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自述丨从京城到边疆 我与1576名边境“守夜人”的故事

自述丨从京城到边疆 我与1576名边境“守夜人”的故事

云南双坡丫口第1576名“守夜人”

作者:陈钰

夜幕降下,延绵不尽的云岭悄然恢复了深邃和静谧,320国道如蛰居于群山之中的一条长龙,“血液”里流淌着络绎不绝的车辆,周末的几辆车陆续而来,为执勤工作增添了几分热闹。此时此刻,执勤场的灯光通明,执勤二组的8名“木康人”正延续着“缉毒先锋站”的荣光,夜以继日地默默守护着这条连接边境和内地的“动脉”,清除其中“毒瘤”,保障边境的安宁和稳定。

我是个北京姑娘,今天,是我从第一国门到云南德宏边境管理支队木康边境检查站工作的第88天,也是木康缉毒先锋站第1576名接旗人,我和我们组的战友负责晚班。

“您好,边境检查,请出示您的有效身份证件”。这句简短的话语,伴随着一个敬礼,经过一遍遍的重复之后,终于成为我盘问前的下意识动作。

车窗落下,一家三口出现在视线之中,跟妈妈坐在后排的小男孩差不多四五岁的模样,手里握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白皙的脸蛋儿满是童真的得意,让本来严肃紧张的氛围多了几分活泼。

正值周末,这个幸福的家庭正在享受着和顺致祥、幸福美满的生活。尽管我并不想打扰他们的快乐时光,但是,我的职责告诉我必须按照工作流程详细地查验人员信息、车辆及行李物品。

就在我准备放行之时,小男孩突然伸出手来,说:“警察姐姐,红旗送给你。”小男孩稚嫩的声音直抵心窝,泵出股股暖流,袭据了我浑身的倦意。我开心地回应:“谢谢你,姐姐在工作,不能要你的礼物。”

望着驶离的一家人,我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去年此时的场景,陪伴在父母身边,谈天说地,无不欢愉——但是,来不及回味,时间不允许片刻的遐想,下一辆车已经驶入待检区,周而复始的查缉工作已经开始,严谨慎微的工作意识瞬间挤走了精神上的放松。

夜已深,我一如既往地查验着一辆辆车、一个个人。一名中年男子驾车停下,接受检查。不同于他人的不耐烦,他态度温和,耐心配合,并以一句问候回应了我的工作:“你们辛苦了!”我几乎有点儿感激地回答:“谢谢配合,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他简单的一句话如同幽暗雨林中的一道火光,给人温暖明亮。

经过简单交谈,我知道他是当地某机关行政人员,刚刚结束繁忙的工作回家。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正是各个岗位上平凡人的默默坚守、辛勤付出,才带来了盛世太平、万家灯火的美好生活。

边境检查工作就是如此。无论盛夏寒冬,旭日黑夜,晴空风雨,戍边民警无时无刻不坚守在边境一线,以“守门员”的方式迎来送往着千千万万的人员。在日复一日、平平淡淡的默默坚守中,有时刻与犯罪作斗争的危险、连续作战的疲惫和不被理解的异样眼光,亦有暖人心田的温馨时刻,如同小男孩的善良、陌生人的理解,都足以让人振奋。

自述丨从京城到边疆 我与1576名边境“守夜人”的故事

放眼中国辽阔的边境线,无论是机场港口查证验放,还是高山雪原的跋山涉水,无论是内地还是边疆,改变的是地点和人物,不变的是移民管理警察的职责使命。从第一国门到云岭雄关,从繁华都市到西南边陲,我看到了身边无数的移民管理警察,正在用忠诚担当铸就国门线的铜墙铁壁,谱写着移民管理事业的英雄史歌。

不知何时,繁星退去,晨曦穿过朝霞、越过山林,唤醒了320国道的白日喧嚣。

早班勤务的战友来了,“木康人”的战斗号角还在继续吹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