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潘祖荫救了左宗棠一命 左宗棠送他一份国宝级大礼

作者:海峡网络

1859年,左宗棠差点掉了脑袋。

那一年,在骆秉章幕府做事的左宗棠,因为与永州镇总兵樊燮发生纠纷,被樊燮告上京城。咸丰皇帝收到这个案子后,放出狠话:“左宗棠果有不法情事,准予就地正法。”左宗棠在骆秉章幕府,以幕僚的身份代为处理了许多军政要务,虽然这是战争状况下的不得已而为,但毕竟是违制之举,如果咸丰皇帝真要追究下来的话,左宗棠只怕有10颗脑袋,也不够砍的。

潘祖荫救了左宗棠一命 左宗棠送他一份国宝级大礼

令人感动的是,左宗棠遇到杀身之祸之际,不少他认识、不认识的人,都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冒着生命危险为他说话。

这里面,有左宗棠的好朋友胡林翼、郭嵩焘等人,也有受胡林翼、郭嵩焘委托,代为左宗棠说话的顾文彬、潘祖荫等人。尤其是潘祖荫,值得单独说一下。

潘祖荫是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与来自湖南的左宗棠从来没有交集。潘祖荫出身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是乾隆时期的状元潘世恩,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他的叔祖是乾隆时期的探花潘世璜。他的父亲也官至内阁中书、内阁诗读等。

潘祖荫救了左宗棠一命 左宗棠送他一份国宝级大礼

1848年,潘世恩八十大寿,道光皇帝赏了一个举人功名给潘祖荫,让他至少少读三年书。当然,潘祖荫也很争气。1852年,潘祖荫入京参加会试,考中一甲第三名(探花),步入官场。

咸丰皇帝很欣赏潘祖荫,把他安排在南书房行走,随时随地找他商量国家大事。当时,郭嵩焘与他同在南书房。左宗棠事发后,郭嵩焘先是找到在朝廷里炙手可热的肃顺,请他帮忙。肃顺虽然是满洲镶蓝旗人,但一直对汉人抱有好感,曾国藩、胡林翼、郭嵩焘等人就是在他手上提拔起来的。肃顺告诉他:“必须等大臣们有疏保荐,我才好开口。”于是,郭嵩焘找到了潘祖荫,请他代为上疏。

郭嵩焘告诉潘祖荫:“左君去,湖南无与支持,必至倾覆,东南大局不复可问。”

潘祖荫救了左宗棠一命 左宗棠送他一份国宝级大礼

这番话,说服了潘祖荫。潘祖荫转而上疏咸丰皇帝,称:“楚南一军立功本省,援应江西、湖北、广西、贵州,所向克捷,由骆秉章调度有方,实由左宗棠运筹决胜,此天下所共见,而久在我圣明洞鉴中也。上年逆酋石达开回窜湖南,号称数十万。以本省之饷,用本省之兵,不数月肃清四境。其时贼纵横数千里,皆在宗棠规画之中。设使易地而观,有溃裂不可收拾者。是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宗棠为人,负性刚直,嫉恶如仇。湖南不肖之员,不遂其私,思有以中伤之,久矣。湖广总督官文惑于浮言,未免有引绳批根之处。宗棠一在籍举人,去留无足轻重,而楚南事势关系尤大,不得不为国家惜此才。 ”

这一番话,介绍了左宗棠在骆秉章幕府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分析了湖南面临的严峻形势,丝丝入扣,把咸丰皇帝打动了。咸丰皇帝征求肃顺的意见,肃顺说:“戡乱以来,湖南首当其冲,可不但能守住本土,且筹军备饷,外援四境,凡骆秉章之功,皆左宗棠之功。”

潘祖荫救了左宗棠一命 左宗棠送他一份国宝级大礼

一语中的。左宗棠不但成功逃过一劫,还因为“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之语,名满天下。

可以说,潘祖荫救了左宗棠一命。对此,左宗棠常怀感激之心。左宗棠后来带兵打仗,官至浙江巡抚、闽浙总督后,每年冬天,都会送1000两银子给潘祖荫,作为“炭敬”。这是京官中所收“炭敬”最多的一份。

不仅如此,左宗棠还送了潘祖荫一份大礼。

潘祖荫救了左宗棠一命 左宗棠送他一份国宝级大礼

道光年间,陕西出土了一件珍贵的文物西周大盂鼎。左宗棠担任陕甘总督时,他的幕僚袁保恒以700两银子买到了西周大盂鼎,将它送给左宗棠。左宗棠知道西周大盂鼎的价值,转赠给潘祖荫。此后,西周大盂鼎就一直在潘祖荫家里流传。

【参考资料:《清史稿》《左宗棠评传》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