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4張新面孔上榜胡潤百富榜背後,科技正成東莞發展新底色

作者:南方都市報

盧治臨、盧盛林、張志平夫婦、王成海夫婦……他們是今年百富榜東莞入選的14位“新人”。

他們是誰,可能隻是一個大衆“吃瓜”的素材,而他們來自哪些行業,這更值得我們深思。因為背後正是東莞這一座城市産業變遷,發展邏輯的改變。

“科技創新”是他們最大的共同點。“‘科技造富’是東莞 ‘十四五’的目标,如果說要劃重點,這就是我的重點。“今年年初,現任東莞市委書記肖亞非出席公開場合時曾表示,“如果沒有科技創新的話,我們所謂的走新路就是一句空話。一個企業如果沒有持續的創新能力的話,也跟不上發展。”

14張新面孔上榜胡潤百富榜背後,科技正成東莞發展新底色

東莞市中心

胡潤百富榜東莞榜單見證東莞産業變遷的一個縮影,另一個佐證來自東莞上市公司資料,越來越多企業,憑借核心技術登陸a股市場。“科技創新+先進制造”這一組合已成為東莞最大的城市底色,也是最大的競争底氣。

東莞産業變遷 科技造富能力凸顯

“從我們百富榜能看出中國财富創造的結構和規模這幾年變化非常快,今年近3000位上榜企業家中,有一半五年前都沒上榜。”胡潤介紹百富榜時表示,二十年前,從事農業的企業家排名靠前,當時的前十名現在沒有一個還在前十。十年前,從事房地産的企業家比例較高。五年前,從事網際網路的企業家比例上升。今年從事新能源相關産業的企業家比例上升,而門檻從最開始的35億到了現在1930億。制造業、大健康、房地産、化工和金融投資是上榜企業家的前五大财富來源。

落地到東莞,這一個名單也在變化,當然制造業始終是産出富豪的大學營。5年前,東莞32位富豪上榜,玖龍紙業張茵家族以450億元(人民币)位列榜單第41位,是東莞的“首富”,入圍榜單的東莞富豪以主營智能制造、醫藥為主,其企業多為“三新”企業(經濟發展新産業、新型業态、新的商業模式),而從事房地産行業的企業僅有9家。

14張新面孔上榜胡潤百富榜背後,科技正成東莞發展新底色

胡潤百富榜東莞名單。

5年過去,變了。2021年百富榜,東莞47人入選。“首富”仍是張茵家族,來自房地産行業僅7家,而更多來自制造業,更準确地講是先進制造業,包括消費電子産品、锂電池、自動化裝置、精密元器件。尤其是14位“新人”富豪,更顯行業聚集性,集中在消費電子元件、精密電子元件、自動化裝置、锂電池等這一些高技術制造業。

如同百富榜所呈現出來的變化,東莞上市企業的新增名單,高技術企業成為主打。從1994年的地産公司粵宏遠a登陸a股市場,截至2021年7月31日,東莞a股上市企業共有45家,高新技術企業的比例也高達84.4%,大多位于産業鍊中上遊。

如果兩大榜單仍不足以顯示成果,那麼可以看看東莞市統計局的“十三五”統計資料,高技術制造業規模不斷擴大。從高企數量看,2020年規上高新技術工業企業共2977家,比2015年企業數(541家)增加2436家,企業數翻了兩番。從經濟體量看,“十三五”期間高新技術工業企業實作跨越式發展,營收和增加值占全市比重均首次過半,經濟體量顯著增強。

把握最大基本盤——制造業,利用科技的注入,煥發出新動能,東莞的産業正重新排列組合。

14張新面孔上榜胡潤百富榜背後,科技正成東莞發展新底色

東莞某電子企業工廠中的房間。

大灣區建設東風 東莞獲國家戰略賦能

那麼,東莞這一座制造業大市,什麼時候開始改變的?

可以說,以加工貿易起家的東莞是最早意識到科技要素重要性的城市之一。與北京、武漢等高校院所衆多的城市相比,東莞科研資源基礎匮乏,科技創新存在天然短闆。而且2008年、2018年兩場的金融危機,也給東莞沉重一擊,産業發展必須煥發新動能。這就要求東莞用超正常的手段,推動科技資源的引進、集聚和轉化。

變化始于2006年,東莞迎接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到來,同時開啟“科技東莞”計劃,随後不斷強化,東莞如“磁鐵”般吸引創新要素,創新生态加快建構,“創新+産業”之路越走越寬。

14張新面孔上榜胡潤百富榜背後,科技正成東莞發展新底色

中國散裂中子源多實體譜儀。

尤其是大灣區東風的到來,讓制造業大市東莞更為積極的争取創新資源,闖入科技創新的國家隊。目前積極對接國家科技戰略,抓緊推進散裂中子源二期、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台、先進阿秒雷射設施建設,這三大科學裝置将形成互補,為基礎研究與前沿交叉研究提供重要手段。

東莞積極導入新型研究型大學,建設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校區)、大灣區大學。而這些科研要素組成了松山湖科學城的核心基礎,成為東莞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一環。

在全省地級市中,東莞率先出台科技計劃體系改革,從點上突破邁向系統提升,建構起“源頭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企業培育”創新體系。

全鍊條的創新體系,東莞本土企業直接受益,企業創新主動性持續增強。除了上述兩個名單,從更廣範圍來看,東莞規上工業企業建設研發機構5292家,科研機建構有率達到47.2%。r&d占gdp比重提升至2020年的3.54%,躍居全省第二位;如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7200家,數量居全國地級市第二位。

創新的氛圍吸引大量人才的到來,截至2020年底,東莞人才總量超過258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超過18萬人。省創新科研團隊38個,總數量居全省地級市第一。

從2006年的起步,到2021年,東莞的産業基因持續發生變化。

14張新面孔上榜胡潤百富榜背後,科技正成東莞發展新底色

華為歐洲小鎮。

超大平台、開放态度、超強魄力

打造“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城市底色

在最新釋出的《中國城市競争力報告no.19》中,東莞從全國291個城市脫穎而出,挺進全國科創20強,位列地級市第三名,進步明顯,從全國第40位上升到第20位,助力東莞在綜合經濟競争力排名上升2個位次,位居全國第17位。

“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已成為東莞的城市底色,也是未來城市發展的重要方向,東莞将如何激發這一組cp成為關鍵。顯然這需要技術、人才、資本等持續性的注入,需要一些超正常的手段,更開放的态度,更有魄力的執行。

14張新面孔上榜胡潤百富榜背後,科技正成東莞發展新底色

松山湖科學城效果圖

超大平台。目前東莞最大的科技平台在松山湖科學城。松山湖科學城,其中核心區規劃面積90.5平方公裡(含水域),協調區規劃面積41.7平方公裡,2020年7月被納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根據《松山湖科學城發展總體規劃(2021—2035年)》采用北湖南山、一核四區空間設計。“一核四區”是以大裝置集聚區為核,布局大學院所、新材料産業、新一代資訊技術與生命科學産業、莞深科技成果合作“四區”。

近年來,松山湖共引進各類人才超過2500名,其中教授、研究員等高層次人才近30%。随着松山湖科學城建設加快,創新能力将進一步釋放。東莞對于松山湖科學城的期待——在東莞邁向gdp高品質穩定過萬億元并接續推進高品質發展新征程上發揮關鍵引領作用,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撐。

14張新面孔上榜胡潤百富榜背後,科技正成東莞發展新底色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領取月壤樣品共約0.85克。(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圖)

開放态度。“要讓領銜科技專家有職有權,有更大的技術路線決策權、更大的經費支配權、更大的資源調動權”的共識下,東莞賦予科學家自主權。東莞支援材料實驗室實行符合國際創新規律的新型管理體制和營運機制,出爐相關辦法,賦予材料實驗室研究方向選擇、科研立項、技術路線調整、人才引進培養、職稱評審、科研成果處置和經費使用等方面的自主權。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趙忠賢帶領“實用超導薄膜研究團隊”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出成果。趙忠賢在分析團隊成功的背後,就特别提到東莞給予的寬松科研環境與合理的評價體系。他表示,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一方面注重研究實效,不以論文論英雄,讓科研人員集中精力搞攻關;另一方面,充分信任科學家,科研經費可以靈活用于自主研發,“允許用打醬油的錢去買醋”,賦予科學家自主權。

東莞還積極營造科技創新氛圍,包括舉行粵港澳院士峰會、華為開發者大會、粵港澳科技論壇等高品質的交流活動,讓更多人知創新知松山湖知東莞。

14張新面孔上榜胡潤百富榜背後,科技正成東莞發展新底色

2020華為開發者大會。

時間進入四季度,東莞進入沖刺階段,gdp邁入萬億元,一步之遙。而東莞的期待顯然是走得更遠更穩健,現在布局的“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将會成為穩步前行的最大利器,而要進一步發揮它們的作用,還需要更大的魄力,需要更多創新主體的參與,激發更多大中小企業參與其中,建構一個真正的生态圈,共生共榮,支撐東莞穩步前行。

科技造富,便是水到渠成。

采寫 南都記者 梁錦弟

攝影 南都記者 譚偉山 陳輝 劉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