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水产养殖过程的各个环节为您讲解水产养殖病害的防范措施

从水产养殖过程的各个环节为您讲解水产养殖病害的防范措施

一、鱼塘清洁消毒

1.1 鱼塘淤积

鱼、虾、蟹等经过1年的养殖,淤池底部往往积有大量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这些有机废物经过腐烂,在淤池底部分解形成淤泥,而淤泥是细菌的良好介质。

因此,当淤泥沉积到一定厚度时,必须及时清除。

银蛞蝓出血性疾病的增加和罗氏沼泽虾、虾等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与无法及时清理池塘底部的淤泥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国外对虾养殖经验,高密度对虾养殖,最好每年除去池塘底部1层浮泥,目的也是去除滋生需要的细菌营养。

此外,淤泥中有大量的寄生卵和孢子,去除多余的淤泥可以大大降低侵袭性疾病的发生率。

一般来说,池底淤泥的厚度只有15cm左右。

这不仅使水体具有一定的肥力来培育浮游生物,满足了水产养殖对天然饵料的需求,而且减少了病原菌的繁殖地和细菌密度。

因此,每年清理鱼塘时,必须清除池塘底部多余的淤泥。

1.2 池底暴露和冻结

池底每年需要经历15天左右的暴露和冻结,一是改善池底的土壤,二是降低池底淤泥中病原菌和寄生卵和孢子的密度。

池塘底部养殖病害的发病率通过暴露和冷冻鱼塘显著下降。

但池底干燥太久容易造成草料短缺。

1.3 清毒池

生石灰清池可有效杀灭病原菌、寄生虫和孢子,改善池底土壤质量。

二、放养强力苗

选用标准:体质强壮,无异常苗种,规格统一。体表、鳍或附属物无炎症,无白肝腐烂等异常情况。

幼苗游动(或爬行)灵活,无病。有条件的单位或个体可以使用显微镜对人体表、肝脏等部位进行镜面采样,应无寄生虫或致病菌。

对于罗氏沼泽虾和南美白虾,应购买已隔离无病毒的虾苗。

三、苗期放养药浴

高锰酸钾溶液浓度为15-20mg / kg浓度可用于鱼浴15至20min,这取决于鱼对药物的耐受性。

在蟹种放养前,在水温5~8°C下,用高锰酸钾20g/m3浸泡3-5min,或用3%~-5%盐水溶液药浴消毒,用来杀灭河蟹体内的细菌和寄生虫。

虾苗立即用二溴胺等(浓度高达0.3毫克/公斤)放入池中,为整个池洒。

四、食品餐桌或食品农场消毒

使用约250克漂白剂浇水,洒在餐桌或美食广场周围,一般从4月到9月每月2次;

采光杨灯能有效抑制病原菌,并能及时补充体内的钙质,使水体全年偏碱。这对于特种甲壳类动物的栽培尤为重要。

减少石灰光的方法:

常规鱼塘一般为每米水深15公斤/亩,特殊水产品(如鲭鱼、虾、螃蟹等)一般为每米7公斤/英亩。

五、选购优质饵料

要求颗粒均匀,在水中稳定性好,营养全面,饵料系数低等。

并添加诱导剂和稳定的维生素C等,促进养殖品种的投饲、消化和吸收,促进其生长,增强抗病能力,提高成活率。

注意饲料的科学性,不要单一喂养饲料,避免缺乏一定的营养而引起营养疾病。

如对虾、蟹养殖,除喂养动物饵料和全价饲料外,还应保证植物饲料充足。

六、利用生物控制水质

利用生物控制水质,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鱼、虾、蟹等水产品的体质和抗病能力。

生物调节水质可用于种植水草,放养蜗牛,添加有益细菌和培养浮游生物(例如施肥)等。

根据养殖种类可以选择相应的生物调控方法。

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使水中富含氧气,减少氨氮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产生,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定期应用光合作用菌、复合活菌生物净水器(孢子芽孢杆菌)等有益活性微生物制剂;

它们可以迅速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营养盐,可供水体中的单细胞藻类使用。

减少有机废弃物的污染,其本身对养殖物种无害,同时自身在水中能迅速繁殖和生长,形成有利的菌群。

通过食物、部位竞争和抗生素样物质的分泌,直接或间接地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和生长。

水质的生物调节可以减少池中的水量,从而减少来自外部来源的污染。

研究和实践证明,大排水灌溉和换水的方法改善了底质,效果不好,会造成南美白虾生长不适、压力大。

七、配套充氧机械

通过增氧剂的浇水作用,增加水体的溶解氧,使底物中的有机物和水中鱼虾的排泄物、虾和残留饵料被充分氧化分解成单细胞藻类所需的无机养分;

减少有机废物的污染,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从而避免诱发疾病的压力条件。

八、掌握病法

掌握某些水产养殖疾病的发病率,定期在水体中施用药物或饲料饵料,杀灭病菌,减少致病因素;

但是,应注意药物的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不能与微生物制剂联合使用。

如出血性疾病的银蛞蝓,在发病季节每15~20天对水体进行消毒一次,并给饵料喂食2~3天。

引用

唐开华, 何宝福水产养殖病害发生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08(15): 294,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