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梁颖:真我的自在敞开精彩回顾《白鹿原》里的性潘金莲:在泥淖里偷欢漫步西安的文学指南丨读书节读懂范蠡,也就读懂了马云“的退位”

作者:长安读书会
梁颖:真我的自在敞开精彩回顾《白鹿原》里的性潘金莲:在泥淖里偷欢漫步西安的文学指南丨读书节读懂范蠡,也就读懂了马云“的退位”
梁颖:真我的自在敞开精彩回顾《白鹿原》里的性潘金莲:在泥淖里偷欢漫步西安的文学指南丨读书节读懂范蠡,也就读懂了马云“的退位”
梁颖:真我的自在敞开精彩回顾《白鹿原》里的性潘金莲:在泥淖里偷欢漫步西安的文学指南丨读书节读懂范蠡,也就读懂了马云“的退位”
梁颖:真我的自在敞开精彩回顾《白鹿原》里的性潘金莲:在泥淖里偷欢漫步西安的文学指南丨读书节读懂范蠡,也就读懂了马云“的退位”

“人生无论长短,总归瞬间一‘客’。犹若朝露夕霞,美则美矣,只是眨眼间便乌有了。所谓理想的状态,当是衣食无忧,四处游玩最好不过。

然则有此福分的人,古往今来实在稀罕。也确乎有那么一个,于是那名字便叫得万分诗意、无限妥帖了——徐霞客。

吾辈俗儿竖子,偶尔出游,信笔以记,今因机缘而结集成册,故名之曰《偶为霞客》。”

——方英文

梁颖:真我的自在敞开精彩回顾《白鹿原》里的性潘金莲:在泥淖里偷欢漫步西安的文学指南丨读书节读懂范蠡,也就读懂了马云“的退位”
梁颖:真我的自在敞开精彩回顾《白鹿原》里的性潘金莲:在泥淖里偷欢漫步西安的文学指南丨读书节读懂范蠡,也就读懂了马云“的退位”
梁颖:真我的自在敞开精彩回顾《白鹿原》里的性潘金莲:在泥淖里偷欢漫步西安的文学指南丨读书节读懂范蠡,也就读懂了马云“的退位”

真我的自在敞开

——我读方英文散文

文/梁颖

在陕西当代作家中,方英文很有辨识度。这种辨识度来自于他的无法复制和无可替代,的确,他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这在他的散文写作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而有此效果,应归于方英文的理论自觉。方英文曾说,写作是回避的艺术,回避别人,亦回避自己以往的写作。一句话,另谋生路。这样的见解使他自觉地回避了当代散文作家的一些共性,也成就了自己的独特性。不得不说,这样的见解是高明的。

散文评论家刘锡庆先生有一个脍炙人口的观点:“写散文,就是要拿开人格面具”,相信在文学圈里,这句话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但知易行难。众所周知,散文是写真纪实的文体,但作家能拿开面具,放下身段,在散文里和读者分享自己真实的生活处境,分享精神境遇里的五味杂陈,并大胆地表现的并不多。

而方英文在这点上,是做得比较彻底的,这是他散文最大的魅力所在,也是构成他的独特性的最重要方面。读方英文散文,就是他的真我向读者逐步敞开的过程,而这个真我,内涵丰富。

有情趣是方英文散文给人非常强烈的感受。方英文说自己爱好写作,热衷书法,喜欢下棋,粗通几样乐器比如提琴、二胡、笛子、箫之类,说到底,其文的有趣缘于其人的有趣。他本就是一个兴趣爱好非常广泛的人。在《采南台记》里,方英文为庆祝自己新房装修完毕,戏仿曹植的《铜雀台赋》而作诗一首,“……念盛唐之长安兮,怀山南之故乡。无二乔之娱我兮,有琴棋与文章。”从中不难嗅到几丝名士气息与魏晋风度。

这些年来,方英文一直坚持用毛笔写作,酷爱下棋,痴迷音乐,这和他散文中不时流露出的随性和冒出的段子一样,几成癖好——这是文人真性情的一种表征。孙犁说,文人无真癖,不可与交。从这点来说,方英文其人是可爱的,其文自然是非常有感染力的。

叶嘉莹先生评价杜诗,我最喜欢的是——“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这才是更加客观的评价,比单一的“沉郁顿挫”之类的评价不知高明多少。同样,方英文散文中的真我,也是多面的,不止有情趣。

幽默,在方英文散文中是大面积存在的,比如他调侃自己见了美女没有反应,“可是倒过来一想:自青春期开始,近40年来,每见美女就有反应,又得到了什么呢?……我们遇见美女所得到的,无外乎是:感慨、幻想、耗时、费钱,担惊受怕,以及自损形象、丧失尊严、欺骗家人、抑郁失眠……而今天的这一刻,上述的所有负面词语,将不再与我如影随形了。我自由了,我解放了。”像这样的幽默文字简直都成了方氏散文的标签之一。

然正如方英文所言,“在熟悉我的读者眼里,我似乎是个善于搞笑的幽默作家。这只是个表面现象,我不认为自己幽默,从骨子里讲,我是很悲观的。”在散文中,方英文也写自己丧丧的生活,“为何郁闷呢?当然人生的大部分,或者说大部分的人生,都是郁闷的。

而我近期的郁闷,主要来自单位的工作状态。”人生实难,不可能每天都光鲜亮丽,方英文没有回避人生的沮丧与挫败,这当然也是一种真实。在散文中写真我,就不能怕“暴露”自己,而应裸现自己的灵魂,真正跟读者交心。

正因此,方英文才会在散文中不惮承认,“要说我嗜权如命,显然是在侮辱我;而夸我蔑视权力清高如风,也满不是那回事。我是男人,从心理学角度剖析,一切正常的男人,都天生爱好权力”。

这是何等的坦荡和真诚,这个真我是对当代散文写作中自我神圣化的一种祛魅,所以我们在散文中常常可以看到方英文对自己的自嘲,偶像包袱,不存在的。这样的作家,在生活中会有很多朋友,而其作品,也定然会有广泛的读者群。

读者由感动而信任,由信任而朋友。作家应该是披肝沥胆,不惧托出自己灵魂的真人,如果他心机重、城府深,总是打扮美化自己,总是戴着人格面具,是会被读者厌弃的,其文也是不能打动我们的。而文坛上,并非没有这样的作家。

梁颖:真我的自在敞开精彩回顾《白鹿原》里的性潘金莲:在泥淖里偷欢漫步西安的文学指南丨读书节读懂范蠡,也就读懂了马云“的退位”

《偶为霞客》 方英文著

方氏散文不乏温暖处,这大抵是他动情的时候。写每年过年时喊祖母回家吃饭,“感觉祖母从坟里出来了,慈爱地走到我身边,牵着我的手”;写母亲三周年忌日时的“光阴不仁,草木有泪”,等等,都不刻意煽情,反倒没有方氏其他散文中常见的笔墨酣畅,甚至是轻轻几笔带过,然都使人印象深刻。

提及自己喜欢的朋友,“我幻想出现一张大床,朋友们床上一摆,抵足而眠,当是一件很美的事。”这甚至是有几分赤子的热诚。这种温暖,这种摆脱低段位的煽情的动情,都使人不能不感动且深长思之。

作家与作家之间的友谊,一直都是文坛上的不朽佳话。比如歌德对拜伦的一往情深,屠格涅夫与别林斯基的比邻而葬等,而作家写作家的文章,也有很多成为了经典,比如高尔基写托尔斯泰的文章,而其中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茨威格在《巨人三传》中对托尔斯泰的书写。

方英文散文中,有一篇不能不提,这就是《多好的老汉》一文。这篇散文记述了自己与陈忠实交往的几个片段,写出了陈忠实作为作家的大家风范,作为长者的忠厚品格,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也写出了自己对他的敬意。这篇散文不仅为热爱陈忠实的读者奉献了很多宝贵的研究资料,也暖人心扉,沁人心脾。

除了有情趣,幽默,裸现,温暖,读方氏散文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通脱。他在文中说,“名与利这劳什子,也没个止境,想满足是不可能的。既如此,还要四处奔走,胡扑乱抓什么呀。”又说,“虽然我,由于生性懒散,颇烦填表与笼络评委,而放弃职称,工资低于了同侪,但是与贫困户相比,我简直是个土豪了!”

类似的言论还有很多,而且方英文写过关于庄子的散文。不难看出,方英文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这样的影响,使方英文在表现真我时,少了很多关于面子、名声、形象方面的顾忌,因而是自在的、自适的、自然的。在生活节奏飞快、物欲横流、抑郁症盛行的时代,读方英文散文,会有一种治愈效果,对于提升读者的人格境界,也颇有助益。

这种通脱不仅表现在人生态度上,也体现在方氏散文的结篇上。方英文散文中不乏宏篇大论,但他并不刻意追求篇幅的长和体量的大,而是达到了思想的自由与行文的自由,不拘一格,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活泼多变。这使人很容易就会想起苏轼关于写作的一段自述:“吾文如万斛源泉,不择地皆可出,……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方英文在一些散文中表达过对苏轼的倾慕,这应该不是偶然的。

方英文还是一个小说家。两种文体都擅长的他,从不同文体的跨越和相互滋养中获益颇多。方英文写过很多短篇小说,微型小说,不少篇章还被编入各种选本之中。有人说,短篇小说是留白的艺术,诚哉斯言。

方英文的一些散文自然地融会了小说留白的艺术,这很典型地体现在散文《春讯》中:“我过去,最喜欢的季节是秋天。……然而去年的秋天特别萧飒,去年的冬天特别寡薄,感觉竟是平生没有过的。”这里的萧飒也好,寡薄也好,应该指的是自己的心境或处境,但到底发生了些什么,文中没有说。

方英文散文选材虽然广泛,但他显然懂得并不是生活中所有的事都能写入散文的。可以说,在选材上,方英文也贯彻了自己回避的原则,这反倒使得他的散文有余蕴,耐人回味。

他的不少散文写作也时常得益于他作为小说家对人特征的观察和准确捕捉,比如他对陈忠实的描写,就让人过目难忘。“沧桑这个词,唯有用在陈忠实脸上,才叫传神。这么说吧,沧桑这个词、这两个汉字,等待了几千年,才如愿以偿地准确地落实到陈忠实的脸上。

如果某人也说自己沧桑,那我认为他有盗窃之嫌。”看到这样的文字,凡是熟悉陈忠实的陕西人,都会会心一笑,因为太传神、太精彩了。福楼拜教莫泊桑写作时说,“你所要表达的,只有一个词是最恰当的,一个动词或一个形容词,因此你得寻找,直到找到为止。”这就是著名的“一词说”。

在我看来,“沧桑”就是这样的最恰当的词,它好像文字上的钉子户,无法代替。方英文作品很多,可能会给人一种错觉,觉得他行文速度很快,不假思索之类,看到这个词,你会知道,他是很用心地进行写作的。

语言在散文写作中占比很高,而方英文的散文辨识度很大原因来自于他精彩的语言。方氏散文语言不乏优美典雅处,如《嘉树》、《云朵上的故乡》、《霜降自由天》等,但我感受更深的是他语言的生动,金句很多,在散文《第一次出省》中说,方英文如是说:“撒尿,是最早的游记文学,作者名叫孙悟空,创作地点在如来佛的掌心。”实在灵动。

有时这生动来自于接地气,如《吹捧使人进步》,有时又来于夸张,比如食指破而血流,名之为《喋血少华》,限于篇幅,不再举例。语言生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方英文爱用比喻。

比如,应三秦出版社之邀,为重印《三国演义》所作的序言里,方英文对《三国演义》的评价:中华审美疆域里的永久性建筑。这已经不止是生动了,也不止是一种修辞技巧,它切中肯綮,显示了方英文高超的语言概括能力。这种概括能力,在《短眠》《自炒》这一类的标题中也可窥一斑。这是一种语言能力,其实更是一种思维力的体现,很能显示作家的见地。

方英文在西安联大曾做过一次演讲,后来这篇演讲又成为他《短眠》一书的代序:把美和愉快传染给别人。从我自己作为读者的接受效果来看,他做到了。

这样善良和美好的人,这样真实和生动的散文,简言之,其人其文,都值得读者的喜爱与信赖。

梁颖,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评论家。

梁颖:真我的自在敞开精彩回顾《白鹿原》里的性潘金莲:在泥淖里偷欢漫步西安的文学指南丨读书节读懂范蠡,也就读懂了马云“的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