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76年周总理逝世,宋庆龄为何在中途愤然离开追悼会,还要辞职?愤而离场:宋庆龄听不下去的谗言坚定的友谊:共产之路的同行者

1976年人民的好总理周总理离我们而去了,已然83岁的宋庆龄在养女的搀扶下,来到了医院与周总理的遗体做了最后的告别,却不想在背后竟然有人议论纷纷,以至于她异常生气。

怀着沉重的心情,宋庆龄按耐住了自己愤怒的情绪,可她怎么也没想到,在几天后的追悼会上,那些人竟然得寸进尺,以至于她最终被气得愤然离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素来端庄沉静的宋庆龄为何会如此愤怒?已经83岁的她,为何会不辞辛苦地来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他们两人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过往与友谊呢?

1976年周总理逝世,宋庆龄为何在中途愤然离开追悼会,还要辞职?愤而离场:宋庆龄听不下去的谗言坚定的友谊:共产之路的同行者

1976年1月8日,人们敬爱的周总理去世了,举国都陷入悲痛与哀悼之中,而当这个消息传到宋庆龄的耳中的时候,她先是惊愕,然后是沉默,最终眼泪不自禁的就流了出来,

“国家又少了一个好帮手啊……”

要知道,彼时的宋庆龄已经83岁高龄了,身体也并不算很好,连路都走不稳,以至于不得不带着两个养女,让她们搀扶着自己。

可即便如此,她依旧在1月10号下午来到了周总理去世的那个医院,与周总理做最后的告别。

在医院的时候,宋庆龄满心都是好友离去的沉痛,以至于哪怕是旁人在悉悉索索的说些什么,她也全然不在意。

1976年周总理逝世,宋庆龄为何在中途愤然离开追悼会,还要辞职?愤而离场:宋庆龄听不下去的谗言坚定的友谊:共产之路的同行者

直到回到家中的时候,她才被人告知,原来那些说话的人都是在非议她,质疑她为什么要带着两个“不相干的人”去医院,以至于宋庆龄听到这话后顿时呼吸就急促了起来,生气的说道,

“我老了,身体不行了,带着两个人搀扶我也不可以吗?”

“再者说了,这两个孩子当初也都是总理看着长大的,让她们也一同与总理做最后一次告别,到底有什么问题?”

想到生气的时候,宋庆龄甚至想当面去与那些人争出个结果,只不过最终她还是按耐住了自己的情绪,因为再过几日就是周总理的追悼会了,在这期间他不想闹的太过难看。

时间飞逝,转眼间就到了1月15号,宋庆龄也早早地来到了周总理追悼大会的举办场所,向周总理致以了最诚挚的追思。

1976年周总理逝世,宋庆龄为何在中途愤然离开追悼会,还要辞职?愤而离场:宋庆龄听不下去的谗言坚定的友谊:共产之路的同行者

可就在活动刚刚结束的时候,宋庆龄又听到周围有人在小声的议论,

“她是周总理是一派的。”

听到这话,宋庆龄再也忍不下去了,以至于最终怒而离席,直接离开了追悼会现场。

回到家中,她更是委屈的说道,

“周总理一心为民,不曾谋半点私利,我与他也是几十年的革命友谊,到哪里都是见得了光的,怎么就成了一派的?”

“我还是辞职吧,回上海养老,也省得惹人非议。”

听到这话,一旁众人皆是连忙劝阻,让她不要冲动,而宋庆龄本人则是沉默,似是陷入了那段漫长而深刻的回忆中。

1976年周总理逝世,宋庆龄为何在中途愤然离开追悼会,还要辞职?愤而离场:宋庆龄听不下去的谗言坚定的友谊:共产之路的同行者

宋庆龄与周总理的友谊,源于上世纪20年代于广州的一次碰面,而碰面的纽带就是孙中山先生和黄埔军校。

当时孙中山先生是黄埔军校的总理,宋庆龄是他的夫人,至于周总理则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周总理对于宋庆龄是非常敬仰的,不仅因为她国母的身份,更是因为她不凡的谈吐和演讲能力,至于宋庆龄对周总理的评价同样也很高,她在那一时期就说过这样一句话,

“他很年轻,但是俨然已经是一位革命立场坚定 、旗帜鲜明、多才多艺、久经锻炼的领导人了。”

这一时期,两人之间的友谊还只能算得上是互相欣赏,可是等到孙中山先生去世、宋美龄1927年奔赴莫斯科,寻求中国革命的胜利道路之后,两人的友谊逐渐得到了升华。

1976年周总理逝世,宋庆龄为何在中途愤然离开追悼会,还要辞职?愤而离场:宋庆龄听不下去的谗言坚定的友谊:共产之路的同行者

因为他们同样都认可了共产主义,并不乏为之牺牲的勇气,那一时期的宋庆龄,曾经公然宣称道,

“唯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内部革命力量中最大的动力。”

这既是二人革命友谊的开始,同样也是宋庆龄和周总理等中共领导人深入合作的基石。

可就在宋庆龄决心投身于共产主义革命,并将之发扬光大的时候,变故发生了——老蒋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上海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当时的局势非常危急,以至于国民党反动派甚至派遣特务24小时盯着宋庆龄,倘若不是因为宋庆龄是宋美龄的姐姐、孙中山的遗孀,那么恐怕老蒋是决计不会放过她的。

可即便如此,谁也无法确定被独裁野心蒙蔽了双眼的老蒋,会不会做出什么不可挽回的事情,所以当时宋庆龄的境地是非常危险的,可即便如此,她也没有丝毫动摇,反而依旧是极为坚定的与我党站在一块。

1976年周总理逝世,宋庆龄为何在中途愤然离开追悼会,还要辞职?愤而离场:宋庆龄听不下去的谗言坚定的友谊:共产之路的同行者

一转眼到了1936年,宋庆龄带着美国记者斯诺来到了陕北访问,帮助斯诺完成了《西行漫记》的书写,这本书中对于红军25000里长征的描写,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帮助我党在国际上争取到了巨大的声望。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我党为了就当时的国内形势向宋庆龄争取意见,而宋庆龄果然也表露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国共合作是必须的,只有把中国的力量团结到一块,才能打败侵略者!”

后来,我党不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以至于宋庆龄相当欣慰,想要功成身退开始养老。

可是我党当时了解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正想劫持她离开上海,为了保护她的安全,同样也是为了让宋庆龄更好地帮助我党开展工作,周总理特地给宋庆龄写了一封信,甚至还让自己的妻子前往上海去拜访宋庆龄。

1976年周总理逝世,宋庆龄为何在中途愤然离开追悼会,还要辞职?愤而离场:宋庆龄听不下去的谗言坚定的友谊:共产之路的同行者

信里写的东西并不多,可是却深深地打动了宋庆龄,

“现全国胜利在即,新中国建设有待于先生指教者正多,敢借颖超专程迎迓之便,仅陈渴望先生北上之情。敬希今日命驾,实为至幸。”

此番话,不仅言语极为真挚,而且正好切中宋庆龄要害,以至于宋庆龄临时改变主意,跟随邓颖超前往了北京,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

并在随后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时常与周总理一同协商国际以及国内的重大问题。

当时由于新中国饱受基本资本主义国家抹黑,所以周总理就想办一份国际杂志来彰显新中国的新风气,新面貌,可是这份杂志该由谁来办又成了一个问题。

在与宋庆龄协商过后,周总理最终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宋庆龄,而宋庆龄也不负众望,最终办起了《中国建设》,将这份杂志发行到了全球150多个国家,大大改观了许多国家对新中国的认识和印象。

1976年周总理逝世,宋庆龄为何在中途愤然离开追悼会,还要辞职?愤而离场:宋庆龄听不下去的谗言坚定的友谊:共产之路的同行者

周总理虽然将办杂志的任务交给了宋庆龄,但是他自己也依旧在时时关注,办报5周年的时候,他甚至亲自题词来鼓励大家,

“继续做好同各国人民增进了解和友谊的工作!”

可以说,周总理与宋庆龄共同解决了我国早期的不少建设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建立了极为深厚的革命友谊。

也正因如此,在1976年1月8日得知周总理逝世的时候,宋庆龄才会如此悲伤,并随之写下了《怀念周总理》一文,

“……周总理爱人民,人民爱周总理。”

1976年周总理逝世,宋庆龄为何在中途愤然离开追悼会,还要辞职?愤而离场:宋庆龄听不下去的谗言坚定的友谊:共产之路的同行者

所以念及与周总理的友谊,宋庆龄最终还是没有因为一时的气馁而辞职,只是回到上海居住了一段时间。

然后又继续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事业,可以说正是由于周总理、宋庆龄这样的人的不断努力,新中国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复兴。

向周总理、宋庆龄等人致敬,向伟大的革命友谊致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