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7年,北京的一辆公交车撞死了一位老人,为何引起轩然大波?

1987年8月5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北京市22路公交车当天第一班车开出始发站。15分钟后,公交车经过一个路口时,将一名耄耋老人撞出7米远,经紧急抢救无效,这位老人在这场意外事故中离世。

1987年,北京的一辆公交车撞死了一位老人,为何引起轩然大波?

老北京公交车

本来,这只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每天都在发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在发生,本没有啥奇怪的地方,然后,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位老人的身份可不简单,他是特殊历史时期一个特殊的人物,他去世于这场交通事故,却让他的名字和传奇经历再度曝光于世人面前,也引发了历史学者无限的思考。有人唏嘘,有人感叹,有人默默祝愿他一路走好。公交车司机怎么也不会想到,他撞倒的这位老人可不是一位平凡的老人。

1987年,北京的一辆公交车撞死了一位老人,为何引起轩然大波?

刘仁静

那么,这位老人是谁呢?他的离世为何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兴趣呢?原来,他叫刘仁静,现年85岁,他是中共一大13名代表之一,且是80年代唯一幸存的一大代表,却不成想会去世于这场交通事故。刘仁静虽然已经八旬高龄,但身体不错,当天早起是去北师大操场晨练的,没想到会出了意外。

1987年,北京的一辆公交车撞死了一位老人,为何引起轩然大波?

一大时的13名代表及两位共产国际指导人

1921年6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年仅19岁的刘仁静作为北京的两名党代表之一(另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张国焘)参加了这次大会,当时,刘仁静是13名代表中年龄最小的。年龄虽小,但刘仁静却表现的十分活跃,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他在会上与李汉俊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二人就党纲与党的政策问题进行辩论,刘仁静甚至当场背诵《共产党宣言》,引用马克思的原著,二人互不相让,争辩的很厉害。反观一大上的毛泽东,异常沉稳,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听、在记、在思考,很少发言。刘仁静与李汉俊在争论什么呢?原来,李汉俊主张等待孙中山革命成功后,共产党加入孙中山的议会开展竞选工作,意即先等待,再与孙中山合作。而刘仁静血气方刚,主张武装暴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反对与国民党、孙中山合作。刘仁静后来回忆说:“无产阶级专政,是个原则问题,绝不能让步。”刘仁静的观点,得到了一大代表们的支持,后通过表决,党纲中确认: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为止。

1987年,北京的一辆公交车撞死了一位老人,为何引起轩然大波?

刘仁静理论知识丰富,能言善辩,锋芒毕露,但也有不切实际的一面。也许是性格原因,也许是太年轻的原因,刘仁静做事不考虑后果,不听别人劝导。这也为他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革命先烈恽代英曾劝过刘仁静好多次,说:“你太自信,太争强好胜,整日与人辩论,将来会拖累你。希望你能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和气一点。”毛主席在大会结束与刘仁静分手时也劝他:“以后要多做些实际工作,戒轻躁,重和蔼,交朋友要敬之。”可惜,刘仁静毕竟太年轻,没有听懂这些劝告。

1987年,北京的一辆公交车撞死了一位老人,为何引起轩然大波?

一大的13名代表

1922年,共产国际四大召开,刘仁静赴苏联参加四大,当时他才20岁,血气方刚,却被赋予代表中国代表团在大会上发言的任务。陈独秀当时也参加了本次会议,但他不会英语,因此,少年有才的刘仁静就被推举为大会发言人。刘仁静的发言引起了列宁和托洛茨基的注意,会后,列宁亲自接见刘仁静,与他亲切交谈。托洛茨基也单独接见他,与他交换了意见。刘仁静由此名声大噪,更加的意气风发。

1987年,北京的一辆公交车撞死了一位老人,为何引起轩然大波?

刘仁静与夫人

然而,刘仁静在苏联却痴迷上了托洛茨基的理论,走上了另一条路,也让自己人生的船迷失了航向。结识了托洛茨基后,刘仁静对他非常崇拜。托洛茨基后与列宁分道扬镳,产生了严重分歧,后被驱逐出苏联,成为了列宁的死对头,苏共中央通过决议开除了托洛茨基的党籍。而刘仁静却在大会结束后不及时回国,也不向中央汇报自己的行踪,却滞留境外很久,他在干嘛呢?在到处追寻托洛茨基,先到德国,再到法国,最后在土耳其找到了托洛茨基,二人重逢,久违的喜悦涌上心头。刘仁静非常激动,托洛茨基非常感动,二人每天都在交流、密谈,刘仁静吃住在托洛茨基家里,托洛茨基也对刘仁静做了很多工作上的“指导”。在刘仁静要回国时,托洛茨基还送给他一篇文章,内容主要是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建议,后来,这些内容成为中国托派组织的纲领。

1987年,北京的一辆公交车撞死了一位老人,为何引起轩然大波?

左二为刘仁静

刘仁静后来回国后,俨然以“托派”代言人自居!与当初的信仰、与共产主义越走越远。党派人来找他谈话,教育他,刘仁静却公然不接受党中央的意见,还以反对派的口吻公开发表文章,批评党内制度及官僚化。这样,刘仁静等于是彻底走向了另一条道路,走向了党的对立面。在多次批评教育无效后,党中央于1930初开除了他的党籍。

1987年,北京的一辆公交车撞死了一位老人,为何引起轩然大波?

左一为刘仁静

刘仁静被开除出党后,干脆建立起托派组织,创办托派刊物,他亲自翻译托洛茨基的文稿、文集,宣传托派思想。他还给托洛茨基写信,报告中国托派组织的情况,托洛茨基给刘仁静回信,做出指示,让他把分散的托派组织统一起来,这样对运动有利。刘仁静于是就把几个托派组织统一了起来,请陈独秀当负责人。但是,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托派组织统一后,刘仁静处处以正统自居,以老大自居,因此招致其他人对他的不满,尤其是陈独秀,对刘仁静极其反感。这也难怪,以陈独秀的年龄、资格、威望,刘仁静勉强只能算是其学生,陈独秀又怎么能容忍刘仁静如此“胡闹”呢!果然,后来刘仁静被赶出托派组织。

1987年,北京的一辆公交车撞死了一位老人,为何引起轩然大波?

陈独秀

刘仁静被托派扫地出门后,迫于生活压力,回到北京给一个美国人当翻译,以此赚取生活费。后被国民党逮捕,送到苏州反省院关押三年。全面抗战的第二年,刘仁静出狱,他去上海找工作失败,又去四川找陈独秀,但被陈拒见。无奈之际,刘仁静去了重庆,进入国民党三青团宣传处做事。后再次辗转到西安,在朋友的帮助下,到胡宗南的部队中当上了一名俄语教官,但一年后又被辞退,后回到南京,任国民党政治研究室研究员,完全投入了国民党的怀抱。

1987年,北京的一辆公交车撞死了一位老人,为何引起轩然大波?

毛主席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毕业照

解放后,党组织对刘仁静还是比较宽容的,安排他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还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做过编译工作,后又任国务院参事。直到1987年8月5日,85岁高龄的刘仁静在一场交通事故中去世。刘仁静去世后,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人民出版社和国务院参事室为其举行了追悼会,虽然没有悼词、鲜花,但他的骨灰被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中。

1987年,北京的一辆公交车撞死了一位老人,为何引起轩然大波?

1933年在瑞金苏区时的毛主席

反观刘仁静的一生,少年得志,锋芒毕露,前途无量。中年走错路,晚年又及时回头。假如刘仁静没有走错路,以他最年轻的一大代表的资格,后来的前途肯定是辉煌的。刘仁静在1920年就入党,是最早的一批党员,当年才18岁。他虽然走了弯路,但他始终没有加入国民党。解放后经过教育,刘仁静认识了错误,回归了人民怀抱,组织上也给予他特别照顾。因此刘仁静的晚年生活也是幸福安详的,他也是位长寿之人,85岁了身体依然硬朗,当天正是要去北师大晨练,手中还拿着一把长剑,可惜的是,却不慎被22路公交车撞倒而去世。

1987年,北京的一辆公交车撞死了一位老人,为何引起轩然大波?

1943年,毛主席在延安窑洞前讲话

党的一大的13名代表,最终开国大典时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只有毛主席和董必武!每个代表的人生都跌宕起伏。但是,刘仁静却是最后一位去世的代表。而且还是由于一场交通意外而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