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快评丨“废话文学”,对信息爆炸的反叛

作者:红星新闻
“废话文学”当然好笑,但它所折射的互联网景观,其实也值得我们深思。

最近一段时间,“废话文学”火了。所谓“废话文学”,就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说了不少内容,却没什么信息量。但这种“废话”还挺好笑,充满了荒诞感,网上有很多网友模仿创作的段子以及从影视剧里挖出来的典型桥段。

也有人试图从学理角度来解释“废话文学”,比如有研究指出,废话说多了确实会让人快乐、幸福感高的人确实会说更多废话。这么看来,“废话文学”的兴起,确实有心理学基础,而这种无厘头的解构,很多时候确实是一种快乐源泉。

快评丨“废话文学”,对信息爆炸的反叛

“废话文学”兴起于网络,那么它今天的爆火,也离不开互联网发展的整体语境。可以想想,我们今天互联网上的信息呈现,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就以我自己为例,我曾经做过一个评论类的短视频产品,但后来“专业人士”告诉我,我做得不行,节奏太慢,信息太少,“你应该每10秒就一个转折”。这大概就是今天网络生态的缩影——信息爆炸、节奏明快、绝无废话。我们常看的短视频,解说语句之间几乎是连呼吸停顿也没有的,语速极快,信息极多,画面快速地跳转。看书,有简洁版;电影,有剪辑版;甚至聊天,都有了诸如yyds之类的符号替代。互联网,让一切加速。

我们今天的信息接纳模式,已经被网络所塑造。“留存率”成了各类互联网产品考核的重要指标,为了达标,只能不断地制造刺激点,“密度”被极大提升。麦克卢汉曾提出过“热媒介”与“冷媒介”的区别,我们今天的互联网产品,几乎都是“热媒介”——信息清晰明确紧凑,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理解。

从这个角度看,“废话文学”兴起,不仅是因为好笑,而是构成了对信息爆炸的反叛。到处都是“1分钟看懂”“3分钟读完”之类的产品,偏有人慢条斯理地说着无用而有趣的废话。“废话文学”之所以引发共鸣,正是因为它与互联网万物加速的气质太不协调了,反而制造出一种令人新奇的反差。

“废话文学”也是一个信号:快节奏的互联网生活,人们很需要一个休息区。密密麻麻的信息,也会制造精神疲惫,“废话文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地方,网友在里面尽情地发挥想象力。这想象力没什么价值,但也没什么负担,只是比较纯粹的娱乐与放松。

往更深的层面看,“废话文学”其实也带有一定的批判性。互联网的快节奏,既体现于表达方式,也体现在逻辑链条。互联网的常见叙事,急于在有限时空里提供一个答案,往往逻辑跳跃、不堪推敲,“废话文学”也是对这种叙事模式的调侃与消解。比如一些经典的“废话文学”——“家人们,一百度的水不能直接喝,因为喝了会烫嘴”“研究发现,每天早上坚持吃一个鸡蛋的人比没吃鸡蛋的人,每天多吃了一个鸡蛋”等等,一看就是讽刺家族群里转发的那些毫无营养的“养生知识”。

由此可见,“废话文学”的有意思之处,并不仅在于幽默,它是互联网阅读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生成的一个“叛逆者”。“废话文学”当然好笑,但它所折射的互联网景观,其实也值得我们深思。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易之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快评丨“废话文学”,对信息爆炸的反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