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最长的一天》里,英、美、法等盟军用魏尔伦的诗歌作为摩斯密码,传递诺曼底登陆的讯号。
“秋天的小提琴,那长长的呜咽用单调的忧郁,刺伤我心。”
悲春,伤秋。异国也脱不了如此基调。但小提琴,却可以更丰富多元。
遂想起去年的一个秋天,周末,在长沙万家丽酒店开会。在不忙的空当,偷偷溜出来,打量这富丽堂皇的地方:有蜡像、壁画……电影院正播放李连杰版《精武门》的画面。
21楼,有一个小女孩在拉小提琴,她的妈妈守候在旁边,爷爷不时地纠正她。
她仔细地端详那一本厚厚的乐谱。当她渐入佳境的时候,她的家人由严肃变为轻松,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游客渐渐地多起来,小女孩忘我地独奏,陶醉在琴声之中。这与课堂上的封闭,应该是截然不同的一种感受吧?
我听不出是什么曲目。就像看不出小女孩是什么表情,冷漠?淡然?像有些剑客,眼中只有剑,她只有小提琴。
过了一会儿,她选择了一曲耳熟能详的《梁祝》,乐音丝丝缕缕,清晰而缠绵,如空中一对荡荡悠悠的蝴蝶。你很难想象一个八九岁的女孩子可以融入进去,很难判断到底是技巧还是自然地表达。
一曲毕,我忍不住与听众一起鼓掌。
她非常勤快,当我在回廊穿梭的时候,觉得琴声无孔不入,如泣如诉的声音慢慢地,慢慢地回荡,世界忽然安静了,或许是音乐让人产生的假象。
琴声是沙漏之中的沙粒,是时光的耳语。“月落满金盆,夜深闻私语。”彼时,月还在打盹,却有一种窃窃私语的感觉。
下午,树叶在风中婆娑,依稀有阳光漫空下来,一寸寸浸透我。我坐在大理石长椅上,开始觉得有了睡意。
大会依然在开,没有结束的迹象,像华灯初上夜未央。
我在睡梦中,觉得自己听到了某种乐音,像是从苍穹飘落,又像是从海平面缓缓升起,惬意极了,让人短暂地忘记忙碌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