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迎来了白露和秋分两个节日,国家进入了夏秋转换季,谚语说"白露节过后,夜晚冷热",昼夜温差是这一时期的一个特点。经过6、7、8个月的水产动物生长旺季,养殖池积累了大量残留饵料、粪便等,经过连续发酵,不仅消耗了水中的含氧量,还造成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指标增加。池塘水体在温差较大的情况下,会出现上下对流,导致池底有害元素扩散到所有水体,容易导致多种水生动物疾病的发生。9月,重点将放在以下水生动物疾病上。
一、疾病预测
(1)鱼类中可能发生的疾病
1、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能感染大部分淡水鱼,具有病程快、死亡率高等特点,特别是水温持续在28°C以上,高温季节后水温仍保持在25°C以上时发病率高,病害可通过鱼类疾病传播, 细菌污染饵料、器具和水源、鸟类也会引起疾病在不同养殖池之间传播,国家淡水鱼区需要重点防控。
2、锦鲤疱疹病毒病:主要危害鲤鱼和锦鲤,病毒传播迅速,可感染所有年龄段的鲤鱼和锦鲤,导致死亡率较高,适宜水温23~28°C(低于18°C,高于30°C不会造成死亡), 主要通过水平传输。每个鲤鱼和锦鲤养殖区都需要重点防控。
3、鲤鱼浮肿病:主要危害鲤鱼和锦鲤,发病温度为7~28°C,具有发病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病鱼的临床症状有嗜睡、眼睛凹陷、鳃腐烂、皮肤溃烂等,与锦鲤疱疹病毒病的症状相似。每个鲤鱼和锦鲤养殖区都需要重点防控。
4、细菌性肠炎病:草鱼、鲱鱼发病率高,从鱼种到成年鱼都可以生病,鲤鱼、蛞蝓也有少量的病害发生。水温在18°C以上时疾病开始流行,25~30°C是高峰期的流行,常与细菌性佝偻病、红皮病等并发,导致死亡率较高。所有草鱼、鲱鱼养殖区都需要重点防控。
5、轮虫病:是轮虫大量寄生虫在鱼体内皮肤或鳃部引起的疾病,主要有明显的轮虫、粗棘轮虫等,是我国鱼类生产中比较流行和有害的寄生虫病,全国各地养鱼区都发生过,在连续多雨的天气中要特别注意暴发的病害。
6、锚头病:所有年龄段的淡水鱼都会造成危害,特别是对鱼种危害最大,水温在12~33°C期间锚头大量繁殖,并引起疾病,可普遍在全国各地流行,包括广东、广西和福建等较为严重。
(二) 对虾可能产生的病害
1、白斑综合征:一般水温在18~30°C时容易爆发,主要危害对象是万那宾虾、中华虾、日本虾等,沿海虾类主要养殖区需要重点防控。此外,湖北、江苏、安徽、江西等地主要养殖区的科氏原虾也需要加强病害防治。
2、桃拉综合征:俗称红尾病,主要危害瓦纳宾虾,发生在虾蜕皮期,病虾不吃或吃少量食物,发病虾尾扇发红,甲壳类皮肤出现点坏死。通常在温度变化1~2天后,特别是水温升至28°C后易患病。该国万纳宾的所有对虾养殖区都需要以预防和控制为重点。
(三) 螃蟹可能引起的疾病
河蟹肠炎:是河蟹养殖中常见且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梅雨或高温季节比较容易发病。病害的主要原因是水质恶化、底底变质、饵料不新鲜等。所有河蟹养殖区都应注意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4)其他可能发生的疾病
1、肠道出血性疾病:又称出血性肠坏死,是由亲水性单核细胞菌病引起的,在我国大部分养殖区普遍存在,伴有感染快、感染快、死亡率高、危害严重等特点。该病的适当水温为25~30°C,我国南部鹌鹑养殖区应予以密切关注。
2、腮腺炎疾病:发病早,少数背心有白点症状,容易被忽视或误诊,本病有颈部肿胀、全身肿胀、器官出血等症状。腺炎是一种感染迅速且死亡率高的疾病。该病主要发生在幼儿和幼儿的长期发展中。受欢迎的季节是从6月到9月。水温最严重,在25至30摄氏度之间。所有养殖区都应严格控制和控制。
此外,淡水鱼的一般养殖还需要注意预防和控制腐烂、红皮病、细菌性肠炎和癣病。罗非鱼需要注意链球菌病和罗武病毒病的防控。斑点叉尾专注于预防和控制败血症。大黄鱼需要注重预防和控制,以刺激隐虫病。对虾还需要注意肠炎和弧菌病的防控。
二、防控措施
(1)及时调整水质。可更换,加满新水,保持池塘水质良好,溶解氧充足。正确使用微生物制剂、水质改良剂等方法来调节水质。我国南方养殖池塘的地表水温仍能达到较高的温度,较高的水温不利于大多数品种的生长,需要提高池塘的水位,不仅可以使水温适合水生动物的生长,而且要保持水质的相对稳定。
(2)加强饲料管理。确保饲料新鲜且不变。确定每天投饵量后,根据天气、水温、水质、食鱼等条件合理安排投饵量,尽量减少饵料残留量的产生,在鱼病处理期间适当控制饵料量。
(三) 科学使用制氧机。通常每天早上打开充氧机一段时间,中午打开充氧机2~3小时,促进水的上下交换,通过氧气增强剂的搅拌,使上层的氧溶性水体到达底层,保证上下池溶解氧的平衡。定期打开充氧机还可以打破水体的温度分层现象,使品种在温度范围内繁殖。
(四) 适当的营养补充。高温期是水产动物病害发率高的一种,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多维、三黄粉、免疫多糖等,以增强水中生动的物体质量,提高抗病能力。
1
广东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
广东省9月雷暴多,台风多,水温高,养殖病是旺季,要做好病前防治工作。并注意做好风、防洪措施,特别是大雨过后,要注意池塘水质的各种理化因素变化,及时控制。罗非鱼链球菌病、海洋鱼类刺激隐细菌、虾类急性胰腺坏死综合征(俗称"偷死病")正处于疫情高峰期,主要养殖区要加强对这些病害的监测,提前做好防控措施,防止疫情爆发。
一、疾病预测
1、淡水养殖鱼类:易发轮虫病、癣病、锚头病、细菌性败血症、腐烂性佝偻病、肠炎、溃疡病、夜蛾病和虹彩病毒病,重点为全省繁殖区。
2、草鱼:鱼种阶段易发生出血性疾病,重点集中在全省草鱼池塘养殖区。
3、罗非鱼:易患链球菌病。重点关注粤西和珠三角的繁育区。
4、鱼类:易患腮腺炎、红底板病,重点在珠三角养殖区。
5、海洋鱼类:易诱发隐核细胞增多症和虹膜病毒病,重点沿海养殖区。
6、对虾:易患白斑综合征、肝胰坏死综合征,主要集中在粤西、珠江三角洲等高密度养殖区。
预防和控制措施
1、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饵料大量残留,废物沉积在池塘底部造成水质恶化,易诱发各种水生动物病害。正确使用微生物制剂、水质改善剂等方法来调节水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改变,充满新的水,保持池塘内充足的氧气,控制水质,保持良好的水质是预防疾病的关键措施。
2、在高温季节,池塘的最高地表水温可达到34°C左右,超过正常生长的育种品种适宜的水温,池塘的高水温不利于大多数养殖种类的生长,在高温季节适当提高池塘水位, 一方面可以获得适当的水温,另一方面可以保持水质的相对稳定。
3、科学开启充氧机,坚持清晨及时启动增氧器,中午再开启充氧机2-3小时,促进水体上下交换,通过氧气增强剂的搅拌,使上层高氧溶性水体到达底层, 保证池塘上下层溶解氧的平衡。高温天气池塘水温较高,水温较低,会出现水温分层现象,因此,高温天气启动充氧机的另一个目的是打破水体的这种分层现象,使养殖物种尽可能在温度范围内。
4、科学调整饲料投饲量和时间,中午高温上部水温明显升高,所以清晨可以喂食,下午后期投饲,减少养殖品种因进食而造成的灼伤。高温期是水生动物疾病高发,定期添加多维、三黄粉、免疫多糖等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随着养殖品种摄入量的大幅增加,生长速度加快,以及高温期水质易恶化,鱼肝和胆汁在压力下,因此建议定期服用肝胆药物,增加鱼的抗药性。
三、主要疾病防控措施
1、预防隐核增多症的刺激:(1)合理设置网箱,使水流交换顺畅,放养密度应适当。(2)人工饲料配饲料,减少冷冻鱼、鲜鱼为饲料。(3)淡水给病鱼洗澡3~20分钟。(4)喂养多维和免疫增强剂,以增强营养,提高抵抗力。
2、预防罗非鱼链球菌病:(1)减少饵料投饲,尽量减少放养密度,减少胁迫因素,改善养殖环境,增加打开制氧机的时间,保持池塘氧气充足,条件和适当降低水温。(2)洒上微生物制剂和基质改良剂,调节水质,添加多维免疫增强剂来补料,增强机体,可用危害较小的消毒剂进行全池消毒,控制水体中的有害细菌。
3、预防虾类急性肝胰坏死综合征:(1)用含溴制剂对池塘底部进行消毒。(2)根据盐度,混有草鱼、皮胡须鲭鱼、美洲红鱼或军用曹鱼。(3)为了降低虾消化道的pH值,建议在乳酸菌发酵后每天喂食1-2次饲料。
病害防控方法应当根据品种养殖的实际情况,在专业机构或者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2
江苏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
9月,进入"白露"、"秋水"气,水温温度下降,水环境适宜鱼类生长,饲料投喂进入高峰期,鱼类生长加快。但昼夜温差增大,养殖池内水量急剧变化,水中溶解氧量减少,加上养殖池内残留饵料,粪便普遍较多,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养殖再次进入易病期。鱼类应及时达到上市规格并列入名录,降低养殖密度,做好鱼病防治工作,化解养殖风险。
1、鱼类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腐烂病、肝胆综合征:所有淡水鱼主要养殖区都需要重点防控。
2、鱼锚头病、癣、鲭鱼孢子等寄生虫病:所有淡水鱼主要养殖区都需要重点防控。
3、疱疹病毒病:重点关注盐城、台州、扬州、常州地区。
4、河蟹腐烂病、肠炎病、震颤病等:重点关注苏州、台州、盐城、南通等地区。
5、虾弧病、白斑病毒综合征、肝胰坏死等:重点在盐城、苏州、南通等虾类主要养殖区。
1、鱼细菌性腐病、红皮病:混有三黄粉、大蒜素等预防;
2、疱疹病毒病::(1)在疫情前,在饲料中添加适当的免疫增强剂进行免疫预防。(2)对鱼类上的常见寄生虫和从患病鱼体内分离出的致病菌,通过药敏试验选择高效药物。避免在养殖鲭鱼上反复大量使用各种药物引起的压力刺激。(3)通过化学药物和微生态制剂调节池塘水质,优化养殖环境。(4)患病期间可采用"休克"疗法,不换水,不外界药物溢出,不服用抗生素,减少或停止喂食,加氧机,保持水体足够的氧气溶解度。并在饲料中适量添加抗病毒天然植物药物,病情可逐渐缓解,
3、鲭鱼孢子病:彻底清除池塘,杀掉寡头中的水是预防措施之一。黏膜孢子虫病主要集中在水体感染放射性孢子和感染鱼类的昆虫后的孢子虫前期。处理时可采用国家规定的水产养殖药材,淡水鱼每立方米水体每使用100个散落3g整池溢出,甚至持续5天。或者选择国家法规用抗原药物治疗水产养殖。在饵料方面要选择优质饲料,合理投饵,保证鲶鱼能充分投饲,健康生长。
4、鱼肝胆汁综合症:应注意饲料合理投饲、体重匹配,添加Vc、免疫多糖等增强免疫力,避免饵料过度投饲、营养失衡。
5、虾、蟹毛虫病:适量出水、饵料,保持水质,清洁底部,可预防纤毛虫病的发生。如果虾蟹餐桌寄生虫数量高,则每立方米茶籽饼10-15克的浓度可洒在整个池中。
6、河蟹黑蛞蝓:做好水质控制,饵料新鲜,搅拌好粗饲料,适当混合成多维、免疫多糖等有效预防疾病。
3
湖北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
湖北省9月进入夏末秋初期,早晚温差较大。水温适合水产动物现阶段生长,鱼类病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会降低。
1.草鱼、鲭鱼、鲭鱼、鲭鱼等常规鱼类容易发生腐烂病、肠炎、红皮病、印刷病和细菌性败血症,主要关注地区是湖北省养殖区。
2.草鱼、鲭鱼、鲭鱼易发生轮虫病、癣病,是湖北省水产养殖区的主要关注地区。
3.黄疸易发生出血性疾病、肠炎性疾病,主要关注领域是湖北省仙桃、监理、红湖等主要养殖区。
(一) 预防措施:
1.加强对池塘的检查,密切关注鱼类动态。
2.注意调整水质,适时换水或加满新水。
3.每月一次撒洒整个生石灰池,平均水深为每英亩1米,含15-20公斤生石灰。
4.及时打开充氧机充氧,改善水质。
5.通过微生态制剂改善水质。
6、铸造材料严格做到"四套"。
(2)防控方法
1.对于草鱼等常规鱼类细菌性佝偻病、肠炎、血肿性疾病、细菌性败血症,外用治疗:二氧化氯,一定量,每1m3水体0.3~0.5g洒满整个池。内部服务:氟苯甲,一定量,每1公斤重量的鱼混合15~20毫克投喂,1天1次,连用3~5天。
2.草鱼、鲭鱼、鲭鱼轮虫和癣的防控措施:用0.7g/m3硫酸铜和硫酸铁(5:2)与整个池内结合。
3.黄疸出血性疾病的治疗:可使用氟苯甲醇或甲基苯丙胺,每1公斤重量混合投喂15~20毫克鱼,1天1次,连用3~5天。黄疸性肠炎可使用甲西辛,每1kg饲料7g,疾病流行季节,1天1次,5天。
4
四川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
9月将进入秋季"白露"和"秋高",四川省气温逐渐下降,预计在18°C至33°C之间,水分负荷力达到峰值,残留饵料和代谢物沉积较多,病原体易繁殖,易诱发水生动物病害。如遇大雨、强对流等灾害天气,易造成缺氧盘池水质突变或氨氮氮中毒等情况,应加强养殖管理,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首先,警惕疾病
1.草鱼:易患腐烂病、红皮病、肠炎病、跳蚤、锚头病等。
2.鲶鱼:易患细菌性败血症、肠炎、腐烂病、印刷病、中华鲶鱼、锚蚤病等。
3、鲤鱼、鲭鱼易发生细菌性败血症、腐烂病、癣等。
4、大口鲶鱼、鲭鱼易患腐烂性皮肤病、溃疡病、癣病等,斑点叉尾肠败血症、斑点叉尾"传染性肠病"、柱状病等。
以上疾病,全省各育种区、苗种养殖场、点需高度关注。
1、加强水质管理。及时补充新水、断电制氧、喷洒生石灰、微生态制剂等措施,改善水质。坚持早、中、晚对池塘进行检查,密切关注天气、养殖、鱼类活动的变化,防止大雨、雷击、泥石流等灾害的影响,加强防洪、逃生设施,大雨过后,对水体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
2、科学育种。饲料优质,饲料营养应均衡合理,可适量补充维生素并添加免疫增强剂,提高鱼的抗性,掌握投饲量,不使用霉菌饲料,控制养殖密度。
3、做好疾病预防和吸毒工作。积极掌握鱼病防治,及时清除残留饲料,定期对水产养殖水体、投饵平台、养殖工具、周边环境进行消毒。及时发现死鱼,有条件的实验室病原体检测和耐药性检测,一旦发现疾病,有针对性地科学规范用药,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处理措施
1、细菌性败血症,外用:每立方米水,含氯石灰(漂白粉)1克或漂白粉精华(有效氯60%~65%)0.3~0.5克,整个池水溢出,或大黄,每立方米水体2.5~3.7克,先用重量20倍0.3%的氨水浸泡后效果, 然后用水用矿渣满池溢出,15天1次。内部服务:氟苄星或甲基苯丙胺,每公斤体重15~20毫克混合喂养,每天1次,连用3~5天。
2、腐烂、红细胞生成病、印刷病、肠炎:外用:8%溴氯氢,每立方米水体0.2~0.3克,全池溢出,15天1次;内科:氟苄星、甲基苯丙胺或伊诺莎星等敏感药物混合喂养,按说明书进行。
3.斑点叉尾柱病:保持养殖水清洁,控制放养密度,减轻压力是重要的预防措施,每公斤体重,脱氧菌霉素20~30毫克或氟苄嘧啶10~20毫克,甚至持续5~7天。
4、环虫病:环虫病:90%结晶敌虫,每立方米水体0.50.7克,整个池水溢出,7天后,再洒1次;
5、中国氡病:含氯石灰(漂白粉),每立方米水体15克,用水30厘米左右清除池,或硫酸铜铁氧体剂(5:2),每立方米水体70毫克,预放浴20~30分钟。
6、锚头病:90%的敌虫结晶,每立方米水体0.3~0.7克,整个池水溢出,可杀死池中锚头跳蚤的幼虫,一般每月连续使用2~3次,每隔几天视水温而定,水温过高, 间隔小,反之亦然,或马尾松针叶树,每立方米水体37.5克,捣碎的汁液,洒在整个池中,或用新鲜叶松树枝,每立方米水体115克,绑成鱼塘中的几捆水。
您对上述主题有话要说
点击右下角的"写消息"发布您的见解!
点击"拇指",让我感受到你对我的爱!

重印声明
源|国家水产技术推广站、广东省水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水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省水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省水产技术推广站,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者按:年轻战斗
对过去的精彩回顾
目前,已有超过50万人关注加入我们
"农业宝藏" - 小龙虾通行证
精英编辑团队将于8月至9月派出
他们去了湖北、湖南等小龙虾主要养殖区
参观虾王,解密虾王虾的方式
来吧
2018年9月底
举办2018中国虾王大会
聚集小龙虾精英论坛
重点养殖区500余亩大型农户
专为苦苦挣扎的中国小龙虾产业而设计
探索新模式
到处寻找小龙虾养殖精英
聚集专家、企业、经销商等行业人士
对虾病防治技术手段的交流与碰撞
<h2>
</h2>
戳破原文,向人物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