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川發現 | 百年前,一個美國人在蒙頂山的觀鳥劄記

四川發現

百年前,一個美國人在蒙頂山的觀鳥劄記

高 堯

1916年3月,在成都華西壩的鐘樓下,一個名叫珍•鮑爾德斯頓的美國姑娘在這裡開始了她和鳥兒長達30多年的不解之緣。

這一年,珍•鮑爾德斯頓在華西協合大學任教,并與該校教授戴謙和(美國人,華西協合大學古物博物館創始者,首任館長)先生結婚,并随夫姓取中文名為“戴珍”。此後,戴珍女士以位于華西壩為中心,在方圓數百公裡的區域内,仔細觀察記錄所見到的鳥類,并一直堅持到1949年離開成都為止。

四川發現 | 百年前,一個美國人在蒙頂山的觀鳥劄記

紅尾霸鹟

四川發現 | 百年前,一個美國人在蒙頂山的觀鳥劄記

杜鵑鳥

戴珍也在雅安留下了觀鳥足迹。

1943年7月,在雅安工作的柯培德博士(美國人,曾在雅安開醫院、辦學校,至今在市區張家山上,還有柯培德舊居)邀請戴謙和夫婦到雅安避暑觀鳥。

從7月10日到達蒙頂山,8月2日離開,他們在蒙頂山永興寺住了20多天。在此期間,他們還“遠足”碧峰峽觀鳥。後來,戴珍撰寫了一篇長達30000多字的觀鳥劄記《蒙頂及峨眉暑期之鳥類》,發表在《華西邊疆研究會》上。

1938年,戴珍曾在峨眉山觀鳥一個多月。盡管在戴珍之前,也有學者發表過關于四川鳥類的零星報道,但均以采集鳥類标本為目的,戴珍首開科學觀鳥先河。在她的筆下,我們不僅看到了居留狀況、出現時間、相對數量等資訊,更給我們留下了如何在自然環境中,不影響野生鳥類正常生活下觀鳥。

戴珍夫婦住在永興寺的二樓,四面都有陽台,是一個觀鳥的絕佳場所。

8月2日傳回雅安市區,8月7日海拔7000英尺的周公山。8月14日,傳回成都,結束了他們在雅安為期一個多月的觀鳥活動。

在蒙頂山是怎樣觀鳥的?

戴珍是這樣說的:“在此次鳥類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沒有收集任何鳥類的标本,我們的工作隻是試着去鑒别和熟識這些在其自然栖息地的鳥類。7月18日到28日之間,一些不屬于這一地區的鳥飛到這裡來了。是以,我便産生了一個疑慮,究竟天氣和溫度狀況會對鳥類的運動産生多大的影響呢?”

讓我們看看,戴珍在蒙頂山看到了什麼鳥?

“早晨下着雨,潮濕且寒冷。我在小陽台上,想看看能發現什麼。這時,我看到竹林中有動靜,接着就跳出了兩隻鳥。這兩隻鳥跳躍過了圍牆,橫穿過了道路,謹慎且飛快地前行,最終消失在遠處樹下的灌木叢中。到了第二天,我又看到了這兩隻鳥出現在同樣的地方,它們長得極為相似,體型和小雞一樣大,看起來又矮又豐滿,頸背和背部的上半部為紅色,身體的下半部分則呈現雜亂的棕色。後來,我們看到了一群鳥出現在我們面前,這群鳥類是由一隻看起來像是家長的鳥和四五隻幼鳥構成,它們飛躍過了前方的道路,然後就消失在了下方的灌木叢之中了。”戴珍說,這樣鳥是“灰胸竹雞”。

四川發現 | 百年前,一個美國人在蒙頂山的觀鳥劄記

斑鸠

還有“環頸雉”:“它會在我們接近的時候飛起來,它的體型比竹雞長了好幾倍,其尾巴為楔形,尾巴頂部較尖。在認真比較參考資料之後,我認為它屬于環頸雉。一天清晨,一隻雉雞飛到了我的旁邊,它有着楔形狀的尾巴,頭部有一絲紅色。”

山斑鸠呢,戴珍女士說,“這種鳥是永興寺附近一種很常見的鴿子,它出現在華西低山丘陵地區。對于這種鳥類,人們通常是隻聞其聲但卻不見其身;它們的叫聲為‘djae djae go go’,後兩個音節從喉嚨裡出,聲音較為低沉。這種鳥特征明顯,尾羽上有白色的帶狀條紋,我們也在野外看到過幾次這種鳥,每天都能聽見它的叫聲。”

對雲南楔尾綠鸠,她說:“這種楔尾綠鸠是最有趣的發現之一。我們4人站在二樓陽台上,聚精會神地盯着寺廟外面的一棵樹。在那棵樹上,一隻體型較大的鳥在不停地移動,看起來它像是鴿子,但是它全身顔色總體上為綠色。它在樹葉間穿行,像鹦鹉一樣。兩天後,這隻鳥又出現在了同一棵樹上。很顯然,它是在吃樹上的果實。第八天,這種鳥又出現了,不過這次來了兩隻,它們先吃了一會樹上的果實,然後飛到另一棵樹上去吃。第九天,這種鳥又來了,我們又再一次觀賞了它們。我們把這種鳥看作成我們暑期中的鄰居之一了。第九天晚上,突然從樓下冒出了一聲槍響,于是這種鳥就飛走了,而且再也沒有回來過。”

四川發現 | 百年前,一個美國人在蒙頂山的觀鳥劄記

蒙頂山

戴珍在蒙頂山觀鳥,進入她視線的鳥有很多,如“黑耳鸢黑耳鸢”“大杜鵑新疆亞種”“小杜鵑鳥”“大鷹鵑”“鷹鸮”“斑頭鸺鹠”“短嘴金絲燕”“黑枕綠啄木鳥四川亞種”“星頭啄木鳥”“斑姬啄木鳥”“灰鶺鸰”、“白額燕尾中國亞種”、“灰背燕尾中國亞種”“小燕尾”、“褐胸噪鹛”“棕頸鈎嘴鹛”、“紅頭穗鹛普通亞種”“白頭黑鹎指名亞種”“領雀嘴鹎”、“綠翅短腳鹎華南亞種”“黃臀鹎華南亞種”“紅尾霸鹟”、條紋山鹪莺……

戴維共記錄了53種鳥。對這一結果,戴珍感到非常驚訝。她在文章中還寫道:“其實我忽略了許多種鳥類,原因是由于文章篇幅限制,而另一部分的原因則是由于資料缺乏。我希望有其他的人能夠補充我的這一個鳥類名單,進而使得人們對這地區鳥類的認識也不斷地增加。我們目前還沒有真正的有關華西鳥類的書籍,是以我們也迫切地需要制作一本。”

四川發現 | 百年前,一個美國人在蒙頂山的觀鳥劄記

在戴珍的觀鳥報告中,除了嚴謹的科學描述外,還有妙趣橫生的描寫:“看見一隻又小又可憐的雄性北紅尾鸲在超負荷地工作,不停地喂食笨拙的幼年杜鵑鳥。由于當時聽到了一聲幼鳥的尖叫聲,我們在灌木叢驚訝地發現,有一隻體型較大的灰色鳥正打算着飛離出這片玉米地。這時,一隻忙着去喂食的北紅尾鸲進入我們的視線,那隻灰色的鳥是一隻杜鵑幼鳥,它現在正坐在玉米田中,發出同樣的尖叫聲,召喚它的父親快一些來給它喂食。這隻北紅尾鸲不停地來回奔波,大約每20到30秒的時間就會給杜鵑幼鳥帶來一小口食物。”

“7月23日,我們四人坐在一片樹林之下時,我們突然聽到了一陣輕輕的敲門聲,于是我們轉過頭去就發現了這一隻啄木鳥。這隻啄木鳥離我們沒有多遠,但似乎它也不怕我們,于是我們就坐在那裡繼續觀察了二十多分鐘。這隻鳥的頭部是紅褐色的,其眉毛處有一條十分顯眼的線。從其背後看過去的話,它有一些綠中帶黃,但翅膀位置看上去更為偏黃色。它的喉嚨處是白色的或是純白色的,但白色之中卻伴着黑點或是黑斑紋。它的尾巴的顔色似乎是中間是白色的,而兩邊則全是黑色的。我們在成都的時候也曾看見過或是聽見過這種鳥幾次。”

戴珍不僅觀鳥,還“觀”其他。

觀寺:通過對寺廟的觀察,她還看到了寺廟背後的”社會“。

“永興寺海拔約為3500英尺,位于西康省雅安的東北方向,距雅安直線距離4英裡。寺廟建于蒙頂山一側上某處平台上,面朝南,四周為茂密的古樹。但由于近幾年的戰争時期,大量人口湧入了華西地區,人們對木材和優質房屋的需求劇增,是以一些古樹最近都被砍掉了。但即使樹變少了,剩下的這些樹木也足夠成為鳥類的避難所了。寺廟的前方和下方有一片茂密樹林,樹林沿着一條小溪生長,一直延伸至了河谷處。從河谷朝下的東北方向則有一個平原,通往成都的幹道也正位于這平原之上;寺廟的南面也有個河谷,這條河谷蜿蜒曲折,一直通向雅州。”

“永興寺曾經把蒙頂山茶生意做得很火爆,它現在仍處于行業的中心位置。”不過,她遺憾地看到“寺廟已經破敗了,兩名僧侶吸食鴉片上瘾了,而且來寺廟香客也很少了。我們也想知道當地的人是如何惋惜這座衰敗的寺廟,如果友善,可開展一項有趣的調查,研究四川寺廟的産業和當地人之間的關系。”

“我和丈夫居住在二樓的房間,二樓條件很好,四面都有陽台,是一個準備功課和進行鳥類研究的絕佳場所。克魯克一家人則住在一樓的房間裡,他們的房間有一面對着美麗的寺廟花園,而另一面則對着餐廳和廚房。他們也經常跑上二樓來,和我們一同享用陽台。在二樓還有其它幾間房間,這些房間正對着前方的庭院;在寺廟最前方的大門上有一個狹窄的陽台,從那個陽台不僅可以觀察寺廟旁那些又大又茂密的樹木,而且還能夠透過這些樹林,一瞥山下方的河谷和遠處前方的平原。”

觀茶:“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在戴珍的眼裡,自然也看到了茶、看到了類似今天的“民宿”旅遊。

“在寺廟兩邊,一邊種了玉米,另一邊種了茶葉。山頂處還有一座寺廟,叫做蒙頂寺(即今天的天蓋寺)。在蒙頂山的山腰處有兩座寺廟,一是智矩寺,一是靜居庵,這兩座寺廟現在做旅館生意也做得如火如荼。”

觀景:“寺廟的背後是蒙頂山的山脊。在海拔4725英尺的蒙頂山山頂,可以俯瞰成都平原。如果天氣放晴,人們在永興寺中可以清楚地看見40英裡外的峨眉山。”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