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马克· 波罗游历中国17年,曾这样记载杭州,遭到西方学者质疑

今年又是一个特殊的春节,因为受制于核酸检测和居家隔离14天的政策,以及本着不给社会添麻烦的心理,很多人选择就地过年。刚刚我妹妹说,她过年肯定不会回来了,买好的车票也准备退掉。

我笑称,就地过年有补贴呀,年后回来一样的。

她说,可惜她所在的城市没有,不像杭州,所有非杭籍的留杭务工人员可以领1000元红包。

然后,我们俩在微信里对杭州发表了一番羡慕加感慨:杭州果然是好地方。

马克· 波罗游历中国17年,曾这样记载杭州,遭到西方学者质疑

杭州是个好地方,这句话还真不是随便说说而已。宋·范成大的《吴郡志》里写到“谚曰,天有天堂,地下苏杭”,形容了苏州、杭州的美丽、繁荣和富庶。

不仅如此,来自意大利的马克·波罗在他的《马克·波罗游记》里也有过关于杭州的记载,他说杭州是当时世界上最美的城市,商业兴隆,有12种行业,每种行业有12000户。同样的记载在《乾道临安志》和《梦梁录》等古籍中也得到印证。

关于马可·波罗对中国各大城市的游历和记载,在国际上专门研究马克·波罗·的学者形成了两种相互对立的学派。即肯定派和怀疑派,有人认为他肯定到过中国,有人怀疑他根本没有到过中国,所记载的内容不过是道听途说。

马克· 波罗游历中国17年,曾这样记载杭州,遭到西方学者质疑

在2011年8月11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说:马可·波罗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到过中国,《马克·波罗游记》很可能是马可·波罗从波斯商人处获悉了有关中国、日本、蒙古帝国的“二手故事”,然后将那些信息汇总,从而编制了《马克·波罗游记》。

其实我认为,不管马克·波罗游历中国这件事真假与否,都不可否认他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关于西方报道的那些事,我更多倾向于的真相是:西方发达国家不想承认曾经的中国那么繁华、强大。

马克·波罗是13世纪来自意大利威尼斯的旅行家和商人,他自称17岁开始游历世界,在中国生活17年,到访过中国许多古城,其中就包括引起欧洲人对东方产生热烈向往的“杭州城”,也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也正是因为《马克·波罗游记》这本书了解到曾经有这么一位爱好冒险和探索的商人,他来自浪漫的水上之城——威尼斯。在那个地方出行需要坐船,我们出门打的,他们出门划贡多拉船。

我不止一次想象过,来自水城威尼斯的马克·波罗,在看到中国古城时,会发出怎样的感叹,看到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会想念家乡吗?应该会吧。

马克· 波罗游历中国17年,曾这样记载杭州,遭到西方学者质疑

我也无数次想象过,水城威尼斯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除了知道他们出行靠划船之外,其他一无所知。一说起威尼斯的风情,总是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就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

我们对威尼斯的好奇,应该就好比马克·波罗出发准备往东方游历时,对中国的好奇和向往是一样的。

前几天给小勋买了一套冒险系列的故事书,叫做《俏鼠记者》,里面正好有一篇是讲故事里的小主人公去威尼斯旅游时经历的一系列冒险故事。

《俏鼠记者》是意大利经典童书《老鼠记者》的姐妹篇,作者是意大利著名作家菲·斯蒂顿。

马克· 波罗游历中国17年,曾这样记载杭州,遭到西方学者质疑

这套书说是一套冒险故事书,其实里面另有玄机,比如这册“威尼斯狂欢”,它里面就介绍了很多威尼斯的经典建筑以及风土人情。

有闻名世界的狂欢节;

马克· 波罗游历中国17年,曾这样记载杭州,遭到西方学者质疑

有特色食物——炸甜球;

马克· 波罗游历中国17年,曾这样记载杭州,遭到西方学者质疑

有佩萨罗宫;

马克· 波罗游历中国17年,曾这样记载杭州,遭到西方学者质疑

有自然历史博物馆;

马克· 波罗游历中国17年,曾这样记载杭州,遭到西方学者质疑

有圣马可广场;

马克· 波罗游历中国17年,曾这样记载杭州,遭到西方学者质疑

有威尼斯的主运河——大运河;

马克· 波罗游历中国17年,曾这样记载杭州,遭到西方学者质疑

有演出、游行、化妆舞会;

…………

冒险故事便是从这些古香古色的建筑、以及富含文化底蕴的节日、美食中展开的。“俏鼠菲兄妹”在参加威尼斯狂欢节时,发生了“大盗事件”。

这个大盗只偷面具,他能凭空消失,并且每次的案发现场都有一张画着圆筒礼盒的卡片,外加能听见翅膀煽动的声音。

至于大盗其他的消息,所有人一概不知。

俏鼠菲兄妹们后来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敢,终于让案情水落石出。这其实是一个很意料之中的故事,主角披荆斩棘,最终获得成功的俗套故事。

不过这种俗套故事却深得小朋友的欢心。当然更重要的是,这套书其实更像一套科普书,因为剧情中穿插着关于威尼斯这座城市的科普。

作为一套兼具科普和冒险故事的书,它最后还有一些小游戏和互动,比如很应主题的“魔术揭秘”、视觉小游戏,甚至还有威尼斯的美食菜谱,如威尼斯著名甜点“面包甜饼”、卡拉诺岛的特产“s形饼干”。

马克· 波罗游历中国17年,曾这样记载杭州,遭到西方学者质疑

其实我看这套书更大的感慨是,现在互联网的发达以及多元文化的互通,让我们了解世界变得更简单。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再也无需像马克·波罗一样行走十几年,我们只需要点开手机、翻开书,就可以看到你想到的任何城市的模样。

比如,我们坐在家里就能知道杭州它不止风景美,他的便民措施更美。

再比如,我写这篇文章时,在网上查到了很多关于威尼斯的图片。

马克· 波罗游历中国17年,曾这样记载杭州,遭到西方学者质疑

当然,看再多的图片肯定也比不上亲眼看到时的震撼和惊喜。所以,也许哪一天我们也可以像马克·波罗一样走出去看看“苏杭”的美和水城威尼斯的浪漫。

《马克·波罗游记》让我产生了对马克·波罗的家乡——威尼斯的向往和期待,而《俏鼠记者》这套冒险书,是不是也会让孩子产生对土耳其、威尼斯、伦敦等城市的向往呢?应该会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