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旅山文化:福建文明的钥匙

作者:福州新闻网
旅山文化:福建文明的钥匙

旅山遗址博物馆再现了旅山人民的生活。

旅山文化:福建文明的钥匙

"东海的传说是鲁希山,鲁希山,鲁希湾。鲁希湾有很多故事,河流流入广阔的海滩。"这是鲁西山遗址博物馆的第一任馆长欧坦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创作的一首歌。他74岁,退休10多岁,他仍然关心着鲁西山的文化。

鲁氏山位于邵侯县芦溪村甘蔗小镇。1954年,村民们在修缮堤坝时发现堆积了大量的白蛤壳,后来南京博物院的考古专家将这座郁郁葱葱的山地命名为文化。

福建被称为"禹",古代被称为"荒地"。鲁山文化犹如钥匙,开启福建文明。欧丹生特意在考古大厅上方写上"福建文明从这里开始"。

1945年,欧坦生出生于简阳,1963年进入北京大学考古系。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欧坦首先在河南工作。1988年,他被调到福建省博物馆担任人才。

1996年,当欧丹生应邀到燕石山小学讨论卢山文化标本陈列室的筹备工作时,他在山上的一块红薯田里发现了陶屑和一块孩子的眉骨,并得出结论,山顶上有未开发的墓葬和遗骸。

当时,很多人以为,40多年来,燕石山经过七次发掘,已经没有开采价值了。欧丹生坚持向国家文物局报告,经过一年多的发掘,山顶发现了42座墓葬、2条壕沟和5座陶窑。

1996年底,福建省领导视察了第八考古发掘现场,指导地方保护和考古博物馆的筹备工作。1997年,欧丹生接替当时的省文化厅,开始建设鲁石山遗址博物馆。2001年6月24日,福建省旅山市遗址博物馆开幕。

在担任策展人期间,欧坦生曾为鲁山遗址博物馆工作,从展览的安排到解释的写作,再到对外宣传到解释者的培训,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使考古发掘遗址,成为著名的博物馆,再现了福建五千年的历史文明。2004年,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题词:"旅山文化遗址"。

欧坦盛认为,中国第一盏灯、燕士山人的颧骨、原瓷、铁丝陶、殉道男奴、18件陶壶等文物可谓"中国最"。"日本人骨头"在烟骨和现代解剖学上有着相同的特征,可以说日本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石山,而出土的18块陶壶相当于现在的砂锅,可以说明福州人爱喝汤的饮食文化始于旅山。

Otan于2005年退休,成为延江学院考古学教授和福建大学考古学和博物馆研究生导师。在他退休后,经过对卢希山文化的深思熟虑和论证,有人提出卢希山的文化不是一个住宅区,而是一个氏族墓地。下层是五千年前的鲁氏文化,上层是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大墓遗迹。广义的考古学也可以称为"卢希山文化遗址"。

版本说明评论

鲁溪山遗址位于福州市鹿侯县甘蔗镇,自1954年发现以来,历经10次考古发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省发掘的比较完整的文化遗址。

该遗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其中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内涵已被学术界认定为"玉石山文化",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早确定的,也是福建省最早建立的考古文化区。

鲁山文化以鲁山遗址为代表,以庐江下游为中心,东部沿海为主要分布区,几乎覆盖了整个福建,连接两省。它是福建古代海洋文化的摇篮,也是前秦彝人的发源地。它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对东南沿海地区乃至中国古代历史文明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东南网记者卢金福文/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