(标准排水量)/7190吨(正常排水量)/8000吨(满载排水量)

平均吃水:5.77米(正常排水量)/6.6米(满载排水量)

主动力装置功率:46300马力

最高航速:22节

经济航速:14节

续航力:1230海里

燃料贮备:700吨(正常)/950吨(满载)/1707吨(超载)

火炮武器:130 毫米舰炮15门,100毫米双联装高射炮3座,21-k型45毫米高射炮6门,70-k型37毫米机关炮10门,12.7毫米机枪6挺

鱼雷武器:533毫米三联装旋转鱼雷发射管2具

水雷武器:КБ-3 型水雷100枚

舰员编制:852 人(其中军官 48 人)

苏联红海军中的原沙俄舰艇之斯威特兰娜级轻巡洋舰

1939年时的“红色克里木”号轻巡洋舰

苏联红海军中的原沙俄舰艇之斯威特兰娜级轻巡洋舰

1942年时的“红色克里木”号轻巡洋舰

苏联红海军中的原沙俄舰艇之斯威特兰娜级轻巡洋舰

1943年底时的“红色克里木”号轻巡洋舰

卫国战争爆发后,该舰在以塞瓦斯托波尔为基地多次出击炮击德国和罗马尼亚军队的阵地,阻止轴心国军队的推进,同时多次将来自新罗西斯克、巴统和波季的援兵运往塞瓦斯托波尔、刻赤半岛前线,后将伤员和贵重物资运往后方,塞瓦斯托波尔基地陷落后,该舰改以新罗西斯克为基地继续执行炮击轴心国军队的任务,并参加保卫图阿普谢港的战斗。1944年11月5日该舰与“塞瓦斯托波尔”号战列舰、“贫农”号、“热列兹尼亚科夫”号、“飞扬”号、“随和”号、“灵巧”号驱逐舰以及8艘大型猎潜艇回到了塞瓦斯托波尔。

苏联红海军中的原沙俄舰艇之斯威特兰娜级轻巡洋舰

1945年时的“红色克里木”号轻巡洋舰

战后,该舰在1949年1月12日根据苏联海军新的分类命名标准被划分为轻巡洋舰,5月31日被编入黑海舰队训练舰中队。1953年4月8日,该舰退出海军战斗序列,改为训练巡洋舰使用。1956年6月至次年6月,舰上驻留的全体舰员被编入为打捞在塞瓦斯托波尔港内爆炸沉没的战列舰“新罗西斯克”号而成立的特遣考察队。1957年5月7日该舰被解除武装,改名为“ОС-20”号试验船。1959年3月11日,舰体被改用作“ПКЗ-144”号浮动营房。7月7日,该舰从海军舰艇名录中除籍,同年被拆毁解体。属于该舰的近卫海军旗在1970年10月20日重新在新建成的61型大型反潜舰“红色克里木”号上升起。

“布塔科夫海军上将”号

该舰原为帝俄时期开工的“斯威特兰娜”级轻巡洋舰“布塔科夫海军上将”号,1913年11月29日在圣彼得堡普梯洛夫造船厂开工,1916年8月5日下水,因十月革命而被迫停工,1926年10月26日该舰改名为“真理”号,11月24日再次改名为“伏罗希洛夫”号,1928 年,该舰船体被拖到喀琅施塔得封存。在1928年至1929年间研究过将该舰改用作布雷-滑行艇母舰的可能性。1930年6月13日有关将该舰建成的提议经讨论获得通过,并被列入了1929至1933年海军舰艇建造五年规划的补充计划之中,然而因舰体过于老旧而作罢。1939年2月海军再次审查了续建该舰的方案后,认为可以将其改建为训练舰使用。8月25日,海军军事委员会在海军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建议下大致确定了项目编号为“78工程”的新型训练巡洋舰的战术技术要素,并委托后者在10月1日前拿出更为具体的战术技术任务书,详细的设计工作被交给第32中央设计局完成。1940年9月25日该舰改名“阿芙乐尔”号,初步设计方案于1940年12月30日获得批通过,但因改造预算过高最终取消了改建计划,该舰舰体被彻底废弃,1942年4月25日,停在列宁格勒商业港的该舰被德军多发大口径炮弹和航空炸弹命中,造成船体以下部分进水并导致侧翻沉没。直到战争结束后三年,该舰才被抢险救生队打捞出水。经判定修复无望后,于1952年出售给列宁格勒黑色金属回收局拆解回炉。

苏联红海军中的原沙俄舰艇之斯威特兰娜级轻巡洋舰

以“布塔科夫海军上将”号舰体为基础改造的78型练习巡洋舰方案

“78”型练习巡洋舰数据

全长:158.4 米

全宽:15.18米

排水量:7800吨(标准排水量)/8500 吨(正常排水量)

平均吃水:5.77 米(正常排水量)/6.6 米(满载排水量)

主动力装置功率:54000马力

最高航速:28节

续航力:4000海里

燃料贮备:1200 吨(满载)

火炮武器:Б2-ЛМ 型双联装 130 毫米炮4 座,39-К 型双联装 76.2 毫米炮4座,46-К 型四联装 37 毫米炮2座,双联装12.7毫米机枪4座

鱼雷武器:1-Н 型三联装 533 毫米鱼雷发射管2具

水雷武器:КБ-3 型水雷40枚

反潜武器:大型深水炸弹和小型深水炸弹各 20 枚

水上飞机:КОР-2 型水上飞机1架

“斯皮里多夫海军上将”号

该舰于1913年11月16日在圣彼得堡普季洛夫船厂以“斯皮里多夫海军上将”号轻巡洋舰的名义铺设龙骨,1916年8月27日下水。1924年后在列宁格勒的北方造船厂重新开工,次年2月14日更名为“格罗兹尼石油”。1926年12月24日建成后被编入苏联商船队,母港设在巴统,主要承担高加索—亚速海石油运输任务。1934年1月31日改为非自航式驳船,更名为“格罗兹尼”号。卫国战争爆发后,该船于1941年10月8日根据黑海舰队司令部的指示在马里乌波尔自沉。德军占领该城后,对该船实施打捞修复, 1942年9月30日将该船编为“wm202”号供油船。1943年秋季德军在苏军收复马里乌波尔前再次将该船凿沉。1944年7月1日,该船再次被打捞出水。继续作为加油船使用至1952年6月19日被拆解。

苏联红海军中的原沙俄舰艇之斯威特兰娜级轻巡洋舰

以“斯皮里多夫海军上将”号舰体改造的“格罗兹尼石油”号油轮

“格雷格海军上将”号

该舰于1913年11月24日在雷瓦尔俄属波罗的海造船与机械公司以“格雷格海军上将”号轻巡洋舰的名义铺设龙骨,1916年11月26日下水,1917年12月被从雷瓦尔转移到彼得格勒。1924年后在列宁格勒的波罗的海造船厂重新开工,次年2月14日改名为“阿塞拜疆石油”号。1926年12月24日建成后被编入苏联商船队,母港设在巴统,主要承担高加索—地中海石油运输任务。1934年1月31日该船被编入黑海国营石油航运局下属的苏联油轮公司,母港改到图阿普谢。1937年12月23日5时45分,该船在图阿普谢港外的锚地停泊时遭遇风暴,脱锚后与岸边的防波堤相撞,导致船体发生断裂,在判定无修复可能性后,该船于1938年11月11日除名并拆解出售。

苏联红海军中的原沙俄舰艇之斯威特兰娜级轻巡洋舰

以“格雷格海军上将”号舰体改造的“阿塞拜疆石油”号油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