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迷失东京》:直面内心,超越凡规俗节的约束表现自我

作者:晴风影咖

索菲亚·科波拉( sofin coppola)是大导演弗明西斯・科波拉的女儿,演艺生涯并不成功。她在《教父3》中扮演玛丽・科里昂,角色吃重,可是不讨好。但毕竟是将门虎女,她遗传了父亲的编剧及导演才能。职业生涯转轨之后,展现了其惊人的编导天赋,于2000年以《迷失东京》( lost in translation)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奖,同时也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的女性。

《迷失东京》:直面内心,超越凡规俗节的约束表现自我

《迷失东京》讲述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一个过气的电影明星鲍勃(比尔・默瑞饰)到东京拍摄广告。在酒店里邂逅了刚从大学毕业,陪丈夫到东京出差的夏洛特(斯嘉丽・约翰逊饰)。鲍勃正经历中年危机,对平庸的婚姻和下滑的事业有颇多不满。而夏洛特则急于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一个语言、文化完全陌生的环境里,两个异乡人邂逅,开始自我省视,寻找生活的意义,并迅速建立起友谊,并随后产生脉脉温情。

《迷失东京》:直面内心,超越凡规俗节的约束表现自我

一个简单的故事被演绎成一部出色的电影。索菲亚・科波拉找到了一个聪明的视角,将主人公置身于一个他们完全不熟悉的环境里。这样,他们反而能够超越凡规俗节,直面自己的内心。

《迷失东京》:直面内心,超越凡规俗节的约束表现自我

lost in translation 的中文直译应该是“迷失在翻译中”。这部影片探讨的其实是生命的意义——那些已经实现、尚未实现和正在消逝的梦想,被自己或别人强加在身上的期望,生活的目的和本质等。这些我们在日常的烦项生活中不再去思考的问题,在一个文化、语言完全陌生的环境下凸显出来。“翻译”( translation)意味着用简单的字语来解释。

《迷失东京》:直面内心,超越凡规俗节的约束表现自我

索菲亚·科波拉用一个别致的故事提醒我们:我们不可能用简单的字词来解释我们自己生命的意义!我们只能努力生活其中!如果一味强行,我们必然是“迷失在翻译中”。影片有一个开放的结局,我们不知道他是否会恢复生命的激情,我们也不知道她能否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是否会再联系、再聚首。但是我们知道,他们曾因为个偶然的机缘,尝试着理解生活的意义,他们感受到了这种思考的沉重。

《迷失东京》:直面内心,超越凡规俗节的约束表现自我

虽然他们“迷失在翻译中”,但他们大概不会再迷失在生活里了吧。苏非亚・科波拉执导此片时才32岁,不愧为“玩深沉”的后起之秀。面对复杂的问题,我们是否会迷失在翻译中?唉,跑题了。本想在这里聊一个轻松一点的话题,结果写了一个又长又沉重的引子。这篇文章其实是关于电影翻译的。说成电影翻译,有些误导的成分。准确地讲,应该是电影片名的译。我在这里花很大篇幅讨论《迷失东京),主要是因为实在太喜欢其片名的中文直译——迷失在翻译中。

《迷失东京》:直面内心,超越凡规俗节的约束表现自我

当我们尝试着用自己熟悉的语言诠释的时候,会很容易脱离语境,偏离原意。我的中文本名“俏”的汉语拼音是qlao,很多老外发不出这个音。我在美国读书时,有一段时间隔壁住了一个来自奥地利的女画家 eleanor,典型的艺术家类型一一穷困且有些神明。她帮助房东打点一些杂事以免除房租。人很热情,特别愿意叫我到她的房间看画聊天。而我最受不了的是她每次大老远看见我就大叫“靠(qiao)”。被她“靠”了两年后,我下決心搬离了那个地方。把外国电影名译成中文或是把中文电影名译成外文,其情形大概相似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