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4张新面孔上榜胡润百富榜背后,科技正成东莞发展新底色

作者:南方都市报

卢治临、卢盛林、张志平夫妇、王成海夫妇……他们是今年百富榜东莞入选的14位“新人”。

他们是谁,可能只是一个大众“吃瓜”的素材,而他们来自哪些行业,这更值得我们深思。因为背后正是东莞这一座城市产业变迁,发展逻辑的改变。

“科技创新”是他们最大的共同点。“‘科技造富’是东莞 ‘十四五’的目标,如果说要划重点,这就是我的重点。“今年年初,现任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出席公开场合时曾表示,“如果没有科技创新的话,我们所谓的走新路就是一句空话。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持续的创新能力的话,也跟不上发展。”

14张新面孔上榜胡润百富榜背后,科技正成东莞发展新底色

东莞市中心

胡润百富榜东莞榜单见证东莞产业变迁的一个缩影,另一个佐证来自东莞上市公司数据,越来越多企业,凭借核心技术登陆a股市场。“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这一组合已成为东莞最大的城市底色,也是最大的竞争底气。

东莞产业变迁 科技造富能力凸显

“从我们百富榜能看出中国财富创造的结构和规模这几年变化非常快,今年近3000位上榜企业家中,有一半五年前都没上榜。”胡润介绍百富榜时表示,二十年前,从事农业的企业家排名靠前,当时的前十名现在没有一个还在前十。十年前,从事房地产的企业家比例较高。五年前,从事互联网的企业家比例上升。今年从事新能源相关产业的企业家比例上升,而门槛从最开始的35亿到了现在1930亿。制造业、大健康、房地产、化工和金融投资是上榜企业家的前五大财富来源。

落地到东莞,这一个名单也在变化,当然制造业始终是产出富豪的大本营。5年前,东莞32位富豪上榜,玖龙纸业张茵家族以450亿元(人民币)位列榜单第41位,是东莞的“首富”,入围榜单的东莞富豪以主营智能制造、医药为主,其企业多为“三新”企业(经济发展新产业、新型业态、新的商业模式),而从事房地产行业的企业仅有9家。

14张新面孔上榜胡润百富榜背后,科技正成东莞发展新底色

胡润百富榜东莞名单。

5年过去,变了。2021年百富榜,东莞47人入选。“首富”仍是张茵家族,来自房地产行业仅7家,而更多来自制造业,更准确地讲是先进制造业,包括消费电子产品、锂电池、自动化设备、精密元器件。尤其是14位“新人”富豪,更显行业聚集性,集中在消费电子元件、精密电子元件、自动化设备、锂电池等这一些高技术制造业。

如同百富榜所呈现出来的变化,东莞上市企业的新增名单,高技术企业成为主打。从1994年的地产公司粤宏远a登陆a股市场,截至2021年7月31日,东莞a股上市企业共有45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比例也高达84.4%,大多位于产业链中上游。

如果两大榜单仍不足以显示成果,那么可以看看东莞市统计局的“十三五”统计数据,高技术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从高企数量看,2020年规上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共2977家,比2015年企业数(541家)增加2436家,企业数翻了两番。从经济体量看,“十三五”期间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营收和增加值占全市比重均首次过半,经济体量显著增强。

把握最大基本盘——制造业,利用科技的注入,焕发出新动能,东莞的产业正重新排列组合。

14张新面孔上榜胡润百富榜背后,科技正成东莞发展新底色

东莞某电子企业车间。

大湾区建设东风 东莞获国家战略赋能

那么,东莞这一座制造业大市,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

可以说,以加工贸易起家的东莞是最早意识到科技要素重要性的城市之一。与北京、武汉等高校院所众多的城市相比,东莞科研资源基础匮乏,科技创新存在天然短板。而且2008年、2018年两场的金融危机,也给东莞沉重一击,产业发展必须焕发新动能。这就要求东莞用超常规的手段,推动科技资源的引进、集聚和转化。

变化始于2006年,东莞迎接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到来,同时开启“科技东莞”计划,随后不断强化,东莞如“磁铁”般吸引创新要素,创新生态加快构建,“创新+产业”之路越走越宽。

14张新面孔上榜胡润百富榜背后,科技正成东莞发展新底色

中国散裂中子源多物理谱仪。

尤其是大湾区东风的到来,让制造业大市东莞更为积极的争取创新资源,闯入科技创新的国家队。目前积极对接国家科技战略,抓紧推进散裂中子源二期、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建设,这三大科学装置将形成互补,为基础研究与前沿交叉研究提供重要手段。

东莞积极导入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区)、大湾区大学。而这些科研要素组成了松山湖科学城的核心基础,成为东莞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

在全省地级市中,东莞率先出台科技计划体系改革,从点上突破迈向系统提升,构建起“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创新体系。

全链条的创新体系,东莞本土企业直接受益,企业创新主动性持续增强。除了上述两个名单,从更广范围来看,东莞规上工业企业建设研发机构5292家,科研机构建有率达到47.2%。r&d占gdp比重提升至2020年的3.54%,跃居全省第二位;如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7200家,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二位。

创新的氛围吸引大量人才的到来,截至2020年底,东莞人才总量超过258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超过18万人。省创新科研团队38个,总数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从2006年的起步,到2021年,东莞的产业基因持续发生变化。

14张新面孔上榜胡润百富榜背后,科技正成东莞发展新底色

华为欧洲小镇。

超大平台、开放态度、超强魄力

打造“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底色

在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9》中,东莞从全国291个城市脱颖而出,挺进全国科创20强,位列地级市第三名,进步明显,从全国第40位上升到第20位,助力东莞在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上升2个位次,位居全国第17位。

“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已成为东莞的城市底色,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东莞将如何激发这一组cp成为关键。显然这需要技术、人才、资本等持续性的注入,需要一些超常规的手段,更开放的态度,更有魄力的执行。

14张新面孔上榜胡润百富榜背后,科技正成东莞发展新底色

松山湖科学城效果图

超大平台。当前东莞最大的科技平台在松山湖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其中核心区规划面积90.5平方公里(含水域),协调区规划面积41.7平方公里,2020年7月被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根据《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5年)》采用北湖南山、一核四区空间设计。“一核四区”是以大装置集聚区为核,布局大学院所、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命科学产业、莞深科技成果合作“四区”。

近年来,松山湖共引进各类人才超过2500名,其中教授、研究员等高层次人才近30%。随着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加快,创新能力将进一步释放。东莞对于松山湖科学城的期待——在东莞迈向gdp高质量稳定过万亿元并接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发挥关键引领作用,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14张新面孔上榜胡润百富榜背后,科技正成东莞发展新底色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领取月壤样品共约0.85克。(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图)

开放态度。“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的共识下,东莞赋予科学家自主权。东莞支持材料实验室实行符合国际创新规律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出炉相关办法,赋予材料实验室研究方向选择、科研立项、技术路线调整、人才引进培养、职称评审、科研成果处置和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自主权。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赵忠贤带领“实用超导薄膜研究团队”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出成果。赵忠贤在分析团队成功的背后,就特别提到东莞给予的宽松科研环境与合理的评价体系。他表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一方面注重研究实效,不以论文论英雄,让科研人员集中精力搞攻关;另一方面,充分信任科学家,科研经费可以灵活用于自主研发,“允许用打酱油的钱去买醋”,赋予科学家自主权。

东莞还积极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包括举行粤港澳院士峰会、华为开发者大会、粤港澳科技论坛等高品质的交流活动,让更多人知创新知松山湖知东莞。

14张新面孔上榜胡润百富榜背后,科技正成东莞发展新底色

2020华为开发者大会。

时间进入四季度,东莞进入冲刺阶段,gdp迈入万亿元,一步之遥。而东莞的期待显然是走得更远更稳健,现在布局的“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将会成为稳步前行的最大利器,而要进一步发挥它们的作用,还需要更大的魄力,需要更多创新主体的参与,激发更多大中小企业参与其中,构建一个真正的生态圈,共生共荣,支撑东莞稳步前行。

科技造富,便是水到渠成。

采写 南都记者 梁锦弟

摄影 南都记者 谭伟山 陈辉 刘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