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简单的东西,越充满力量。”

味觉是有记忆的,它记录着你对美味最初的感受。“天光”,是温州话里的早餐,大致意为天亮了就要起床吃早餐。就像重庆热辣的九宫格火锅,广州的早茶,而对于温州人来说,幸福就是“天光”。
一碗传统风味的清汤米面
豆芽,蛋,肉末依次勾进碗底,米面在开水中激烈地翻滚,宣告着成熟。米面的盖料也很简单,肉末加上香葱。开锅,盛面,撒上几颗葱花,香气四溢。
米面,这是存在于温州人生活深处的食物,面条是扁平状的,煮出来的面皮洁白剔透。透明色的米面上再淋上点生烫肉末,光看着就令人胃口大开。
入冬吃一碗热腾腾的清汤米面,是温州人从小到大的“老传统”了。无论什么时候,你走在温州的大街小巷,总能遇见形形色色的面馆。
米面一直是温州人早餐的主打之一,吃上一碗清汤米面,热气腾腾,胃口不自觉就大开。不同于其他面食的劲道,温州米面是以米粉水磨后蒸制凝固而成,外表如白玉般剔透,口感轻味滑爽。
切成条状后下沸水煮,两三分钟即可捞上。相比于其他的汤面,温州米面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汤为清汤,一把豆芽,加入油、盐,撒上葱花,再加上一点肉末,最好再来点塑料瓶装古早味辣椒酱,清爽嫩滑得让人齿颊留香。
在很多人的回忆中,孩提时每当身体不适,母亲便会用搪瓷茶缸到巷口煮回的一份“爱”。虽食欲不佳,但看着热腾腾、滑溜溜的米面,总能够胃口大开。
一碗简单的清汤米面,也许难登大雅之堂,但却成了众多漂泊异乡的老温州人心中对家乡的怀念,越是在外颠沛流离的游子,越是怀念家乡那一碗清汤米面。
咸鲜适中的糯米饭
说到温州早餐,最让温州人割舍不下的就是这一碗不起眼的糯米饭。几乎每一个在外的温州人说起糯米饭就是割舍不断的乡情。
蒸得透透的糯米上,被撒上了香脆金黄的油条碎和肉松,一勺香菇肉末汁,再来一点点葱花,正宗!糯米咀嚼起来香软粘糯,伴着滋啦作响的油条脆声和滑嫩的香菇,这时候再来一碗豆浆或者紫菜汤,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一碗糯米饭下肚,肚子瞬间就被填满了,能一上午都不会觉得饿,精神满满。
温州糯米饭做起来也易学。拿出糯米,然后将糯米用清水淘洗,放在蒸锅中。蒸糯米的时候将香菇用水清洗干净,接着将香菇切成碎末,紧接着将猪肉用水洗一下,等到洗干净之后就切成末。
然后将肉和香菇放在水中,并且加上调料一起煮,沸腾后关火。接着将油条拿出,用刀切成段,接着将小葱洗干净,也切成葱末。等到糯米饭蒸好后就装入碗中,接着将刚才的肉汁淋在上面,然后放上一些虾皮、葱、油条,紧接着就可以了。
有了肉汁浸泡的糯米饭,不仅口感咸鲜适中,肉吃起来也是肥而不腻,这时候再咬上一口飘着香味的油条,那简单太美味,每次吃完都会回味无穷,并且也正是这早餐的口感很独特,所以就算多吃几顿也是百吃不腻。
一份咸鲜适中,肥而不腻的温州糯米饭就做好了。除了油条还可以放香肠,吃起来更香。
馄饨界的翘楚
吃腻了糯米饭,吃顿馄饨也相当享受,滑溜的馄饨带着饱满的肉馅不断挑逗着食客味蕾。
温州的馄饨历史流传了千百年,据传做法源于明朝中叶。市区鼓楼街口长人馄饨、永强寺前馄饨 、平阳钱承恩馄饨都是温州馄饨界的翘楚。
温州大馄饨制作精细,皮薄汤鲜。地道的大馄饨包的时候内紧外松,煮好以后,馄饨皮受水蒸气充盈张开如一个小气球,内里可见微红的肉馅,搭配紫菜、蛋丝、虾米、榨菜、葱花、菠菜,色彩斑斓。
喝一口汤清淡雅致,吃一口馄饨,表皮入口即化,新鲜的肉馅香味纯正,这才是上品。
其实温州做得好的馄饨遍地皆是,除了耳熟能详的老字号,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小店。
江南馄饨大同小异,温州馄饨是皮薄馅大,同时紫菜、蛋丝、虾米、肉松、榨菜等各种辅料加得十分丰富,比一般的馄饨要显得充实。
相比起早餐,似乎很多人更偏爱宵夜。其实早餐已经在我们这些年轻人心中占据不了多少位置了。
不过早餐是一个城市的良心,天南地北的人来到温州,味蕾都能得到满足。无论选择哪一种,入口都能感受到温州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老味道。
(文中部分配图源自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