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椒江区章安街道回浦村的“破圈”故事

作者:廖昊

望得见的千年韵味,停不下的共富脚步

椒江区章安街道回浦村的“破圈”故事

俯瞰回浦村

扫一扫 看精彩视频

从椒江南岸出发,顺着椒江大桥向北行驶。阳光晴好,海天一色,寻一处古镇蹉跎时光,章安是个不错的选择。

章安,地处椒江北岸,历史悠久。西汉时始建回浦县,东汉时改名章安,三国时置临海郡,其后作为郡县治所,曾是历史上浙东南沿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派繁盛景象。

驱车的目的地,就位于这座“千年古郡治”中:回浦村。它是第六批省级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因政治经济而兴,也因其转移而没落。

时间回到2003年。当时的回浦,俨然一个落后的小村庄:道路窄小泥泞,房屋年久失修;农民没有保障不说,村集体土地闲置等问题也相当突出。

如何改变现状?一时之间成了全村的难题。

要发展,解决住房问题是第一步。村两委四处取经,在规划部门的建议下,确定要重新建造风格统一的小区。这在椒北乃至整个椒江,都是“头一遭”。“都说我们很大胆,但总要有人第一个吃螃蟹!”彼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王以富下了决心。

3年后,一个总占地面积达14万平方米、共计350间房子的新式小区——郡都小区拔地而起。前所未有的规划和整洁大方的外观,令人眼前一亮。

村里有条件的村民以及章安老街的大部分村民,率先搬了进去,“好日子”自此开启。出租街面商铺、开发村留地建设厂房等举措,又为全村带来了年均上百万元的收入。

回浦村打了漂亮仗,也为村民带来实在的收益。2020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27元,高于椒江区平均水平。

村里的老人们,日子也更舒坦了。为了让村里人老有所养,村里男性满60周岁、村里女性满55周岁,每个月可领用180元补贴。

荷包鼓了,回浦村把目光聚焦在了情怀上。

在当地人的记忆中,古香古色的章安老街,浓缩了许多人的童年。它长约660米,东西延伸,桥东属华景村,桥西则属回浦村。石板铺成的小路上,矗立着三百多间房屋,

清代时期,西医、典当、酿造、染坊、铜锡、蔬菜、水产、饭铺、客栈等行业,在这里一应俱全;早些年商贩叫卖的场景热闹非凡;而今却只能依稀辩认已褪尽墨汁的老字号匾额、招牌和店铺。

买了房的不住这儿,外出工作的另有住处,就这样,老街逐渐没落……“再不修复就消失了!”王以富讲出了章安人的心声。

怎样再现“千年古郡”的韵味?回浦村将村庄整治建设与“一江两岸”战略和椒北新区开发有机结合,根据“修旧如旧”原则,2019年由财政投资1150万元,首先对章安古街核心区块回浦段进行了修复。

126间重要古建筑及木结构房屋,一一修复;24间与历史风貌冲突的建筑,拆除或改造;房屋之间乱拉的电线,重新规整……历时一年多,老街再现昔日风采。

增添活力是下一步。当地结合老街两侧的各类传统店铺、作坊,积极引入台州各地非遗入驻,来延续老街生命力。

这波举措,迎来了一批老手艺人的青睐。78岁的叶宰雷一家四代,在老街以制锡品为生,讲述传统技艺的故事;69岁的郑米华,采用20多道工序用竹藤编制“金鸡元宝”等工艺品,传递着匠心的价值……

对他们来说,留存着逝去岁月的老街,是赖以生存的根,也是传承非遗的源。

心系传统的,还有年轻一辈。今年41岁的杨计兵,从小跟随祖母学习剪纸。如今的他,是台州非遗章安剪纸的传承人,也是“魔术师”,一把剪刀就把章安民俗、古郡风情等变幻为纸上艺术。

在古街建立工作室以后,杨计兵便经常来这剪纸。一是环境清净,适合创作;二是可以让更多人触摸台州传统文化,感受非遗魅力。“春节、端午等假日期间,我们还会开启网络直播,线上线下推介老街,为当地发展做力所能及的事。”

截至目前,老街已邀请到剪纸、竹编、木雕、砖雕等10多位非遗传承人入驻。

回浦村的共富脚步,远不止于此。近阶段,村里组建了专业运营团队,探索开发线上非遗vr展示、微型博物馆等形式,将文化品牌优势变为产业发展优势。据悉,今年“五一”“文化寻根 艺心向党”文艺周活动,日均引流游客1万余人。

放眼浙江,千年古城复兴的号角已奏响,人们正通过文化挖掘、文物保护、非遗传承等途径,探索新型城镇化的共富道路。

未来的回浦村,我们拭目以待。

专家说

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处负责人 周才勇

随着文化多元性的包容发展,中国历史古镇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如今越来越受游客青睐,成为各地旅游的开发热点之一。

从没落的千年历史到当下的重焕生机,回浦村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讲究准确定位,是第一步。回浦村在推进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利用中,将村庄整治建设与“一江两岸”战略和椒北新区开发有机结合,放在全区全局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科学规划,明确了台州文化“寻根处”、台州市后花园和市民休闲地发展定位。

在这个基础上,村里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较好地再现了“千年古郡治”历史原貌,并通过植入章安本地木雕、泥塑、竹编等非遗业态,激起了古村发展的活力。

此外,回浦村还牢固树立“经营村庄”理念,注重建设与利用结合,及时将古村落建设成果转化成经济发展项目,有效带动了村民共同富裕。

【来源:台州晚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