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慎用“隔山打牛”“殺雞敬猴”成語典故,避免“适得其反”幫倒忙

#媒體:澳方不能吃對華合作飯還砸鍋# “隔山打牛”講得是“拳術”高超令人生畏,但是,結果卻是被認為是“虛構”的——望文生義,“隔山”能“打牛”嗎? “殺雞教猴”的典故及其内涵所表達的曆史與現實意義就不一樣了,大家細細品讀,就懂得。必竟在目前中澳關系雖然難于迅速回到“合作雙赢”甚至澳方“赢得多”的“蜜月期”,但是,澳方一些人難道不知“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而知“迷途知返”,有利雙方,何樂不為的含義嗎!

正是是以,人們不能既期待一些人“迷途知返”“重歸于好”,又要“隔山殺牛”“殺雞教猴”,出口殺殺殺,還是什麼“牛雞猴”——

試想這是我們之本意,對外典故言辭之選用嗎?人家不是口口聲聲連我們的誠意和“合作雙赢”及其惠及各方人民利益的巨大成果,也被說成是對其“威脅”而“對華生變嗎?誰作梗?誰之過,還不明了嗎?

事實是我們何時、何地、無緣無故“殺過”“牛雞猴”呢!而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大變局之際,我們能夠像某些國家中某些人那樣,不那麼自信,其實質是否那麼偉大,世人甚至連自己和一些兄弟們,也自有評判!如果以為以武訛詐,甚至對一些國家一些人付諸行動就能讓他的國家和他偉大嗎?誰相信呢!

百年前,在亂世中,有位叫趙潘的老先生,鑲嵌在成都武侯祠的一幅對聯,既是對無數後來人,特别是對治國理政首腦、統領軍隊将帥及其團隊,影響廣泛又深刻的古代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一生所作所為的概括,又是具有曆史與現實意義的經典教誨、至理“”攻心聯”——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時即寬嚴該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讀懂“攻心聯”或基本有所了解的人,都會從中獲益匪淺呢!這也就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隐藏着的中國智慧的又一個寶貴精神财富!

行文至此,還是慎用中國典故,把中國智慧準确地傳播到應該傳播的地方,以避免引起一些不懷好意、不求甚解、望文生義者引起誤讀誤判,而适得其反幫倒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