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现
百年前,一个美国人在蒙顶山的观鸟札记
高 尧
1916年3月,在成都华西坝的钟楼下,一个名叫珍•鲍尔德斯顿的美国姑娘在这里开始了她和鸟儿长达30多年的不解之缘。
这一年,珍•鲍尔德斯顿在华西协合大学任教,并与该校教授戴谦和(美国人,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奠基人,首任馆长)先生结婚,并随夫姓取中文名为“戴珍”。此后,戴珍女士以位于华西坝为中心,在方圆数百公里的区域内,仔细观察记录所见到的鸟类,并一直坚持到1949年离开成都为止。
红尾霸鹟
杜鹃鸟
戴珍也在雅安留下了观鸟足迹。
1943年7月,在雅安工作的柯培德博士(美国人,曾在雅安开医院、办学校,至今在市区张家山上,还有柯培德旧居)邀请戴谦和夫妇到雅安避暑观鸟。
从7月10日到达蒙顶山,8月2日离开,他们在蒙顶山永兴寺住了20多天。在此期间,他们还“远足”碧峰峡观鸟。后来,戴珍撰写了一篇长达30000多字的观鸟札记《蒙顶及峨眉暑期之鸟类》,发表在《华西边疆研究会》上。
1938年,戴珍曾在峨眉山观鸟一个多月。尽管在戴珍之前,也有学者发表过关于四川鸟类的零星报道,但均以采集鸟类标本为目的,戴珍首开科学观鸟先河。在她的笔下,我们不仅看到了居留状况、出现时间、相对数量等信息,更给我们留下了如何在自然环境中,不影响野生鸟类正常生活下观鸟。
戴珍夫妇住在永兴寺的二楼,四面都有阳台,是一个观鸟的绝佳场所。
8月2日返回雅安市区,8月7日海拔7000英尺的周公山。8月14日,返回成都,结束了他们在雅安为期一个多月的观鸟活动。
在蒙顶山是怎样观鸟的?
戴珍是这样说的:“在此次鸟类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没有收集任何鸟类的标本,我们的工作只是试着去鉴别和熟识这些在其自然栖息地的鸟类。7月18日到28日之间,一些不属于这一地区的鸟飞到这里来了。因此,我便产生了一个疑虑,究竟天气和温度状况会对鸟类的运动产生多大的影响呢?”
让我们看看,戴珍在蒙顶山看到了什么鸟?
“早晨下着雨,潮湿且寒冷。我在小阳台上,想看看能发现什么。这时,我看到竹林中有动静,接着就跳出了两只鸟。这两只鸟跳跃过了围墙,横穿过了道路,谨慎且飞快地前行,最终消失在远处树下的灌木丛中。到了第二天,我又看到了这两只鸟出现在同样的地方,它们长得极为相似,体型和小鸡一样大,看起来又矮又丰满,颈背和背部的上半部为红色,身体的下半部分则呈现杂乱的棕色。后来,我们看到了一群鸟出现在我们面前,这群鸟类是由一只看起来像是家长的鸟和四五只幼鸟构成,它们飞跃过了前方的道路,然后就消失在了下方的灌木丛之中了。”戴珍说,这样鸟是“灰胸竹鸡”。
斑鸠
还有“环颈雉”:“它会在我们接近的时候飞起来,它的体型比竹鸡长了好几倍,其尾巴为楔形,尾巴顶部较尖。在认真比较参考资料之后,我认为它属于环颈雉。一天清晨,一只雉鸡飞到了我的旁边,它有着楔形状的尾巴,头部有一丝红色。”
山斑鸠呢,戴珍女士说,“这种鸟是永兴寺附近一种很常见的鸽子,它出现在华西低山丘陵地区。对于这种鸟类,人们通常是只闻其声但却不见其身;它们的叫声为‘djae djae go go’,后两个音节从喉咙里出,声音较为低沉。这种鸟特征明显,尾羽上有白色的带状条纹,我们也在野外看到过几次这种鸟,每天都能听见它的叫声。”
对云南楔尾绿鸠,她说:“这种楔尾绿鸠是最有趣的发现之一。我们4人站在二楼阳台上,聚精会神地盯着寺庙外面的一棵树。在那棵树上,一只体型较大的鸟在不停地移动,看起来它像是鸽子,但是它全身颜色总体上为绿色。它在树叶间穿行,像鹦鹉一样。两天后,这只鸟又出现在了同一棵树上。很显然,它是在吃树上的果实。第八天,这种鸟又出现了,不过这次来了两只,它们先吃了一会树上的果实,然后飞到另一棵树上去吃。第九天,这种鸟又来了,我们又再一次观赏了它们。我们把这种鸟看作成我们暑期中的邻居之一了。第九天晚上,突然从楼下冒出了一声枪响,于是这种鸟就飞走了,而且再也没有回来过。”
蒙顶山
戴珍在蒙顶山观鸟,进入她视线的鸟有很多,如“黑耳鸢黑耳鸢”“大杜鹃新疆亚种”“小杜鹃鸟”“大鹰鹃”“鹰鸮”“斑头鸺鹠”“短嘴金丝燕”“黑枕绿啄木鸟四川亚种”“星头啄木鸟”“斑姬啄木鸟”“灰鶺鸰”、“白额燕尾中国亚种”、“灰背燕尾中国亚种”“小燕尾”、“褐胸噪鹛”“棕颈钩嘴鹛”、“红头穗鹛普通亚种”“白头黑鹎指名亚种”“领雀嘴鹎”、“绿翅短脚鹎华南亚种”“黄臀鹎华南亚种”“红尾霸鹟”、条纹山鹪莺……
戴维共记录了53种鸟。对这一结果,戴珍感到非常惊讶。她在文章中还写道:“其实我忽略了许多种鸟类,原因是由于文章篇幅限制,而另一部分的原因则是由于数据缺乏。我希望有其他的人能够补充我的这一个鸟类名单,从而使得人们对这地区鸟类的认识也不断地增加。我们目前还没有真正的有关华西鸟类的书籍,因此我们也迫切地需要制作一本。”
在戴珍的观鸟报告中,除了严谨的科学描述外,还有妙趣横生的描写:“看见一只又小又可怜的雄性北红尾鸲在超负荷地工作,不停地喂食笨拙的幼年杜鹃鸟。由于当时听到了一声幼鸟的尖叫声,我们在灌木丛惊讶地发现,有一只体型较大的灰色鸟正打算着飞离出这片玉米地。这时,一只忙着去喂食的北红尾鸲进入我们的视线,那只灰色的鸟是一只杜鹃幼鸟,它现在正坐在玉米田中,发出同样的尖叫声,召唤它的父亲快一些来给它喂食。这只北红尾鸲不停地来回奔波,大约每20到30秒的时间就会给杜鹃幼鸟带来一小口食物。”
“7月23日,我们四人坐在一片树林之下时,我们突然听到了一阵轻轻的敲门声,于是我们转过头去就发现了这一只啄木鸟。这只啄木鸟离我们没有多远,但似乎它也不怕我们,于是我们就坐在那里继续观察了二十多分钟。这只鸟的头部是红褐色的,其眉毛处有一条十分显眼的线。从其背后看过去的话,它有一些绿中带黄,但翅膀位置看上去更为偏黄色。它的喉咙处是白色的或是纯白色的,但白色之中却伴着黑点或是黑斑纹。它的尾巴的颜色似乎是中间是白色的,而两边则全是黑色的。我们在成都的时候也曾看见过或是听见过这种鸟几次。”
戴珍不仅观鸟,还“观”其他。
观寺:通过对寺庙的观察,她还看到了寺庙背后的”社会“。
“永兴寺海拔约为3500英尺,位于西康省雅安的东北方向,距雅安直线距离4英里。寺庙建于蒙顶山一侧上某处平台上,面朝南,四周为茂密的古树。但由于近几年的战争时期,大量人口涌入了华西地区,人们对木材和优质房屋的需求剧增,因此一些古树最近都被砍掉了。但即使树变少了,剩下的这些树木也足够成为鸟类的避难所了。寺庙的前方和下方有一片茂密树林,树林沿着一条小溪生长,一直延伸至了河谷处。从河谷朝下的东北方向则有一个平原,通往成都的干道也正位于这平原之上;寺庙的南面也有个河谷,这条河谷蜿蜒曲折,一直通向雅州。”
“永兴寺曾经把蒙顶山茶生意做得很火爆,它现在仍处于行业的中心位置。”不过,她遗憾地看到“寺庙已经破败了,两名僧侣吸食鸦片上瘾了,而且来寺庙香客也很少了。我们也想知道当地的人是如何惋惜这座衰败的寺庙,如果方便,可开展一项有趣的调查,研究四川寺庙的产业和当地人之间的关系。”
“我和丈夫居住在二楼的房间,二楼条件很好,四面都有阳台,是一个准备功课和进行鸟类研究的绝佳场所。克鲁克一家人则住在一楼的房间里,他们的房间有一面对着美丽的寺庙花园,而另一面则对着餐厅和厨房。他们也经常跑上二楼来,和我们一同享用阳台。在二楼还有其它几间房间,这些房间正对着前方的庭院;在寺庙最前方的大门上有一个狭窄的阳台,从那个阳台不仅可以观察寺庙旁那些又大又茂密的树木,而且还能够透过这些树林,一瞥山下方的河谷和远处前方的平原。”
观茶:“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在戴珍的眼里,自然也看到了茶、看到了类似今天的“民宿”旅游。
“在寺庙两边,一边种了玉米,另一边种了茶叶。山顶处还有一座寺庙,叫做蒙顶寺(即今天的天盖寺)。在蒙顶山的山腰处有两座寺庙,一是智矩寺,一是静居庵,这两座寺庙现在做旅馆生意也做得如火如荼。”
观景:“寺庙的背后是蒙顶山的山脊。在海拔4725英尺的蒙顶山山顶,可以俯瞰成都平原。如果天气放晴,人们在永兴寺中可以清楚地看见40英里外的峨眉山。”
<b>【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