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2岁离婚,兄长不准再嫁,孀居三十年再遇爱情,儿子允许终于再婚

作者:你的心做呀
“我婚姻中的不幸,是我这一生的一大秘密。我始终纳闷,那个相命婆在把我的生肖改成狗以前,到底从相命图上看到了什么厄运?”

1900年,张幼仪出生于上海宝山一大户人家,早年家境殷实,但后来因为父亲兄弟分家,没带走一分财产,以至家道中落,但因为家里几位哥哥厉害,后来家族很快又被重新撑了起来。

而张幼仪的婚姻,便是在家道不好时订下的,由四哥做媒,相中了江南富商徐申如的独子徐志摩。这一年,张幼仪只有13岁,而她的未婚夫徐志摩也只有16岁。看到徐志摩照片的第一眼时,父亲问她,“觉得这个人怎样?”张幼仪平静地说,“我没意见。”这是张幼仪的态度,她说:“我要嫁给家人为我相中的男人。”但她后来听仆人说,徐志摩看到她的照片第一眼时就撇了嘴,嫌弃说:“乡下土包子”,这就是徐志摩一开始对她的态度。

22岁离婚,兄长不准再嫁,孀居三十年再遇爱情,儿子允许终于再婚

图 | 张幼仪一家

1915年12月5日,张幼仪正式与徐志摩结婚。嫁妆代表了在婆家的地位,张家非常重视这点。彼时家族的声望已经被几位哥哥撑起,为了保障张幼仪的婚姻地位,家里用苦良心,专门从欧洲购买嫁妆,丰厚程度令人咂舌,一节火车都装不下,最后还是用船运了回来。

然而,丰厚的嫁妆,并没有给张幼仪带了丝毫幸福。

婚后没几个星期,徐志摩就离开家继续去读书了,张幼仪不准跟去,必须留在公公婆婆身边,曾想继续完成女子学校的学业也没能如愿。而徐志摩在国内读书四年间,他会定期给父母写信,但信的末尾,总要强迫自己加一笔对张幼仪的问候。徐志摩的假期是张幼仪和他相处的唯一时间,但四年加起来,大概只有四个月。徐志摩会在院子里看书,张幼仪会贴身在旁边缝东西,但徐志摩不会理她,宁愿指挥仆人做这做那,也不会和她搭一句话。

张幼仪曾说:徐志摩从没正眼瞧过我,他的眼光只是从我身上掠过,好像我不存在似的。”

对于徐志摩的冷漠,张幼仪感到失落,但是她依然谨记着出嫁前母亲的教导:“第一,一旦进了徐家的门,绝对不可以说‘不’,只能说‘是’。第二,不管我丈夫和我之间发生什么事,我都得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公婆。”所以,终日守在深宅大院,照顾好公公婆婆,是她视为的首要任务。以至于她嫁到婆家这边那么久,想到大街上走走也没有机会。

张幼仪和徐志摩对婚姻的渴求不同,徐志摩追求浪漫,渴望自由的爱情,但张幼仪却不晓得什么是爱情,只懂得相夫教子,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永远不能和徐志摩的新潮思想交融在一起,注定张幼仪即将要经历一场人生巨变。

结束了国内的学业,和张幼仪生下大儿子徐积锴,完成了父母抱孙的愿望后,徐志摩便又跑到了国外求学。

22岁离婚,兄长不准再嫁,孀居三十年再遇爱情,儿子允许终于再婚

图 | 祖母牵着孙子阿欢的手

1918年秋,最疼张幼仪的二哥张君劢准备动身去参加巴黎和会,临行前问妹妹什么时候到国外和徐志摩团聚。张幼仪听后吃了一惊,她说:“我从没想过要与他团聚,因为我以为我的责任就是和公婆待在一起。”

张君劢告诉妹妹,“你已经尽到了家庭责任,应该跟丈夫在一起,甚至到西方学习。”为了让张幼仪顺利出国,张君劢一边说服徐志摩的父母,一边写信给徐志摩施加压力。张君劢是有头有面的政治人物,徐志摩对他的催促不敢过多怠慢,最终不情愿地写信给父母,张幼仪才得以被公公婆婆同意出国。

张君劢尽到了对妹妹的关心,再这么分离下去,徐志摩的心就离妹妹更远了。但他对张幼仪隐瞒了一个事实,伦敦那边早已传得沸沸扬扬,只有张幼仪不知道。虽然哥哥没捅破这层纸,但是哥哥的突然紧张已经让张幼仪感到不安,女人的直觉是很准的。

1921年春,在坐船到法国马赛港时,张幼仪突然回忆起徐志摩曾经在房间里踱来踱去说过的一段话:

中国正经历一场变局,这场变局将使个人获得自由,不再成为传统习俗的奴隶。这些传统让他无法依循自己的真实感受行事,所以他要向这些传统挑战,成为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人。

然而,奇怪的是,张幼仪听完后虽然吃惊,但是却一点都不担心。她认为离婚只有女人失贞,或者不好好照顾公婆才会出现的,这种女人即使回到娘家也会被遗弃,她们只能卖娼、出家或者自尽。自己并没有做过对不起徐家的事,徐志摩受过教养,更不会逼迫她离婚。

下船后,张幼仪第一眼就认出了人群中的徐志摩,她说:“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因为他是那堆接船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的表情的人。”彼时张幼仪的心凉了一大截,徐志摩第一时间拉着她去买了顶帽子,全身西式打扮,拍了几张照寄回去老家硖石,证明给父母看两人过得幸福。

22岁离婚,兄长不准再嫁,孀居三十年再遇爱情,儿子允许终于再婚

到达英国伦敦后,因为徐志摩要到康桥皇家学院学习,于是俩人又搬到了距离康桥六公里外的沙士顿居住。不可否认,张幼仪心里幻想过出国后可以与徐志摩夫唱妇随的生活,并且像二哥所说的,可以重拾自己的学业,跟上徐志摩的脚步。然而,真实的情况是,她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家庭主妇,买东西、洗衣服、打扫房间、准备一日三餐。并且这种日子尴尬又寂寞,徐志摩根本不理她。

张幼仪说:“我没法子让徐志摩了解我是谁,他根本不和我说话。”这让她感到很困惑,二哥也是新文化人士,学识甚至比徐志摩渊博,她能与二哥无话不谈,但是每次想和徐志摩搭话,徐志摩总是对她说,‘你懂什么?’‘你能说什么?’‘乡下土包子’。

这是一段没有感情的婚姻,但徐志摩仍然没有离开。张幼仪曾说:“有一次,他和我一起躺下后,他的呼吸声不但没有缓和下来,反而因为觉得挫折和失败而扬起。他在最想摆脱我的时候,败给了我的肉体,对我们要厮守在一起这件事感到气馁。”这句话回应了很多人觉得徐志摩不耻的地方,为什么不喜欢张幼仪,还睡她?

直到张幼仪怀孕之后,徐志摩终于离开,人间蒸发一般,而且非常突然。张幼仪一时不知所措,焦躁的不安中,张幼仪想过自杀,但最后打消了。不久后,徐志摩终于托人给她带口信,问她:“愿不愿意做徐家的媳妇,而不做徐志摩的太太?”

在不久前,徐志摩得知张幼仪怀孕时,第一反应就让张幼仪打胎,那时张幼仪害怕说:“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耶。”徐志摩冷冰冰回应:“还有人因为火车肇事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那个时候,是张幼仪第一次对丈夫的人品产生怀疑,但也仅仅是怀疑而已,她绝不会想到丈夫居然真的会丢下她一个人,对于她一个孕妇来说,在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不通语言,身上没有多少钱,稍有不慎,都会有危险,这无异于间接谋杀。

22岁离婚,兄长不准再嫁,孀居三十年再遇爱情,儿子允许终于再婚

至于徐志摩去了哪儿?他在极度苦闷中转向了追求林徽因的方向,这也是前面张君劢对妹妹隐瞒的事实,他并不想拆散妹妹的家。真应了那句话,“丈夫出轨,为什么妻子总是最后一个知道?”

以前再怎么被冷落,张幼仪更多的只是感到失落。但当徐志摩离开后,张幼仪确定徐志摩不要她了,那是张幼仪第一次落泪。她不知怎么办,孤零零的她写了封信向二哥求助。

从给张幼仪做媒开始,张幼仪的哥哥和弟弟们就在张幼仪人生走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在巴黎的张君劢很快回信,他安慰妹妹:“万勿打胎,兄愿收养。抛却诸事,前来巴黎。”

张幼仪收到了二哥寄来的一笔钱,辗转到了法国,又在二哥的安排下,寄住在乡下一个朋友家养胎。怀孕八个月后,七弟赶来,张幼仪决定随七弟到德国柏林生产。期间全程由细腻的七弟照顾,扫地煮饭打扫全由七弟一人包揽,张幼仪的生命中,似乎这个时刻,她感到最为轻松。所以,有时候兄弟姐妹多也不一定是争吵,说不定那是一份弥足珍贵的亲情。

22岁离婚,兄长不准再嫁,孀居三十年再遇爱情,儿子允许终于再婚

图 | 二哥张君劢

1922年2月24日,张幼仪顺利生下二儿子彼得,同在此时,消失半年的徐志摩第一时间追到柏林,不是为了看孩子,而是逼迫张幼仪签下离婚协议书。张幼仪此时刚生产完仍未缓过来,她还是那么传统,她要求先征得自己父母同意,但徐志摩一口回绝了。

“不行,不行,你晓得,我没时间等了,你一定要现在签字……林徽因要回国了,我非现在离婚不可。”

这一刻,张幼仪才完全知道丈夫出轨的女人是谁。她洒脱地签上了名字,告诉徐志摩:“你去给自己找个更好的太太吧!”

这一场婚姻巨变,让一向传统的张幼仪领悟到了一个道理,她说:

“经过沙士顿那段可怕的日子,我领悟到自己可以自力更生,而不能回去徐家,像个姑娘一样住在硖石。我下定决心: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不要依靠任何人,而要靠自己的两只脚站起来。”
22岁离婚,兄长不准再嫁,孀居三十年再遇爱情,儿子允许终于再婚

图 | 张幼仪与友人

此后,张幼仪申请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就读,开始学习知识,攻读幼儿教育。期间公公徐申如仍然每月支付200美元支票给张幼仪,张幼仪靠着婆家的资助生活。离婚的女人就不是自家人,以前和现在都有这个说法,但徐申如不但保障了张幼仪的生活,后来还认了张幼仪作女儿,给她买了大宅,家产也给她留了一份,让她生活无忧。

张幼仪前半生似乎被下了魔咒,离婚不到三年,又迎来噩耗,1925年二儿子彼得不幸夭折于伦敦。此时徐志摩仍在追求他的爱情,陷入了与有夫之妇陆小曼的苟且舆论中,正在欧洲避风头。

22岁离婚,兄长不准再嫁,孀居三十年再遇爱情,儿子允许终于再婚

图 | 二儿子彼得

张幼仪曾这样评价过自己一分为二的人生,她说:“我一直把我这一生看成有两个阶段:‘德国前’和‘德国后’。去德国以前,我凡事都怕;去德国以后,我一无所惧。”

彼得去世后,张幼仪选择回国,开始涉足商业,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总裁,并且展现出了惊人的商业天赋,本来困难重重的女子银行很快在她的经营下扭亏为盈,一时名声大动。张幼仪仍不甘于此,她又创办了上海第一家时装公司——云裳时装。一时之间,上海的大家闺秀、名媛都要穿云裳时装的衣服,就连徐志摩也参了一脚把钱投了进去。这时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态度忽然有了转变,他在给陆小曼的信中说:“她是一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现在是什么都不怕的了。”

不知是不是为了补偿爱情的失意,张幼仪在商业上迈的步子越来越大胆,先是瞄准了股票,赚了一大笔钱。后来又囤积军用燃料,垄断市场,以100倍高价卖出,随后又继续把钱投资棉花、黄金等,全都屡屡得手。

成为商业女强人后,张幼仪曾应胡适邀请跟徐志摩同台吃饭,还见了他的新任妻子陆小曼,陆徐两人饭桌上卿卿我我,张幼仪虽然没有敌意,但仍然觉得酸溜溜,她坦言道:“我不是个有魅力的女人,不像别的女人那样。我做人严肃,因为我是苦过来的人。”

22岁离婚,兄长不准再嫁,孀居三十年再遇爱情,儿子允许终于再婚

图 | 张幼仪与儿子阿欢

徐志摩一生都在追求爱情,不顾家,不顾儿子,张幼仪一直替他尽孝,照顾他的父母。不仅如此,他和陆小曼结婚惹恼了徐家二老,被断了生活费,张幼仪还资助过他。而徐志摩飞机失事死后的丧事,也是由张幼仪处理的,后面又多次资助寡妇陆小曼的奢侈生活。

为徐志摩做那么多,那其实张幼仪到底有没有爱过徐志摩,其实张幼仪晚年的回答已经很明了了。

“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22岁离婚,兄长不准再嫁,孀居三十年再遇爱情,儿子允许终于再婚

图 | 儿孙绕膝的张幼仪

1949年4月,张幼仪移居香港,孀居了三十年,在这里,她重新邂逅了爱情,一位叫苏纪之的医生向她求婚。

此前曾经有人追求过张幼仪,其中就不乏名人罗家伦,但是张幼仪都一一拒绝了,因为四哥张公权曾告诉她不能结婚,孀居的女人再婚会让娘家没面子。面对四哥的训诫,张幼仪思想又是如此传统的人,她一时拿不定主意,分别写信给了二哥和四哥。

四哥始终不回复张幼仪,但二哥却纠结万分,一时发电报来说“好”,一时又改变主意说“不好”。张君劢一直教导妹妹做事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踌躇万分后,他一字一泪地写了一封信给张幼仪。

“兄不才,三十多年来,对妹孀居守节,课子青灯,未克稍竭绵薄。今老矣,幸未先填沟壑,此名教事,兄安敢妄赞一词?妹慧人,希自决。”

二哥让她自己拿主意,但是张幼仪仍然不敢,她认为夫死从子,她又寄信给儿子阿欢,“母拟出嫁,儿意云何。”

远在美国的儿子很快回信:

“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劬劳之恩,昊天罔极。今幸粗有树立,且能自瞻。诸孙长成,全出母训……去日苦多,来日苦少,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22岁离婚,兄长不准再嫁,孀居三十年再遇爱情,儿子允许终于再婚

图 | 张幼仪与孙子孙女们

而自此,受尽婚姻伤害的张幼仪,终于再一次勇敢地接受爱情。1953年,53岁的张幼仪和苏纪之在日本东京一家大酒店举行婚礼。婚后第15年,张幼仪和苏医生去了一趟欧洲。她再次回到了年轻经历苦难的康桥、柏林等地。

那时候没来得及欣赏康桥的美,如今重游故地,已物是人非。张幼仪和苏医生坐在康桥河畔,欣赏着潺潺流动的河流,不禁发出感叹:

“他和我坐在康桥河畔,欣赏这条绕着康桥大学而行的河流,这时我才发觉康桥有多美,以前我从不知道这点。我们还从康桥坐公共汽车到沙士顿,我就只站在我住过的那间小屋外面凝视,没办法相信我住在那儿的时候是那么样年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