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孩子有的古灵精怪,有的斯文乖巧,还有的憨厚实诚......
对于憨厚实诚的孩子,大人们总觉得孩子性格老实、懂事,这的确也是很好的一方面。小孩子在与同龄人玩游戏、玩玩具的时候,一旦一言不合就互相吵闹,而憨直的孩子往往不计较。但有一部分憨直的孩子,不光是不爱与人计较,还有时候会想法过于简单,不懂别人话里的含义,思维和社交显得生硬直白。
以前遇到一个5岁多的小女孩小雯,她妈妈描述说:她从小就很乖,不像别的孩子吵吵闹闹的,你看她第一次来这里也不会像别的小孩子东搞搞西搞搞,东西也认得不少,之前上幼儿园小班的时候一直都还算适应,刚升上中班的时候,老师反馈说她学东西有些变慢了,不太跟得上大家的脚步,幼儿园的小朋友有时候欺负她、打她,她也好像没有察觉,还一直和人家玩,别人打她有时她还很开心......她乖是挺好的,但不会保护自己也不好。小雯的妈妈充满了疑惑与忧虑。
类似小文这样的孩子也不少见,认知能力过得去,但是思维能力跟不上,所以到3-4岁的时候看起来和同龄儿童差别并不大,但是到了4-5岁的时候,逐渐会接触一些需要使用思维去分析的事情或事物的时候,脑子就会转不过弯,表现出学习障碍的特点。
怎么发现孩子的思维“直线”呢?
可以给他/她出几道简单的题目,让他/她给出一定的答案
1、分析与综合
①出现有规律的图片排序,看看孩子在空白处填写的内容,规律的难易程度可以为两两一组、三三一组、四四一组。

②把一个任务系列动作分成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部分,让孩子观察图片并排序(分析),告诉我们图片的主旨是什么(归纳综合),如:妹妹准备做什么?
2、比较与分类
同时呈现有关系的几份卡片,让孩子把有相同点的内容找出来并配对,如:三张图片,橙子、篮球、香蕉,橙子和篮球都是圆形的、橙色的,橙子和香蕉都是水果、吃得时候要剥皮。
3、抽象和概括
①在孩子有了日常名词的词汇量和对概念的理解(颜色、形状、大小、类别等),让他描述一件事/物/人,如:医生是怎么样的?看病的、帮我们打针的、在医院里面的、穿白色衣服的、可以打120找他们的、在救护车会看到他们(可根据孩子得喜好选择常见水果、动物、衣物、职业、蔬菜、职业等)。
②分析情感的前因/后果,如:你看,姐姐怎么了?——哭了。为什么会哭了呢?——(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回忆与联想,姐姐摔倒了、肚子痛、迷路了......)
如果孩子是存在思维“直线”,那很有在1-①可能要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想”出来规律,而在项目2、3中就更难完成了。这样的孩子可以或尝试进行思维的训练,让他的脑袋多思考。
如果孩子能够完成大多数项目,哪怕言行举止憨直,他也是一个思维正常灵活的孩子,不需要太过担心。
本文案例来源于日常言语治疗,真实存在。愿世界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多一份接纳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