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埔军校首任校长本不是蒋介石,耍了个手腕他才如愿

作者:齐鲁壹点
黄埔军校首任校长本不是蒋介石,耍了个手腕他才如愿

95年前的今天(1924年6月16日),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一件影响中国命运的大事,那就是著名的黄埔军校在这天开学。黄埔军校在中国军事史上的地位和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众所周知,但鲜为人知的是,孙中山先生当初定的首任校长并不是蒋介石。那么,首任校长应该是谁?蒋介石是怎样逆袭成为首任校长并以此步步为营窃取了国民党最高权力的?

在黄埔军校95周年校庆之际,让我们看看这座著名军校的来龙去脉。

黄埔军校首任校长本不是蒋介石,耍了个手腕他才如愿

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该建议受到孙中山先生的重视。但因时机不成熟,拖了下来。

1924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有了共产党人的合作和支持,孙中山先生举得时机成熟了,就高瞻远瞩地提出“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之宗旨,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和“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因此又简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建立军官学校选址于广州黄埔。关于校长人选,经孙中山先生提议,大会最初决定为程潜,而以蒋介石、李济深为副校长。但是蒋介石不愿在程潜之下,跑到上海消极对抗。并派张静江找孙中山说情,孙中山才在5月3日任命蒋介石为校长。在此过程中,蒋介石曾辞去军校筹备委员长一职相要挟。

黄埔军校首任校长本不是蒋介石,耍了个手腕他才如愿

(当上首任校长的蒋介石)

蒋介石辞职的主要原因是对自己在国民党改组以后未能得到相当的地位和权力强烈不满。“蒋对一些革命的根本问题,如联俄、联共等,思想上有保留,又不宜公开说出,便在行动上采取消极态度。”蒋介石辞职“有不满意职位低微的原因,也有玩弄‘以退为进’的政治权术的意味。军校成立后,蒋介石这么一闹,终于如愿以偿当上黄埔军校首任校长,并以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

黄埔军校首任校长本不是蒋介石,耍了个手腕他才如愿

(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

随后,任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后为周恩来)、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此后,蒋介石也以黄埔军校为自己的政治资本和军事基础,步步为营达到了国民党权力巅峰。

1924年5月,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5月5日开始入学报到。

黄埔军校首任校长本不是蒋介石,耍了个手腕他才如愿

(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和宋庆龄在开学典礼上)

黄埔军校首任校长本不是蒋介石,耍了个手腕他才如愿

(孙中山先生签发的黄埔军校校训)

6月16日,正式举行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孙中山还宣布训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 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为民前锋, 夙夜匪懈,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此训词其后成为国民党党歌及官校校歌,并由陈祖康谱曲,该校歌从黄埔五期开始传唱至今。

黄埔军校最初有许多从苏联来的教员,但在北伐战争期间蒋中正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破裂,所以这些苏联教员离开了。

1926年,根据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原陆军军官学校扩大改组,于同年3月正式命名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尔后黄埔军校学员成为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黄埔军校首任校长本不是蒋介石,耍了个手腕他才如愿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毕业合影)

黄埔军校首任校长本不是蒋介石,耍了个手腕他才如愿

(一期毕业证)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于是在广州、武汉和南京分别出现了三所黄埔军校。在武汉,3月22日,武汉国民政府以国民党中央的名义,决定将武汉分校扩大改组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开展讨蒋斗争。七一五政变后,黄埔五期学员被迫毕业离校,军校整体改编为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团长由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同志兼任),后来成为广州起义主力,武汉军校暂时解散。

1928年5月,由副校长李济深决定将学校改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校只剩下718人坚持至毕业,其余散往武汉、南京等地,称黄埔六期生。

1929年9月10日,在南京,蒋介石以国民政府名义,改学校名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并陆续成立潮州、洛阳、湖南、湖北、江西、广州、成都、昆明、南宁、西安、新疆等多所分校。第七期学生毕业后,1930年9月,学校被要求停办。1931年3月,以中央军事委员会名义明令改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主要培养国民党陆军初级军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8月日军侵略南京,其后由南京出发,经九江、武汉、四川、铜梁,至1938年11月到成都。十六个月间学校四易其地,学生长途跋涉,栉风沐雨,艰苦备尝,均能安之若素。迁校期间,因前方作战部队缺乏,十一、十二及十三期先后提前毕业,且于沿途在各地招收十四、十五两期学生。

黄埔军校首任校长本不是蒋介石,耍了个手腕他才如愿

(迁回南京时的校址)

黄埔军校在抗日战争中成了培养抗日官兵的大本营。各期毕业生都一律开赴抗日前线参战。抗战胜利后军校改制,1946年元旦后改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名义上国有化隶属陆军总部,至此,蒋介石才卸任当了22年的校长,改任名誉校长,由关麟征中将担任第二任校长。

1949年12月,蒋介石下令将台湾籍学生和国民党高官政要的子弟200余人空运到台湾。当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成都,黄埔军校停办,在大陆前后共办23期,共培养41386名各级军官。其中1924年到1929年共培养了七期13000余人。这些人中的多数形成了国民党中央军的骨干——“黄埔系”。

黄埔军校机构设置:军校由六个部门组成,政治、教育、训练、管理、医学和补给。军校分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宪兵、政治等科。

黄埔军校首任校长本不是蒋介石,耍了个手腕他才如愿

(蒋先云烈士)

黄埔军校首任校长本不是蒋介石,耍了个手腕他才如愿

(陈赓大将)

黄埔军校首任校长本不是蒋介石,耍了个手腕他才如愿

(贺衷寒)

黄埔“三杰”是指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最为突出的三个人物,当时的排列是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三人。前两人都是坚定的共产党人,而贺衷寒则有个转变的过程,先是团员,后又成为共产党的死对头。

黄埔军校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而昔日的黄埔军校旧址于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壹点号《节日研究》出品,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翟恒水 综合整理,参考资料:黄埔军校年谱,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