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存活了6亿年的桃花水母,它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如今濒临绝迹

存活了6亿年的桃花水母,它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如今濒临绝迹

据报道,日前在云南曲靖市富源县,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专家们,在经过鉴定后,确认被称作“水中大熊猫”的桃花水母在当地现身,它们极其的珍贵,被称作“水中活化石”,诞生至今,已经有6亿年的历史。

存活了6亿年的桃花水母,它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如今濒临绝迹

什么是桃花水母?

1880年,在英国伦敦,有一位动物学家发现了一种从没见过的水母,它的直径不足2厘米,长满了触手,身上呈淡黄色,触手与伞部略带粉砂色,观赏价值极高。当时这名动物学家将它命名为“索氏桃花水母”。后来经过研究,发现这种水母分布非常广,欧洲、亚洲、美洲、大洋洲等温带地区,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1907年,一名日本学者在湖北宜昌也发现了桃花水母的身影,它是我国第一次发现的桃花水母。截止到目前,全世界一共发现11种桃花水母,其中除了上文中提到的索氏桃花水母,和1922年发现在日本的伊势桃花水母之外,其余的9种都属于我国特有,这次在云南发现的,是索氏桃花水母,虽然它分布很广,不过却濒临绝迹了。

存活了6亿年的桃花水母,它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如今濒临绝迹

100多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化石研究,发现大约在6亿年前,桃花水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它们是最原始的无脊椎动物之一,也是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前,地球上鲜少的物种。可以说,桃花水母为科学家们带来了有关地球生命发展史的宝贵资料,而且它成功躲过了多次物种大灭绝,是迄今为止现存最古老的生物之一。

存活了6亿年的桃花水母,它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如今濒临绝迹

这次是如何发现桃花水母身影的?

提到水母,可能很多朋友都认为它生活在海洋之中,不过桃花水母却是淡水物种,而且它对于水质的要求极高,你也可以将桃花水母看作是一个有着“洁癖症”的物种。这次在云南发现的桃花水母,最开始是一名市民无意中在家附近的水塘中发现了这群可爱的“水中精灵”,带回家后汇报给了当地的相关部门。

存活了6亿年的桃花水母,它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如今濒临绝迹

最终,经过专家的鉴定,才得知它们竟然是濒临绝迹的索氏桃花水母。而更加让人惊喜的是,紧跟着,在四川成都,竟然又发现了桃花水母的身影。根据《红星新闻》6月30日的报道,在成都某小区的水塘中,一位居民在里面发现了桃花水母,从他拍摄到的视频来看,这只桃花水母呈现降落伞的形状,在水中畅快的游动着。

在查看过视频,并且在现场检测后,研究者表示成都发现的也是桃花水母,不过至于它属于桃花水母的哪一种,还需要通过分子测序后,才可以给出答案。说起来,现有的11种桃花水母中,四川就有3种,分别是1939年发现的中华桃花水母、乐山桃花水母,以及在1984年发现的四川桃花水母,所以成都发现的桃花水母,身份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存活了6亿年的桃花水母,它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如今濒临绝迹

濒危物种为何会在小区中被发现?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有一个疑问,既然桃花水母如此珍贵,为何它们会出现在水塘中,甚至是小区的池塘之中呢?上文中我们提到过,桃花水母对于水质是非常挑剔的,而且它们既然是濒危物种,想要买到作为观赏品,或者是被人放生,这些都不太可能,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它们可能是在水螅体的时候,就已经藏身在这里了。

桃花水母的一生会经历两种状态,一种是体长仅为几毫米,肉眼几乎没有办法看到的水螅体,它们可以依附在石头、绿植等上面,进入到淡水环境之中,如果水质较差,它们就会一直休眠,等到环境水质都转好之后,才会发育成熟变成直径在2厘米左右的“水母体”。

存活了6亿年的桃花水母,它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如今濒临绝迹

所以,研究者认为,在云南和四川发现的桃花水母,可能都是最早以水螅体的形态,通过绿植等来到水塘之中的,而且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的多处人工池塘、人工湖甚至是水库中,也都曾发现过桃花水母的身影,虽然现在还不能证明桃花水母的出现,证明当地水质环境良好无污染,不过从桃花水母的挑剔程度来看,还是可以这么认为的。

存活了6亿年的桃花水母,它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如今濒临绝迹

下一步,科学家们准备继续对这些“水中大熊猫”进行妥善的保护和研究,一方面了解桃花水母所属的“腔肠动物”门的演化史,一方面研究它们和水质环境之间,究竟有哪些联系,期待这些“活化石”们可以带给人类一个满意的答案。

参考消息

《北京晚报》6月28日文章《桃花水母现身云南,诞生于6亿年前,堪称“水中大熊猫”》

《红星新闻》6月30日文章《罕见!珍稀生物“桃花水母”现身成都小区池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