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本最美的小说,川端康成的《雪国》为何如此令人着迷?1.岛村的雪国迷情2.驹子、叶子的悲惨命运3.虚无主义的物哀之美

作者:八尺
日本最美的小说,川端康成的《雪国》为何如此令人着迷?1.岛村的雪国迷情2.驹子、叶子的悲惨命运3.虚无主义的物哀之美

雪国中文译版

1968年,川端康成凭借《雪国》、《古都》、《千纸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三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而《雪国》这部中篇小说,被认为是川端康成质量最高、意境最美、影响最为广泛的一部作品——被海外翻译最多,先后被译介到很多国家和地区,中国也出版了不同的译本。

那么,这篇仅有119页,主要讲述一位处于中年危机的已婚富二代和一位艺妓感情纠葛的小说,为何能够呈现出如此之美的意境呢?

小说男主人翁岛村是一位舞蹈艺术研究家,听起来这么正经的职业,其实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他的正经工作就是——不工作,靠祖辈留下的遗产过日子,这辈子可能都不用靠工作养家。

他有个很有意思的职业癖好,明明是研究西洋舞蹈的,却从来不看西洋人跳的舞蹈,也从来不看日本人表演的西洋舞。

川端康成对他这一性格如此解释:“他所欣赏的,并不是舞蹈家灵活的肉体所表演的舞蹈艺术,而是根据西方的文字和照片所虚幻出来的舞蹈,就如同迷恋一位不曾见过面的女人一样。”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已经娶妻生子的他三次前往雪国的温泉旅馆,会面当地一位名叫驹子的艺妓。

日本最美的小说,川端康成的《雪国》为何如此令人着迷?1.岛村的雪国迷情2.驹子、叶子的悲惨命运3.虚无主义的物哀之美

1957年电影《雪国》剧照 01

第一次见到驹子,岛村就被她年轻、单纯、美好的肉体所吸引,恋足癖的他脑海里立即浮现这样的画面——她的每个脚趾弯里大概也是干净的。至于精神上吸引,那应该是后事。

若是川端康成把岛村与驹子三次会面的目的,写成千里约炮,那就没啥意思了,毕竟他不是渡边淳一或村上春树。

两人常常在岛村入住的旅馆约会,在旅馆这样的暧昧场景里,他们所做的无非是聊天、泡澡、拥抱,偶尔喝点酒,调调情。

日本最美的小说,川端康成的《雪国》为何如此令人着迷?1.岛村的雪国迷情2.驹子、叶子的悲惨命运3.虚无主义的物哀之美

1957年电影《雪国》剧照 02

至于他们到底有没有睡过,如果中文译版未经删减的话,那在书中是很难直接看出来的,这反而为小说营造出一种极度迷人的气质,增加了小说美的意境。

在岛村第二次来雪国的火车上,碰到了叶子。叶子是驹子师傅的儿子行男的情人,驹子是行男的未婚妻。此时行男已经患上了肺结核,命不久矣,而驹子之所以做艺妓正是为了挣钱给他看病。

很容易猜到,迷恋新鲜事物的岛村对叶子也是一见倾心,两人见面不多,也很少说话。行男死了以后,两人有过一次交谈,岛村差点把她拐到了东京。后来因为一场大火,叶子在火中丧生,至此小说以悲剧收尾。

小说里的岛村是个虚无主义者,精神时常处于游离状态,觉得什么都不重要,做什么都是徒劳,整日伤春悲秋,多愁善感,说白了,人还是不能不工作。

他觉得死去的蛾子是一种美,蜜蜂死前的挣扎、抽搐是毫无必要的,他所看到景象,尽管有时也会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实则满目萧条。对于变化无常的生命来说,生不重要,死也不重要,因而一切都显得那么徒劳。

当知道驹子为了挣钱给行男看病才做不得不做艺妓时,在岛村眼里这更是一种徒劳的行为,包括驹子努力读书做笔记、勤奋练琴、甚至爱上他,在他眼里都是没意义的。

日本最美的小说,川端康成的《雪国》为何如此令人着迷?1.岛村的雪国迷情2.驹子、叶子的悲惨命运3.虚无主义的物哀之美

也许有钱人的生活,就是避免去弄懂生活。

驹子所做的一切,在她自己来说——只是想有尊严有所追求的活下去。她始终在与自己周围的环境抗争着,她抗争的分明是实实在在的不幸生活,可最终收获的的结果却是虚无的。

在这实与虚的矛盾中,直到亲眼看到叶子死在自己面前,她的人生彻底化为了一种徒劳的悲哀,无论生活还是爱情,好像都彻底失去了意义。

对岛村来说,驹子和叶子,一个红玫瑰,一个是白玫瑰,而远在东京的妻子,只能算是玫瑰上的一根刺。甚至这根刺再也扎痛不了他,才让他在外面披着虚无主义外衣追求放浪不羁的生活。

如果说驹子是他在雪国的一个梦,那么叶子就是这梦中之梦。尽管驹子很美,但作为艺妓,身上不免沾上世俗生活的痕迹。叶子的美则是那种纯粹、空灵之美。

驹子令他感觉到生活的虚无,叶子让他感受到人生的虚无,只有她们的命运足够悲惨,才能让他从梦中彻底醒来。

而正是这一切的虚无,让小说尽显“物哀”之美的气质。

物哀,是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大家本居宣长在《源氏物语》注释书《源氏物语玉の小栉》里提出的文学理念,简单地说,就是“真情流露”,触景生情,感物生情。

日本最美的小说,川端康成的《雪国》为何如此令人着迷?1.岛村的雪国迷情2.驹子、叶子的悲惨命运3.虚无主义的物哀之美

紫式部小说《源氏物语》

别被这个概念唬住了,往小了说,其实跟我们的唐诗宋词基本是一个路子,比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见长江滚滚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往大了说,大多文学作品都有此类特征。

《雪国》里的物哀是对《源氏物语》里的物哀的继承,核心理念是,只有“人尽其哀”,才会“万物皆衰”,尤其是男女之间的爱情。

川端康成曾言,《伊豆的舞女》也罢,《雪国》也罢,他都是抱着对爱情表示感谢的心情写就的。《伊豆的舞女》表现手法上重在纯朴,《雪国》则作对人物内心的痛苦做出了展现。

对于读者一直关心的岛村和驹子到底有没有睡的问题,或许可从《伊豆的舞女》里的岛答案。

在《伊豆的舞女》里,“大学生‘我’与舞女两人邂逅之后,自始至终谁也没有向对方倾吐一句爱慕的话,而彼此对对方的感情又都处于似觉察又非觉察之间。川端康成有意识地将似爱情而又非爱情的情感色调淡化,也就是“物哀”化。

日本最美的小说,川端康成的《雪国》为何如此令人着迷?1.岛村的雪国迷情2.驹子、叶子的悲惨命运3.虚无主义的物哀之美

电影《伊豆的舞女》剧照

因而,《雪国》里岛村和驹子的那种微妙关系似乎也就不言而喻了,睡了还是没睡,并不重要。

1968年川端康成在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做了《日本的美与我》的主题演讲,他强调说:“灭我为无,这种‘无’不是西方的虚无,相反,是万有自在的空,是无边无涯无尽藏的心灵宇宙。”

老人家解释的那么魔幻,在我们理解,其实就是佛教思想与道教思想的结合。佛教精髓,尽在一个“空”字,道教则尽在一个“无”字,完全契合。

小说在写作手法上,则融合了西方意识流、唯美主义、以及当时在日本盛行的新感觉派和虚无主义。

这么多“派别”和“主义”可不是什么空架子,川端的小说在思想内容上可能会引起褒贬不一的评论,但他高超的叙事技巧可是公认的,而这么多“派别”和“主义”正是小说技巧展现的根基所在。

日本最美的小说,川端康成的《雪国》为何如此令人着迷?1.岛村的雪国迷情2.驹子、叶子的悲惨命运3.虚无主义的物哀之美

川端康成像

值得一提是,川端康成笔下描绘的雪国是个真实存在的地方,原型就是日本的新潟县。

川端康成在《我在美丽的日本》中对雪国如此描述:“亮光深深地射进来,铺席冰冷地显出蓝色。火车站上的灯光,因为寒冷的缘故,闪烁不停。”

可以说,《雪国》是川端康成为处于中年危机的男子打造的一场美梦,对女性来说则很可能是一场噩梦。

但是,若此生有幸,作为文艺青年、有钱而又单身的你,完全有理由往雪国一游。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