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记者 杨义静)每年7月、8月,春玉米市场旺季时,我们可以吃到甜甜玉米。玉米的种植一般分为春夏两季,现在市场上的玉米是春玉米,夏天的玉米会在两个月后与你相遇。目前,夏季玉米的主要病虫害防治工作也已完成。
害虫对作物的危害很大,产量减少轻,收获重,有一种害虫叫玉米茧,是玉米最爱"咬"的玉米。数据显示,春玉米的降率在30%左右,减少10%,夏季玉米高达90%,一般减少20%-30%。
这种喜欢"咬"玉米茧,又称玉米钻心丝虫,是鳞片状的翅蛞蝓的一部分,一般背上有黄褐色,玉米茧或幼虫,会腐烂成玉米秸秆,造成玉米营养分布不均,生长不良,还能继续吃玉米叶片,最终让玉米死亡。
据北京植保站专家介绍,在中国,亚洲玉米茧和欧洲玉米茧有两种,它们有翅膀,表面很简单,其实它的幼虫到处都是农作物,除了玉米、高粱、小米、棉花、甘蔗、向日葵、水稻等都会成为它的祸害。
因为玉米茧对蛀虫钻蛀作为对玉米秸秆的危害,喷洒药物也很难接触到它,所以在杀灭它们时不小,大量使用农药也会导致农药残留超过标准。
利用生物捕食者消灭玉米茧是一种比较环保的选择,有一种生物天敌叫红眼蜂,虽然红眼蜂的体型还不到蚜虫大小的十分之一,但非常强大。
据市植保站专家介绍,红眼蜂是现代农林病虫害防治中年龄最悠久、应用最广泛、应用最广泛的卵类寄生蜂,其宿主范围广泛,主要用于农林作物鳞翅害虫的生物防治。目前,中国有4种红眼蜂可以大规模繁殖并应用于大面积地区,包括松毛虫红眼蜂,黄疸红眼蜂,玉米眼蜂和稻眼蜂。红眼蜂成虫在宿主(如玉米茧)卵中产卵,幼虫在宿主卵中进食,发育导致宿主卵死亡,从而达到消灭害虫前的危害。
市植保站专家肹喆表示,目前北京地区采用松毛虫红眼蜂防治第二代玉米茧,"一般我们在夏季玉米角口期,第二代玉米茧在高发期前释放,主要寄生第二代玉米茧蛋。市植保站将定期监测玉米茧的发生情况,在第二代玉米茧的高峰期前释放红眼蜂,确保"蜂卵相遇",使红眼蜂能够寄生到玉米茧卵中,起到预防和防控作用。
据悉,红眼蜜蜂在我国已有大量繁殖和推广应用,主要用于防治蔬菜、玉米、甘蔗、棉花、水稻等作物和一些森林果树害虫,在红眼蜜蜂的保护下,我们可以吃到安全健康的玉米。
新京报记者 杨一静
编辑:张淑轩 校对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