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萧赜|南朝齐第二位皇帝,英明刚断,崇尚节俭,关心疾苦,办学校来源于:网络齐武帝萧赜(440年~493年),字宣远,小名龙儿,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南朝齐第二位皇帝,齐高帝萧道成长子,母为昭皇后刘智容。出身兰陵萧氏齐梁房支南齐房。早年英武平乱之功立储称帝励精图治晚年去世仁政之风检籍政策平定反叛

萧赜|南朝齐第二位皇帝,英明刚断,崇尚节俭,关心疾苦,办学校来源于:网络齐武帝萧赜(440年~493年),字宣远,小名龙儿,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南朝齐第二位皇帝,齐高帝萧道成长子,母为昭皇后刘智容。出身兰陵萧氏齐梁房支南齐房。早年英武平乱之功立储称帝励精图治晚年去世仁政之风检籍政策平定反叛

武帝是一个英明刚断的君主。在位期间,继承了齐高帝的作风,崇尚节俭,关心百姓疾苦,多办学校,挑选有学问之人任教,以培育德行。

以富国为先,不喜欢游宴、奢靡之事,延续推行检籍政策。

永明三年(485年),平定富阳郡唐寓之叛乱,但检籍的政策依然受到庶族的激烈反对。

永明八年(490年),宣布“却籍”无效,恢复刘宋升明时期户籍所载的原状。

对外与北魏通好,边境比较安定。清明的统治环境,推动了江南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永明十一年(493年),去世,终年五十四岁,庙号世祖,谥号为武,葬于景安陵。

始兴相殷孚率领一万兵力前往寻阳投靠刘子勋,有人建议萧赜截击殷孚。

萧赜考虑人数太少,寡不敌众,便退避屯兵在揭阳山中,招兵买马发展到三千人。

刘子勋派遣其部将戴凯之担任南康相,又任命军主张宗之部一千多兵力前往协助。萧赜带领部队前往南康郡,在南康口击退戴凯之别军首领程超的数百人,又进击张宗之,大败张宗之部并将其斩首,于是兵围南康郡城。

刘子勋部将戴凯之以数千人固守,萧赜亲率将士尽日攻城,终于攻陷,戴凯之逃走,萧赜杀死刘子勋所任命的赣县县令陶冲之。

萧赜占据郡城,派遣军主张应期、邓惠真三千人袭击豫章。刘子勋派遣军主谈秀之等七千人,与张应期在西昌对峙,修筑营垒,双方多次交战难决胜负。听说萧赜准备亲自来战,谈秀之等便退散而去。

叛乱平定后,刘宋朝廷调萧赜进京担任尚书库部郎、征北中兵参军,封西阳县子,兼任南东莞太守、越骑校尉、正员郎、刘韫抚军长史、襄阳太守。

又另封赣县子,食邑三百户。萧赜坚决辞让不肯接受。于是转任宁朔将军、广兴相。

元徽二年(474年),桂阳王刘休范谋反,萧赜派兵袭击寻阳,抵达北峤时,叛乱已被平定。

宋后废帝刘昱升任萧赜为晋熙王刘燮的安西谘议,

萧赜没有接受,又回到自己的领郡。之后转任司徒右长史、黄门郎。

元徽四年(476年),朝廷任命萧赜为晋熙王刘燮镇西长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

元徽五年(476年),宋顺帝刘准即位,调任晋熙王刘燮为抚军、扬州刺史,并让萧赜为担任左卫将军,辅助刘燮一起到任。

同年十二月,沈攸之起兵反叛,当时朝廷的任命还没下达,萧赜看到沈攸之进军的道路中途可以待敌,便领兵占据盆口城做好战守的准备。

萧赜的父亲萧道成听说后大喜说:“真不愧是我的儿子!”萧赜要求西进讨敌,但没有得到批准,于是派遣偏军支援郢城。当时平西将军黄回等都受萧赜的节制调度。加任萧赜为冠军将军、持节。

升明二年(478年),沈攸之的叛乱被平定,朝廷转任萧赜为散骑常侍,都督江州、豫州的新蔡、晋熙二郡军事,征虏将军,江州刺史,仍旧持节。封闻喜县侯,食邑二千户。

同年调任侍中、领军将军。并赐给鼓吹乐队一部。府中设置佐史。兼任石头戍军事。不久又加任持节、督京畿诸军事。

升明三年(479年),萧赜转任散骑常侍、尚书仆射、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封为闻喜公。

仍旧担任持节、都督、领军等职不变。配给班剑二十人。同年三月,宋顺帝册封时任太傅的萧道成为齐公,加九锡,立萧赜为齐公世子。改加任侍中、南豫州刺史,赐给萧赜油络车、羽葆、鼓吹等物,增加班剑仪仗为四十人。

将石头宫作为齐世子宫,允许设置左右卫率以下属官,官署、服制和东宫完全相同。后进爵齐王太子。

建元元年(479年)四月,萧道成受禅登基,建立南朝齐,是为齐高帝,立萧赜为皇太子。

建元四年(482年)三月初八日,齐高帝去世,萧赜即位,是为齐武帝。

下诏命征镇、州郡长官、军屯营部,各行丧三天,不得擅离职守;驻守都市的戍卫部队,一律不得回京城。

同年三月十一日,齐武帝萧赜根据齐高帝遗诏,任命司徒褚渊为录尚书事、书左仆射王俭为尚书令、车骑将军张敬儿为开府仪同三司。 六月初一日,齐武帝立长子萧长懋为皇太子。

齐武帝十分关心百姓疾苦,即位后,就下诏说:“今年收成不是太好,百姓贫困无食的非常多,京师附近长江两岸,民不聊生。一定要派遣中书舍人前往赈恤。”永明二年(484年),他又下诏酌情遣返军中的囚徒,大赦囚犯。

对于百姓中的鳏寡和贫穷之人,要加以赈济。他提倡并奖励农桑,灾年时,还减免租税。齐武帝提倡节俭,不喜欢游宴、奢靡之事。曾下令举办婚礼时不得奢侈,甚至到他的身后事都力求简朴。他以富国为先,提倡农业,并且下令多办学校,挑选有学问之人任教,以培育人们的德行。

他很重视天灾对平民的危害。当时发生歉收与水患,继位后不久立即补助灾民。扬、南徐二州发生灾年时,他减免租税以减轻灾民负担,以为永制。

为进一步缓和南北局势,齐武帝派范缜作为使者出使北魏,范缜的学识和能力受到北魏朝野的称赞。

南朝宋以来许多的庶族地主,为了成为世族来免除所承担的赋役,往往向官吏行贿,在世族户籍黄籍中加入伪造的父祖爵位。

早在齐高帝时期就,设立校籍官和置令史清查户籍。齐武帝继续其父的政策,将那些被认为是伪造的户籍,一律退回本县改正,称为“却籍”。

而本来应服役纳赋但利用造假户籍逃避的,都要继续承担赋役,称为“正籍”。

不过,在检籍过程中,由于检籍官贪污作弊,结果前面的检籍还没有完成,后面的麻烦又接踵而至,应该却籍的人口没有进行却籍,不需要却籍的反而被却籍。

永明四年(486年)富阳唐寓之为此起兵叛乱,虽然这次叛乱被齐武帝迅速平息,但检籍的政策依然受到庶族的激烈反对。

最终,在永明八年(490年),齐武帝被迫妥协,宣布“却籍”无效,对因为“却籍”而被发配戍边的人民准许返归故乡,恢复刘宋升明时期户籍所记载的原状。

由于齐武帝萧赜与北魏通好,使得边境较为安定,减少军事调动。使得在齐武帝在位的十一年期间,政治清明,国内社会安定,带动经济文化的发展,替齐国带来一个小康的安定局面。

永明十一年(493年)正月二十五日,太子萧长懋去世,谥号文惠太子。

四月十四日,齐武帝立萧长懋的长子南郡王萧昭业为皇太孙。

同年七月,齐武帝患病。七月三十日,齐武帝病危,下诏让皇太孙萧昭业继承皇位,让百官尽心辅佐,丧礼从简,将自己选定的葬地定名为景安陵,不准建造塔和寺院。

当天萧赜去世,时年五十四岁,庙号世祖,谥号武皇帝。九月十八日,安葬于景安陵。

齐武帝继位后,时有恩赦,处事果断。永明元年(483年)三月,齐武帝诏赦恩五十日,对四方犯人,罪无轻重,均予大赦。

次年(484年)八月,诏都下两县,对野外的尸体要根据情况进行安葬,对无亲人的死者给予埋葬。

大将陈天福所率部队军纪不严,掠劫百姓,萧赜即命将陈天福斩于街市。

齐高帝在位时期,命令门下省黄门郎虞玩之等人重新校订户籍。

齐武帝即位后,又另行设立校籍官,设置令史,限定令史每天每人都要查出几件奸伪案件。这样连续几年都没有停止,老百姓为此愁苦不安,怨声载道。

外监、会稽人吕文度就此启奏齐武帝,齐武帝下令凡是撤销户籍的,都要发配远方戍守边疆,百姓大都畏罪逃亡。

但是因为检籍政策实行不善,爆发了富阳百姓唐寓之的叛乱。暴乱虽很快平定,庶族地主反检籍的斗争并没有停止。

永明八年(490年),齐武帝被迫停止检籍,并宣布“却籍”无效,对“却籍”而被发配戍边的人民准许返归故乡,恢复以前户籍所注的原状。

许多庶族地主和商人因而取得士族所具免赋役的特权。

永明三年(485年)冬,富阳百姓唐寓之(《资治通鉴》作唐宇之)趁机蛊惑人们起来叛乱,攻陷了富阳。

三吴一带被撤销户籍的人纷纷投奔富阳,人数多达三万。

永明四年(486年)正月,唐寓之攻陷钱唐,在钱唐称帝,封立太子,设置文武百官。接着,派他的大将高道度等人攻陷东阳,杀东阳太守萧崇之,又派大将孙泓进犯山阴。

齐武帝派几千名禁军,几百匹战马,往东进攻唐寓之。禁军抵达钱唐,唐寓之手下都是一群乌合之众,对骑兵都十分惧怕,双方刚一交战,唐寓之全军崩溃,禁军抓获了唐寓之,将其斩首,进而平定叛乱各郡县。

事后,参与暴乱的不少民丁,被罚修白下城(时为南琅邪郡治所,故址在今南京金川门外),或发配到淮河一带作戍卒十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