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有个特点,好片总是悄悄地上映。
这部电影被称为模仿《菊次郎的夏天》!也有人认为它它很像彩色版《八月》!

然而,这个发生在20年前世界杯期间的水乡故事依然能把人看醉。
一家西小河近一带土生土长的水乡居民。
10岁的顾晓阳是一个热爱足球的小小少年,他的爸爸是小学教导主任,妈妈是小有名气的越剧演员。
一切开始于1998年中国第一次转播世界杯的那个盛夏。
顾晓阳与父亲之间的矛盾,和隔壁怪爷爷的忘年交,顾爸的中年危机与精神出轨,三线交织成一个好看的故事。
如果说《菊次郎的夏天》是相互陪伴的寻母之旅,那么《西小河的夏天》就是无奈的成长之路。
烦恼的小孩子需要成长,奋斗的中年男人、个性的怪老头,祖孙三代人都在成长。
顾爸爸面临中年危机,收不住的啤酒肚,追赶不上的老婆,管不住的熊孩子。不甘、自卑、焦虑、怀念等诸多情绪夹杂而来。
在顾爸眼中,升任副校长是打破这份空虚的筹码,英语实习老师沈秀娟的到来也开始让他重温青春。
女老师的拒绝让他认清了自身处境,副校长的落选也让他陷入沉思。
当一厢情愿落空,他才终于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顾爸的问题在于拿不起,郑爷爷的问题在于放不下。
因为放不下过去,所以他不愿离开这个地方。
晓阳的出现点亮了郑爷爷孤寂的生活,两人同病相怜,交往过程热闹开心的。
在为顾晓阳成就足球梦想的同时,郑爷爷的心结也被逐渐解开。
他开始去面对自己的过去,最终从孙子早夭的阴影当中走了出来,获得了重生。
顾晓阳的成长非常写实。
本片可贵的是塑造出了孩子的独立人格,真正做到了大人与儿童的平等对话,这在同类型题材影片中是非常少见的。
影片中晓阳对足球梦想的执着,对家庭危机的隐忍和机智应对,接受郑爷爷离开的事实。这些都显示出小孩子内心的复杂和纠结。
祖孙三代都不是成熟的人,他们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开始换位思考,这种转变体现的中国式亲情关系让人很有共鸣。
电影里经常出现的背景板也令人倍感亲切。
28自行车、老式收音机、放着邓丽君的歌舞厅、夜市上扎气球或者转糖画…
准确地抓住了那代人的集体回忆。
婉转悠扬的越剧,潮湿闷热的天气,幽深古朴的老台门,以及沈老师所唱的“青石板的街,老屋子的夜”。
每个人都曾跌跌撞撞成长,这种体验就如同江南水乡那氤氲的水气一般,令人惆怅迷惘。
如果你恰好有九十年代的记忆,这部影片定能带你重温过去的时光!在淡雅朴素的电影质感中重温成长之路!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