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慎用“隔山打牛”“杀鸡敬猴”成语典故,避免“适得其反”帮倒忙

#媒体:澳方不能吃对华合作饭还砸锅# “隔山打牛”讲得是“拳术”高超令人生畏,但是,结果却是被认为是“虚构”的——望文生义,“隔山”能“打牛”吗? “杀鸡教猴”的典故及其内涵所表达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就不一样了,大家细细品读,就懂得。必竟在当前中澳关系虽然难于迅速回到“合作双赢”甚至澳方“赢得多”的“蜜月期”,但是,澳方一些人难道不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知“迷途知返”,有利双方,何乐不为的含义吗!

正是因此,人们不能既期待一些人“迷途知返”“重归于好”,又要“隔山杀牛”“杀鸡教猴”,出口杀杀杀,还是什么“牛鸡猴”——

试想这是我们之本意,对外典故言辞之选用吗?人家不是口口声声连我们的诚意和“合作双赢”及其惠及各方人民利益的巨大成果,也被说成是对其“威胁”而“对华生变吗?谁作梗?谁之过,还不明了吗?

事实是我们何时、何地、无缘无故“杀过”“牛鸡猴”呢!而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大变局之际,我们能够像某些国家中某些人那样,不那么自信,其实质是否那么伟大,世人甚至连自己和一些兄弟们,也自有评判!如果以为以武讹诈,甚至对一些国家一些人付诸行动就能让他的国家和他伟大吗?谁相信呢!

百年前,在乱世中,有位叫赵潘的老先生,镶嵌在成都武侯祠的一幅对联,既是对无数后来人,特别是对治国理政首脑、统领军队将帅及其团队,影响广泛又深刻的古代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一生所作所为的概括,又是具有历史与现实意义的经典教诲、至理“”攻心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即宽严该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读懂“攻心联”或基本有所了解的人,都会从中获益匪浅呢!这也就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隐藏着的中国智慧的又一个宝贵精神财富!

行文至此,还是慎用中国典故,把中国智慧准确地传播到应该传播的地方,以避免引起一些不怀好意、不求甚解、望文生义者引起误读误判,而适得其反帮倒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