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记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的张钰哲院士

作者:天马行文
记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的张钰哲院士

张钰哲(1902.2.16-1986.7.21),福建闽侯人,中国现代天文学家,“中华”小行星的发现者,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张钰哲民国十五年(1926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天文学系,民国十七年(1928年)发现第1125号小行星,命名为“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获芝加哥大学天文学博士学位,1941年,中国境内第一张日全食照片是他组织拍摄的;他第一次提出通过研究哈雷彗星的回归,来解决“武王伐纣” 究竟发生在哪一年的历史悬案,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78年8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第2051号小行星定名为“张”(chang)。

记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的张钰哲院士

张钰哲他长期致力于小行星和彗星的观测和轨道计算工作,他拍摄和领导拍摄到7000多次小行星和彗星的精确位置。他和他的助手们一起共获得8000多次小行星的成功观测,并先后发现1000多颗新的小行星和以“紫金山”命名的三颗新彗星。发表过近60篇观测和研究的学术论文。

记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的张钰哲院士

张钰哲担任过中国天文学会第一至四届理事会理事长以及第五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第三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他曾任国家科委天文学科组组长,紫金山天文台第一至三届学术委员会主任(1957—1982),《天文学报》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编委会主任,江苏省科协副主席等职。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务院任命张钰哲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历任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教授、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台长、名誉台长。

记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的张钰哲院士

张钰哲是中国现代天文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他在天文教育,天文科研上都有很多贡献,同时他还是一位热心科普的天文学家,他是中国天文科普事业的引路人。 张钰哲精通天体力学,同时在创建中国小行星、彗星的探索和研究上倾注了很大的精力,作为中国的首席天文学家,对当代天文学主流的天体物理学的建设,始终备极关注。开创并领导了天文学多个领域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在天文学史研究、天文仪器研制、天文科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张钰哲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在文学艺术方面也有深厚的功底和修养。他的书法苍劲有力,文章通达流畅,篆刻也有相当水平,而且善于素描绘画。

记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的张钰哲院士

张钰哲为紫金山天文台的建设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在他的直接领导下,该台已成为一座有14个研究室、组和300余名科研人员,以天体物理和天体力学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综合性天文台,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他还为上海、北京、云南、陕西等地的天文台和南京天文仪器厂的建设尽心竭力,并积极支持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的教学,20世纪50年代还亲自去南京大学天文系讲课。1980年,年近八旬的张钰哲不辞劳苦,前往青海高原,登上海拔4800米的昆仑山口,为中国后来建立在格尔木的第一座毫米波射电望远镜观测台选址。3年后,他又前往根据他的建议于1958年设立的乌鲁木齐人造卫星观测站视察。1984年,他以82岁高龄再度应邀访问美国,在哈佛天体物理中心做《今日中国天文台》的学术报告。

记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的张钰哲院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