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山自然保护 2017-10-23

独龙江,一条古老而神秘的河流......
清澈如翡翠的独龙江水,静静地流淌在高黎贡山和担当力卡山之间。
在河谷地带两侧的阔叶林中活动着一种极为珍稀的灰色精灵,它被当地独龙族同胞称之为“当竹”,意为神灵的化身。
戴帽叶猴 摄影:彭建生
这种独龙族称之为“当竹”的灰色精灵为戴帽叶猴 trachypithecus shortridgei,隶属疣猴亚科、乌叶猴属,是一种分布范围狭窄的灵长类动物,我国境内仅分布于贡山的独龙江流域,成为贡山独有的生物名片。
“
戴帽叶猴成年个体体长53-71厘米,尾巴的长度超过体长达60-95厘米,体重9-14千克。脸部为黑色,身体除了四肢和尾巴的末端为黑色外,其余均为银灰色,顶毛蓬松,无旋毛,冠顶色深,犹如头上戴了一顶“小帽”。
”
摄影:彭建生
戴帽叶猴在我国被列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将其列为濒危 (en) 物种等级,《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cites) 将其列为附录i物种,生态保护地位丝毫不亚于大熊猫。
戴帽叶猴尤为擅长跳跃 摄影:彭建生
戴帽叶猴主要生活在常绿、半常绿的阔叶林中,是一种典型的树栖灵长类动物,行动敏捷、善于跳跃,喜欢活动在悬崖峭壁的岩石间。
戴帽叶猴主要以各种鲜嫩树叶、枝芽、花朵、果实为食,目前已观察统计的取食植物约66种,食物种类包括乔木、灌木、竹类、藤本、草本、蕨类和苔藓等。
取食 摄影:彭建生
每个猴群约8至10只之间,一般包括1只成年雄性、2只以上成年雌性以及它们的后代,形成一夫多妻的家庭。
戴帽叶猴种群
戴帽叶猴幼仔
戴帽叶猴交配期为每年的9月至次年1月,次年2 - 4月产仔,妊娠期200天,哺乳期约4个月,每胎一仔。初生幼仔桔黄色,与成年体色反差大,以引起群居其它成员的注意和保护。
调查研究表明,戴帽叶猴主要集中分布于独龙江中下游地区的布卡娃至钦郎当一线,大致分布着19群,各种群之间分布于相对隔离的生境斑块,数量约为250-370只。
戴帽叶猴原始生境
贡山独龙江河谷是戴帽叶猴在我国唯一的分布区域,是其生存和繁衍不可替代的重要栖息地。由于分布范围狭窄、生境丧失和退化、偷猎压力等,该物种数量少而且种群下降快,1972年来,物种数量至少下降了50%。
草果种植造成的林下植被砍伐
近年来,随着保护和宣传力度的加大,偷猎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因人为活动、基础设施建设、草果种植而造成的生境丧失和退化已经取代偷猎,特别是草果种植已成为了威胁戴帽叶猴生存的主要因素。
戴帽叶猴的生存现状引起了政府层面和各类专家的高度重视,云南省林业厅已将戴帽叶猴纳入到《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和《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紧急行动计划》当中,对其进行优先保护。
工作人员进行野外监测
为了开展戴帽叶猴的拯救与保护,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贡山管护分局与西南林业大学、大理大学东喜马拉雅研究院合作,陆续开展了戴帽叶猴分布与种群数量调查、食性、生境利用、种群现状及生境变化调查等4项课题研究,为制定戴帽叶猴保护行动计划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开展戴帽叶猴生境调查
保护建议
1. 控制独龙江中下游地区草果种植的无序扩张,转变粗放管理模式,是戴帽叶猴拯救保护行动的关键。
2. 因地制宜,引导和扶持当地村民发展如重楼、山药、黄精、石斛等具有较好前景的地方特色经济作物的开发种植,使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多元化,减少对草果种植的依赖程度。
3.需要加强和提升公众特别是独龙江当地居民对戴帽叶猴保护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让当地群众充分认知到保护该物种及其生境栖息地的重要性和意义。
4.独龙江地区对保护好我国境内的戴帽叶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戴帽叶猴生境区域保护与独龙江区域产业发展、群众生存发展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为实现保护与发展的有机协调和统一,建议由政府主导和直接参与划定戴帽叶猴保护小区,建立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并积极争取获得上级和社会力量对这一地区的资金投入。
文: 孙军
图: 彭建生、孙军、李继刚、和正军、李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