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燕子岛集团是国内最大的虾扇贝企业,并拥有大量的全球合作伙伴,除中国市场外,贝类产品还销往日本、美国、韩国和秘鲁等国家。欧盟海关的重新入境为岛上整个虾扇贝项目的下一步运营提供了更好的机会。

近日,"封堵"了近20年的国内部分双壳贝类产品获准恢复出口欧盟市场,全球最大的扇贝消费市场再次向中国敞开大门。中国《商业时报》记者从中国最大的虾夷扇贝养殖企业燕子岛集团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了解到,据欧方介绍,从现在开始,中国符合一定条件的扇贝产品可以出口到欧盟。
1997年7月,欧盟委员会禁止中国水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理由是山东省一家中国公司出口到欧盟的冷冻熟贻贝肉中发现了麻痹性弧菌。此后,欧盟于2002年12月恢复向欧盟出口中国大部分野生鱼类产品,包括模拟蟹肉、海鱼和小龙虾,并于2004年10月解除对欧盟虾、养殖鱼等产品的出口禁令,但贝类产品出口一直被禁止。
欧盟贝类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扇贝产品来说,欧盟市场是一个高标准、要求严格的市场。目前,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扇贝产品消费市场之一,每年需求量约为4万吨成品。由于对欧盟产品出口要求严格,因此产品价格相对较高,相对于美国、澳大利亚等市场,欧盟市场的价格高出约15%,是全球扇贝出口商竞相进入高端市场的重要因素,这也是中国贝类企业积极争取出口TOE资质的重要因素。欧盟市场的开放对中国水产养殖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福音。
过去20年来,中国贝类出口到欧盟的道路上再接再入,可谓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世界主要水产品进口国都是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它们在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认证制度等方面形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水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最为普遍,最难应对贸易壁垒。欧盟的安全法规和标准利用了技术和管理,对中国水产品构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虽然我国是贝类生产大国,但由于贝类生长环境的特殊性和贝类富集性,使得贝类更容易在体内积累有毒有害物质,我国贝类的质量很难满足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要求。特别是欧盟对贝类的规定非常复杂,这些规定包括欧盟对贝类产品各个方面的要求,如包装和标签、条形码、可追溯性等,而这些要求都散布在欧盟法规的DOZENs中,中国贝类出口到欧盟再入境的困难可想而知。
为什么该岛能够承担重新加入欧盟的重担?
集团长期致力于建设生态低碳可持续海洋牧场,其发展理念和成果得到了世界公认的世界经济论坛全球"可持续发展新龙头"示范企业和"行业塑造者"。全球权威的第三方认证机构瑞士SGS集团已向燕子岛集团颁发了碳标签认证食品证书,木子岛的虾扇贝成为中国首个碳标签认证食品。木子岛集团于2014年全面养殖的虾扇贝的育苗、育种、增殖、临时育种和运输产生的碳足迹认证结果,总碳汇效应为100347.90tCO2e(吨CO2当量)。
2015年4月,虾扇贝渔业通过MSC可持续渔业标准认证,成为中国首家获得全球最严格的可持续渔业标准认证的渔场,虾剃刀扇贝作为欧盟复入境检验的代表产品,展现了延子岛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基因", 为中国海洋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生态渔业示范。
燕子岛集团的食品管制一直执行国际最高标准,并接受国际权威机构,公司的产品必须通过国际上最权威的第三方检验机构——瑞士总公证银行(SGS)的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入市场或进入加工基地进行深加工。除了被欧盟审核外,燕子岛集团还代表国家接受了美国FDA、香港食环署关于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食品加工环节的标准、食品安全、食品追溯系统检测,并通过权威机构的认可,也成为辽宁省省长颁发的唯一一项海洋食品企业质量奖, 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2007年7月,中国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和海洋渔业部门会同燕子岛集团正式启动恢复贝类出口欧盟申请程序。作为唯一的企业代表,本集团于2009年及2013年接受了欧盟食品和兽医办公室("EU FVO")的两次现场全面审核。在此期间,欧盟FVO审核组对大连海洋水产局、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贝类管理制度、海洋环境管理控制系统、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情况进行了审查,对燕子岛海洋牧场贝类管理系统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对海域监测过程进行了检查。 捕捞生产船舶、运输和加工厂原材料的验收和加工过程。最终,被审计部门和企业在海洋食品安全管控、监测措施和残留物监测方面的努力得到了欧盟专家的认可和赞赏。
燕子岛集团是国内最大的虾扇贝企业,并拥有大量的全球合作伙伴,除中国市场外,贝类产品还销往日本、美国、韩国和秘鲁等国家。此次欧贝化为岛上下一个虾扇贝项目的运营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养殖面积,增加供应,使欧盟成为最大的扇贝销售市场。
中国双壳贝产品重返欧盟市场,对于提高中国水产养殖业的行业水平和产品质量,树立中国海水养殖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