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李玉琴。 1943年,15岁的李玉琴被选入伪满洲国的“皇宫”中,溥仪“封”为“福贵人”,她是溥仪的第四位妻子。李玉琴入宫以后,溥仪给她订了21条,主要内容是:必须无条件地遵守清王朝的祖制,一切言行都要顺从溥仪,必须忠实地伺候溥仪一辈子,不许愁眉苦脸等。溥仪高兴时就让李玉琴唱歌给他听,或做体操给他看,不高兴时就申斥她,用笤帚打她,发完脾气捧出“21条”不许愁眉苦脸,强迫她破涕为笑。

图:孟小冬和梅兰芳。1925年,孟小冬离开上海初闯京城,频繁演出于京、津两地,参加永庆社、庆麟社、崇雅社等坤班演出。她正值豆蔻年华,明慧照人,一时成为风靡九城的红角。那时,最红的旦角是有“伶王”之称的梅兰芳,以男性扮女人;最红的生角是孟小冬,以女性扮男人。乾旦坤生,颠倒阴阳。有好事者大力促成他们合作演出了《四郎探母》、《游龙戏凤》,还有意撮合他们成为佳偶,成为剧坛的佳话。
图:新艳秋。新艳秋,原名王玉华,京剧旦角,著名程派传人。民国时被推为“四大坤旦”之一、“坤伶主席”。 早年学习梆子,后改学京剧,先后拜荣蝶仙、梅兰芳、王瑶卿为师。因酷爱程戏而专攻程派,属程砚秋私淑弟子。八九十年代以古稀高龄登台演出,轰动海内外梨园界。
图:王瑶卿与唐采芝。王瑶卿曾培养众多京剧优秀人才,他所创造的“王派”,是京剧旦角艺术的基本流派,而且他还打破不收女弟子的陈规,其中四大名旦也都曾在他的门下受业。
图:裘盛戎。裘盛戎是京剧花脸全才,唱念做打无一不能。在他一生演出的剧目中,除了人所共知的铜锤戏、包公戏外,还能上演架子花脸戏。16岁和武生泰斗杨小楼同台演出《长坂坡》,扮演曹操。1952年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一等奖。擅演剧目有《姚期》《将相和》《杜鹃山》等。
图:章遏云,被王瑶卿誉为“女伶中的梅兰芳”。后又向梅兰芳学了《霸王别姬》,当她最走红之时,与当年新艳秋、金友琴、胡碧兰合称为四大坤旦,驰名南北。章遏云当选“四大坤伶皇后”不久,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嫁与北洋军阀倪嗣冲之子倪幼丹。倪嗣冲在1920年曾被授予陆军上将衔,死后北洋政府还下令追赠倪嗣冲为将军府“安武上将军”。章遏云嫁给倪幼丹后,“深闺重锁,侯门似海”,最终这段婚姻以法调解离婚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