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豫剧大师常香玉,在全国可能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特别是到她的著名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一般人都会哼唱两句。
1952年初春,28岁的豫剧演员常香玉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她向正在抗美援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捐献一架战斗机。这架命名为“香玉剧社号”的米格-15战斗机,很快被送往前线投入战斗。
常香玉捐献飞机的义举,一时轰动全国,成为亿万人关注的新闻。
一名年轻的豫剧演员有着如此的报国情怀,通过义演募捐买飞机支援抗美援朝,消息也惊动了中南海,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
毛主席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常香玉是唱豫剧的,不仅戏演得好,还义演为朝鲜战场捐献飞机,我想见见她。”

1952年4月,全国文艺汇演期间,常香玉带领她的剧社有幸进入中南海怀仁堂演出。演出结束后,毛主席亲切与常香玉握手,并对她说:“你这个香玉了不起嘛!我该向你学习···”。
这一幕幕历史往事,在央视综合频道近日播出的纪录片《为了和平》中都有再现。
上世纪五十年代,一架苏式米格战机的价格也是不菲的。当时身价为旧币15亿多,相当于现今的4000万人民币。
引发常香玉想给志愿军捐献飞机念头的,是1951年6月中央广播电台播发的一条来自朝鲜前线的消息。
这天战地新闻说:“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高地遭受百余架敌机狂轰滥炸,全连战士壮烈牺牲···。
常香玉事后回忆,听到这个消息后,她一夜没睡。一大早就忍不住对丈夫陈宪章说:“我们武器装备落后,志愿军在朝鲜打得太艰苦了,咱们捐架飞机,中不中?中咱就干”。
陈宪章非常相信妻子,忙说:“中,干吧!”
常香玉曾说:“解放以后,我再也不是下贱的‘戏子’了。我要保护我这个国家,我要爱我这个国家,当时全国人都起来捐献,剧社捐献了三天的演出收入,我觉着少,就想着捐献一架飞机···。”
但常香玉当时只是西安城里规模不大的“香玉剧社”社长,手里根本没有多少钱。
剧社里有师傅对她说“你别做梦了,你这就是痴人说梦。你连一支机关枪都不一定捐得了,还想捐飞机大炮?”。
但性格倔强的常香玉说:“我们进行义演,有人看戏这不就有钱了吗?咱们半年不行就一年,一年不行就两年,不信完不成!”
1951年夏天,常香玉变卖了孩子的金锁和自己的首饰,变卖了汽车,首先捐款4000千万元(旧币),并用余下的钱作为剧社巡回义演的基金,购买义演时所需的东西。
1951年8月7日,她带领剧社成员从西安出发,先后赴开封、郑州、新乡、武汉、广州、长沙等6省7市开展巡回义演,
为了安心义演,常香玉把3个年幼的孩子托付给西安市保育院。在她的带动下,剧社全体演职员爱国热情都被调动了起来,
1951年8月,常香玉和丈夫陈宪章成功改编了豫剧《花木兰》,那个著名的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就产生于此时。
常香玉率“香玉剧社”东奔西走,北上南下,行程近万里,足迹踏遍河南、陕西、湖北、湖南、广东、山东一些城乡,先后演出180场,观众达30多万人,而且多是场场爆满。
如果按她义演半年时间计算,等于每天演一场,没有空歇。
剧社白天不停地赶场唱戏,夜里常香玉就带着演职员直接住在剧场里,吃咸菜睡地铺。老百姓听说常香玉是为了志愿军募捐义演,不少农民还背着粮食去看戏,以示对她们的支持。
有时观众一场比一场多,买不到票的观众就直接坐在剧场外面听。
在广州,听说常香玉是为抗美援朝义演,出租方立即免掉了场租。一位南洋爱国华侨在观看时,当场捐出了自己的金表。还有的农民捐出了一篮子新鲜鸡蛋···。
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的叶剑英元帅,观看了常香玉的演出后,亲笔为剧社题写“爱国艺人”四个字。而这个头衔,几乎成了常香玉的终生符号。
历时半年时间,义演筹集了15.2亿人民币(旧币)。常香玉郑重把钱款交给了当时的抗美援朝总会,并委托他们代买一架战斗机,献给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志愿军。
1952年2月,常香玉带领全社演职员胜利返回西安驻地。
从此,这位风靡戏剧舞台的艺术家,与解放军部队结下了鱼水深情。
在得知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坤赴朝慰问不幸牺牲的消息,常香玉和丈夫义愤填膺,立即请求参加赴朝慰问演出。
在朝鲜前线,常香玉不仅把嘹亮高亢的豫剧唱腔带给了将士们,她还和将士们一样爬冰卧雪,走上阵地、钻进坑道、坚持冒着敌人的炮火慰问演出。
常香玉回忆,“当时的条件特别艰苦,我跟志愿军将士们吃住在一块,朝夕相处,一起出生入死,耳闻目睹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常常是我在台上边哭边唱,将士们在台下哭声一片。”
祖国慰问团不仅带去了亲人的温暖,演员们的倾情演出,更对将士们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谁说女子不如男?”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闻听常香玉的感人事迹后,专门接见了她。彭总与她握手时,禁不住夸赞说:“常香玉,你真不简单!”
1923年出生在河南省巩义董沟的常香玉,原名张妙玲,由于家境贫寒,幼年时曾靠乞讨为生。父亲为了不让她做童养媳,带着她去学演戏。村里张姓族人认为宗族里出了“戏子”是个耻辱,经常欺逐他们。
但父亲告诉她,一定做个性格倔强的强人。而在父亲眼里,西楚霸王项羽就是个性格倔强的人,“香玉”实际就是“项羽”的谐音。后来,张妙玲随了义父常会庆姓,改名叫常香玉。
常香玉在解放前已是闻名豫陕等地的知名演员,是豫剧常派的创始人。
1948年,她在西安创办私立“香玉剧校”,建国后的1954年底,“香玉剧社”改为国营,不久调回河南,落户郑州。
常香玉是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等职。2004年6月因病去世。
2004年7月,国务院决定,追授常香玉“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2009年9月,在迎接国庆六十周年前夕,她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六十多年前,常香玉给志愿军捐献飞机一事,产生了极大的连锁反响,一时成为举国上下议论的热点。
据记载,当时为了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许多年轻姑娘把自己嫁妆捐了出来,有的老人还把一生的积蓄献了出来。有资料显示,到1952年6月,全国人民总计共捐款的数额,完全可以购战斗机三千七百多架。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本栏目,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