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海北部珊瑚礁千年发展模式"研究取得新进展

作者:蔡斯 说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边缘海海地质重点实验室珊瑚礁与环境记录组的陈自然研究人员,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赵建新教授合作,在《普通环境科学》上发表的珊瑚礁发育模式研究方面取得了最新进展。

"南海北部珊瑚礁千年发展模式"研究取得新进展

地球已经进入了一个以"人类活动显着改变地球系统"为特征的新时代 - 人类世。与远离大陆的海洋珊瑚礁相比,近海珊瑚礁除了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外,还受到强烈的人类活动干扰,其中大多数表现出急剧退化的趋势,即逐渐过渡到(或已成为)"边缘珊瑚礁"。西北太平洋(包括东南亚和南海北部)和大西洋加勒比海是世界上两个典型的地区,但对南海珊瑚礁的研究远低于加勒比海,主要是由于缺乏长期观测和历史资料积累, 这限制了对南海珊瑚礁退化和发展历史及其"原因"的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利用高精度的U-Th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技术,研究人员在南海北部彭州岛测量了约100个块状和分支珊瑚样本,分析了死亡的年龄和种类,揭示了近百年来珊瑚礁的进化历史,发现早在1950年左右就发生了珊瑚大量死亡和珊瑚礁退化。 早在现代观测被记录下来之前,并且恰逢"人类世的巨大加速期"。研究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南海北部珊瑚死亡的频率和程度逐渐增加,珊瑚死亡和群落崩溃的主要时间发生在1960年、1984年和1998年,珊瑚覆盖率急剧下降和优势物种变化等趋势变化。基于珊瑚死亡年龄的分布曲线,研究人员将珊瑚死亡高峰与过去50年中特定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冬季寒冷事件,厄尔尼诺高温事件)和人类活动(如捕鱼,海水养殖,农业开垦,旅游发展,基础设施)联系起来,并确定了"原因",表明该地区人类活动的破坏远远超过气候变化的影响。

此外,研究发现,陆地上(抬起)的古代珊瑚礁的沉积主要由鹿角珊瑚组成,其年龄自更新世晚期(3000年BP)以来一直分布,表明南海北部沿海珊瑚礁可能是数千年来鹿角珊瑚的顶级生态模型, 人类活动彻底改变了数千年来珊瑚礁的发展模式,并在"大加速"后的短短50年内逐渐"边缘化"了珊瑚礁。根据研究结果,研究人员针对休斯教授等人提出了"中国珊瑚礁缺失的邪恶问题",见休斯等人。2013年,保护生物学就如何有效保护和修复珊瑚礁给出了科学的答案和科学建议。

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6049,41476038),广东省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广州)团队项目(GML2019GD0206)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A030313142)资助。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龙伟 记者 李舒 广州日报 全媒体主编 李凤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