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瞬间》艰苦奋斗:“边区工业之父”——沈鸿

《瞬间》艰苦奋斗:“边区工业之父”——沈鸿

“边区工业之父”——沈鸿

视频加载中...

沈鸿1906年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由于家庭贫困,小学没有毕业的他,早早的就来到了上海一家布店做学徒,完全靠业余时间自学,掌握了不少机器方面的专业技术与知识。后来和朋友开了一家取名“利用”的小机器厂,专门生产各种民用锁,开始了他工程设计师的生涯。抗战爆发时,沈鸿的利用五金厂已经发展到30多人的规模,生产范围也扩大到各种专业机床。

《瞬间》艰苦奋斗:“边区工业之父”——沈鸿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沈鸿决定将工厂内迁,为抗战服务。得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急需机器设备和技术人员,便决心投奔延安,支援抗战。1938年2月,沈鸿带着7名工人和10部机器经西安辗转到达延安,成为了抗战时期唯一一家从上海内迁至延安的民营工厂。

当时的延安,只有一个小兵工厂,设备简陋,人员技术水平也很低,仅供简单的修理枪械和制造弹药。抗战爆发后,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急需扩大兵工厂的规模。沈鸿等人及携带的机器设备一到延安,就被分配到了兵工厂,一个月后厂址迁到安寨县茶坊村,正式改名为“陕甘宁边区机器厂”(也即茶坊兵工厂),沈鸿被委任为总工程师。

《瞬间》艰苦奋斗:“边区工业之父”——沈鸿

1939年沈鸿(右一)和部分技术人员在安塞茶坊合影

兵工厂有了机器设备和技术工人,在沈鸿的带领下,以这10部机器为基础,制造出了一些适合边区条件的、易于搬迁的新型母机,陆续又制造出了各种机器。据统计,沈鸿等人设计并制造了供子弹厂、迫击炮厂、枪厂、火药厂和前方游动修械厂使用的成套机器设备134种型号,数百台(套)。在装备了兵工厂的同时也装备了一些民用工厂,为根据地新建或扩建的印刷厂、造纸厂和石油厂等13个民用工厂提供了通用和专用设备400多部(件)。

由于陕甘宁边区受几方封锁,生铁原料来源十分紧缺,生产上打打停停不是办法,沈鸿便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建议,有可能时自己动手炼铁。1943年,党中央要求边区自己炼铁,军工局指派沈鸿和徐驰负责。在一无材料、二无设备的情况下,两人凭借手头仅有的英文、德文图书资料,边学边干。没有耐火砖,就找来陕北的白坩磁土代用;没有焦炭当燃料,就实验用木炭烧炼。1943年的一天晚上,延安大砭沟突然传出一声声欢呼:成功了!伴随着炼铁高炉里跳跃的火苗,现场激动的人群将沈鸿紧紧地围抱住。这是一次非比寻常的成功,它结束了边区不能自己生产铁的历史。

《瞬间》艰苦奋斗:“边区工业之父”——沈鸿

沈鸿对陕甘宁边区的工业特别是军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由于他的突出贡献,沈鸿先后三次被评为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和“特等劳动模范”。1942年毛泽东亲笔为他题写“无限忠诚”四个大字的特等劳动模范奖状。此外,毛泽东与林伯渠等人还亲切地把沈鸿称为“边区工业之父”。

《瞬间》艰苦奋斗:“边区工业之父”——沈鸿

《瞬间》节目播出平台时间

陕西卫视首播每周二21:10

陕西一套每周三20:00

农林卫视每周六19:45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