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扶风特色美食——鹿糕馍

鹿糕馍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传统美食小吃之一,入口香甜酥脆,吃时越嚼越多,吃后余香在口。“岐山的挂面凤翔的酒,扶风的鹿羔馍京里走”。此为关中西府流传的两句名言,说的是关中西府的饮食文化,熏陶出了不少名优小吃品牌。扶风的鹿羔馍便是其中之一,因为受到武则天的青睐,鹿羔馍更是名声大振,流传至今。

扶风特色美食——鹿糕馍

鹿羔馍入口香甜酥脆,吃时越嚼越多,吃后余香在口;其最大的特点是耐于存放,经两个多月也不霉坏,仍可食用。过去,出远门往往需费时日,带上鹿羔馍,可管保一路上不受饥饿之苦。有些本地人到了外地,吃不惯当地的食物,出门时就多带些鹿羔馍,吃上多日也不馊不霉。外地人来扶风,好客的主人也往往为客人准备些鹿羔馍,作为礼品来馈赠。

鹿羔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唐六曲·膳部》记载:“民间九月九日,以粉面作糕,上置小鹿,号食禄糕”。另外,据世代以制作鹿羔馍为生的传承人王浩义介绍,相传当年武则天在位时,来法门寺拜佛,路经扶风县城,进孔子殿拜谒。孔子殿外的“照壁”旁边有个摆摊刻图章的,近旁还有个卖鹿羔馍的人,那时候,鹿羔馍不叫鹿羔馍,而是叫做“柱丁石馍”,因为这馍的样子,极象一个鼓形的柱丁石样子,馍边沿白如雪,底部鼓起的地方,黄如金,样子小巧玲珑,中间还有一个圆圆的凹坑儿,散发着阵阵扑鼻之香,武则天被这馍吸引住了,吃了馍后,对卖馍人说:“这馍好看好吃,可这“柱丁石”名儿不好”。说着便拿起刻图章人刻的一个梅花鹿印章,蘸了印泥,在“柱丁石”的小凹坑里印了下去,顿时,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梅花鹿羔出现在馍上,馍上印了小鹿羔,显得更好看了,遂赐名“鹿羔馍”。从此以后,“柱丁石馍”就更名为“鹿羔馍”了。因为受到武则天的青睐,鹿羔馍更是名声大振,流传至今。

扶风特色美食——鹿糕馍

扶风鹿糕馍的制作,是选用上等小麦特制的细白面粉,先合水发酵,后搅拌揉搓,调得十分干硬,再加香油或猪板油、鸡蛋及五香调料,用木杠在案板上反复压揉,直压得光如泥,再揉成长条,等分成团制饼,放在锅中,先武火后文火慢慢烘烤即成。有咸、甜两种。不干不硬,不顽不软,脆酥香醇,美味可口,久贮不霉变。因而,凡外地来扶风之人,除一饱口福之后,走时总要带上一些,作为旅途美食干粮,或带回家中以作珍品,供家人亲朋品尝。扶风本地人,四时八节走亲会友,也总要带“鹿糕馍”,作为上等礼品以表敬意。

扶风特色美食——鹿糕馍

岁月流逝,历经沧桑。在扶风县东四堡还有一丘成老汉以制作“扶风鹿糕”而出名的传说。如今扶风县制做鹿糕最为有名的,当数城关东四村八旬老人王书祥家,祖宗三代均以制做“扶风鹿糕”营生。他制做的鹿糕,味道更加新鲜。

鹿羔馍的制作工艺特别讲究,且加工费时费力,十分辛苦,用料又极为精严,每个环节都需要花费很大气力,又需认真仔细,要有耐心,真所谓是“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

扶风特色美食——鹿糕馍

大概是因为鹿羔馍制作的工艺太累人,用料要求太严格,加之火候不易掌握,发面多少难以把握,所以,虽说鹿羔馍是扶风县的名优小吃特产,但县内做鹿羔馍的人并不十分多,且又都集中在县城附近。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并不去做,据了解,扶风县城的东四堡村,可以说是制作鹿羔馍的“专业村”。除此之外,县境内以至关中西府,甚至大西北地区,也没有做鹿羔馍的。过去,这个村有民谣:“出东门,上东坡,东四堡是个干粮窝,不是人背就驴驮,驮到县城卖鹿羔”。尽管鹿羔馍的历史悠久,吃过鹿羔馍的人遍布全国各地,可制作鹿羔馍的只有扶风县城附近这么一小块地方。这样,就更显得鹿羔馍珍贵稀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