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志愿军鏖战砥平里,惨烈不输长津湖,一场情报失误导致的悲壮之战

作者:执笔读史

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联合国军大举进攻,在东线战场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起了横城反击战,几乎全歼了韩国第八师,重创了美国第二步兵师和其他几支部队,终于稳定住了局面。

就在横城反击战刚刚结束之际,志愿军司令彭德怀和副司令邓华又把目标定在了朝鲜中部的小村砥平里。

砥平里是一个山间小村庄,只有四五十户人家,面积不到两平方公里,距离东面的横城和西面的汉城都是80公里左右,离村子不远就是从原州到汉城的铁路,还有一条大路通向南面的骊洲,位置非常重要。

志愿军鏖战砥平里,惨烈不输长津湖,一场情报失误导致的悲壮之战

根据情报显示,在砥平里原来有四个营的联合国军,但是已经开始撤退,现在只剩一到两个营的美军。

彭德怀命令邓华率部阻击,不能让他们跑了,邓华计划以五个团的兵力包围砥平里,同时布置其他部队向砥平里东南方向和东面迂回,既防止敌人逃跑,又阻击增援。

具体的作战由第119师师长徐国夫指挥,开展前,徐国夫召集五个团的团长和政委开会,但是因为大家位置太分散,好多人都没来。

会议上第375团的副团长李文清说,我刚从砥平里那边回来,现在驻守邸平里的联合国军不是一两个营,而是美军第二步兵师下面的一个团,还有一个法国营,一共四个营的兵力,而且看样子也没准备撤退。

此话一出,大家都有点惊讶,这个情况跟预想的变化有点大。

但是徐国夫几经考虑,还是决定照原计划打,因为即使敌人有四个营,总兵力也不过三四千人,根据以前的作战经验,美军一旦面临被包围的威胁,就会陷入慌乱,准备突围,这样就可以在运动战中歼灭他们。

参加这次战斗的五个团分别是来自第119师的356、357团,第120师的359团,第125师的375团和第40军的军属炮兵42团,总兵力一万人出头。这五个团来自四支不同的部队,互相之间都不熟悉。

更要命的是,他们还不知道,现在在砥平里的联合国军除了李文清报告的美军一个团和法国营以外,还有一个野战炮兵营、一个炮兵连、一个高射炮连、一个工兵连和一个坦克中队,总兵力超过6000人,拥有21辆坦克、24门榴弹炮和51门迫击炮。

严重的情报失误,再加上指挥不畅,可以说,砥平里之战,从一开始就蕴含着巨大的隐患。

志愿军鏖战砥平里,惨烈不输长津湖,一场情报失误导致的悲壮之战

就在志愿军纷纷调动之际,砥平里的美军也意识到了危险,第23团团长弗里曼上校就提出来撤退,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将军表示同意。

就在他们准备动身的时候,一纸电令拍到不许撤退,务必死守砥平里,电报来自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上将。

李奇微之所以越级下令,就是因为他意识到砥平里这个地方现在至关重要,如果丢了不但美国第九军的右翼会暴露,联合国军的战线也会在这儿被撕开一个口子,很可能就会被志愿军抓住机会,打出他们最擅长的穿插迂回,这就危险了,所以必须死守。

同时,李奇微命令在附近的美军第38团、骑兵第5团和英军第27旅火速驰援砥平里,韩国第6师负责掩护。

这个命令一下,弗里曼也就断了撤退的念想,只好加紧准备防御,一门心思死守。

他围绕村子构筑了一道非常紧凑的环形防御圈,全长不到两公里,最外圈是一道深沟,里面布满了反步兵地雷和照明汽油弹,在沟的内侧还泼上水,制造出一道陡峭的冰墙。

按照常规来说,防御阵地都是步兵在前,坦克在后,好随时机动支援,现在防御圈太小,也用不着了。

他把20辆坦克全部布置在最前沿,跟步兵阵地交错排列,互相掩护,再营和营之间的结合部,还架上高射炮,增强火力,在防线后方布置的是指挥所、弹药库、野战医院和炮兵阵地,每门炮的备弹都在250发以上,非常充足。

弗里曼下令,全团只留一个连当预备队,其余都布置在一线,整个防御圈就像一个刺猬阵一样,静待志愿军的进攻。

志愿军鏖战砥平里,惨烈不输长津湖,一场情报失误导致的悲壮之战

1951年2月13号下午,就在志愿军部队分几路向砥平里前进的时候,炮兵第42团的几匹马突然受惊又跑又叫,暴露了目标,美军飞机马上开到,一顿狂轰滥炸,42团损失惨重,直接就退出了战斗,另外,375团也在路上遭遇了敌军阻击,行动受阻

与此同时,邓华得知情报不准,又调来了几个团的部队增援,结果更让人啼笑皆非,天还没黑第343团和第376团就分别报告说已经占领了砥平里,但是经过核对,发现他们都走错了地方,赶紧再往砥平里赶,所以当天晚上只有356团、357团和359团三支部队准时到达了攻击位置,发动了进攻。

一开始进攻还很顺利,联军外围据点很快都被扫荡一空,晚上11点,志愿军开始进攻环形防御圈,马上他们就发现这只大刺猬绝不是什么好啃的骨头。

这个团从不同方向发动了凶悍的进攻,几次渗透进阵地,有几次被击退,付出巨大伤亡也没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临近天亮,一发120毫米迫击炮弹恰好落在美军23团指挥部附近,团长弗里曼上校左腿被炸伤,阿尔蒙德马上派人接替弗里曼,但是被他拒绝,他认为这个节骨眼我不能走,必须继续指挥。

志愿军鏖战砥平里,惨烈不输长津湖,一场情报失误导致的悲壮之战

天亮以后,美国海空军各种型号的飞机纷纷开到,对防御圈周围展开了不间断轰炸,志愿军部队被炮火压制的抬不起头来,李奇微也亲自飞到砥平里给弗里曼打气。

随着夜幕降临,志愿军几支部队到齐,再一次从四面八方对砥平里展开了更加激烈的进攻。

战斗开始以后,每隔五分钟,美军火炮就齐射一轮,照明弹把阵地照得如白昼一般,联军各种轻重武器一齐开火,刹那间枪炮齐鸣,手榴弹、爆破筒和炮弹的爆炸声此起彼伏。

面对如此凶猛的火力,志愿军士兵没有退缩,而是展开了决死冲锋,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就踏着尸体前进。

14号午夜时分,战斗达到最激烈的白热化状态,志愿军攻克了砥平里南侧望美山的阵地,美军组织几辆坦克发动反击,但是没能成功。

志愿军鏖战砥平里,惨烈不输长津湖,一场情报失误导致的悲壮之战

法国营这边,战斗异常激烈,这个营是属于著名的法国外籍军团,外籍军团都是由非法国国籍的士兵组成,不过他们不是雇佣军,而是法国正规军的一部分,而且好多都是精锐部队。

有一个段子说法国人不会打仗,如果把法国人里的女人、矮子和外国人都去掉,法国就该亡了,这里女人指的是圣女贞德,矮子指的是拿破仑,外国人指的就是外籍军团。

法国营的营长莫克拉已经60岁了,中将军衔,是外籍军团里一位传奇人物,为了参加朝鲜战争,他自愿把军衔降为中校来当营长,他手下这些外籍士兵大部分都是二战老兵,全都不戴钢盔,而是扎着红色头巾,嘴里喊着口号“卡莫洛尼”。

卡莫洛尼是个墨西哥村庄的名字,当年外籍军团65名士兵在这儿跟墨西哥人打仗,全部战死,所以卡莫洛尼就成了一个代表外籍军团精神的口号。

法国营防守的是地形最复杂的一段防线,战斗开始以后,莫克拉命令拉响手摇警报器,刺耳的警报声响彻了夜空,很快志愿军就冲了上来,双方爆发了激烈的白刃战,几经拉锯这帮法国人依然死战不退。

眼看附近的美军阵地失守,克莫拉冲着退下来的美国兵喊,滚回你们的阵地上去,反正你也得死,不如死在阵地上。

随着战斗不断进行,无数的志愿军士兵从望美山阵地冲了过来,环形防御圈一点一点内凹,眼看就要被突破,就在这个时候,天亮了,这对于志愿者来说是最糟糕的消息,美军飞机马上就会飞到进攻,再一次不得不停止,联军部队在重重包围中又续上了一条命。

志愿军鏖战砥平里,惨烈不输长津湖,一场情报失误导致的悲壮之战

天亮以后,联合国军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驰援砥平里,美军第38团被志愿军阻击,前进无望,英军第27旅更惨,反被志愿军包围了,别说驰援了,自己都等着被救。

砥平里全村的希望就都落在了美军第五骑兵团身上,头一天晚上,他们被一座断桥拦住,修桥修了一夜,早上刚过桥就被两侧高地上的志愿军阻击,只好一个高地一个高地展开争夺,打到中午还是没怎么动。

团长柯罗姆贝茨上校受不了了,眼看离砥平里只有五公里,就是过不去,最后才决定其他的部队都不管了,自己亲自率领23辆坦克和160名步兵组成特遣队,冲向邸平里。

在一个叫曲水里的小村庄,特遣队遭遇志愿军顽强阻击,几辆坦克被击毁,坦克连连长阵亡,步兵也是伤亡惨重,柯罗姆贝茨下令不顾一切继续往前冲,最后在当天下午,他们终于开到砥平里的时候,已经只剩下19辆坦克和23名步兵,其中还有13个是伤员。

但就是这点人马,当砥平里的守军看到他们的时候就甭提多激动了了,跟看见耶稣下凡也差不多少。

志愿军鏖战砥平里,惨烈不输长津湖,一场情报失误导致的悲壮之战

天黑以后,天降大雪,联合国军士兵紧张地等待着今夜的战斗,结果等了一夜也没看见半个志愿军的影子,到第二天早上,经过侦查,他们才确定志愿军已经全都撤了,而且神不知鬼不觉,这让他们很不理解?

当进攻砥平里不顺利的消息传到后方以后,第39军军长吴信泉和第40军军长温玉成就跟邓华建议取消进攻。

邓华请示彭德怀,彭德怀经过研究,觉得即使再组织兵力,就算付出巨大牺牲打下砥平里也很难守住,更不用说以此为出发点在进攻了,于是同意撤退。

就这样,轰轰烈烈的砥平里战役宣告结束,砥平里战役规模不算很大,但是对于朝鲜战争的双方来说,意义都很大。

我们先看战果,此一战堪称志愿军入朝以来最大的一场失利,短短两天的战斗下来,伤亡、被俘和失踪就超过了3000人,单就第40军参加战斗的三个团,伤亡就高达1800多人。

359团3营官兵几乎全部伤亡,营长牛振厚在撤退的时候说什么也不肯离开遍布牺牲战友的阵地,最后是被人硬脱下来的。

119师357团团长孟灼华在汇报伤亡情况的时候,一度是泣不成声。

1951年2月的砥平里之战,虽然时间较短,知名度不高,但是论惨烈和悲壮程度可不输长津湖和上甘岭。

战斗结束以后,志愿军副司令邓华专门做了深刻检讨,这场战役最大的失误应该说就是情报失误,想要打好仗,情报是无比重要。

砥平里之战,也成为邓华心中之痛,他不仅在司令部作出深刻检讨,更是主动给志愿军司令部以及各军发电报,检讨了在作战指挥上自己错误,并表示承担责任。

志愿军鏖战砥平里,惨烈不输长津湖,一场情报失误导致的悲壮之战

今天回过头来看这些历史,那都是站在上帝视角在看,谁在哪儿,有多少兵马都一清二楚,但是当时如果没人知道敌人在什么地方,有多少人,有多少装备,准备干什么呢,一点儿也不清楚,这可能就意味着要多牺牲多少人的生命。

砥平里战役从一开始,情报就严重失误,导致参战部队准备极其不充分,配合也很差,最终失利,这确实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联合国军在这一战中共伤亡和失踪343人,其中法国营伤亡接近100人,但是美国人的数据统计一向有很大的问题,他们的计算伤亡人数的规则很苛刻又奇葩。

战斗结束后,李奇微再次飞到砥平里慰问部队,眼神透漏着一股的兴奋,他跟身边的人说,我们终于熬过来了,为什么这么说?

以前美国人打仗还都二战的思路,一旦部队要被包围,士气马上大跌,从指挥官到士兵,一门心思想的就是赶紧撤退,而志愿军最擅长的就是快速穿插打运动战,每次美军一撤退,就被志愿军的穿插部队沿路打伏击,每次都是损失惨重。

但是在砥平里,美军被包围以后不撤了,选择死守,这么一来志愿军火力不足,不擅长攻坚的弱点就暴露无遗,我们包围了敌人,但就是啃不下来。

从这一战以后,再有美军被包围,他们就不再着急跑了,而是坚守待援,利用火力优势,死磕拼消耗,这是志愿军最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砥平里战斗后来被美国人称作“朝鲜战争的葛底斯堡”,也就是转折点的意思。

志愿军鏖战砥平里,惨烈不输长津湖,一场情报失误导致的悲壮之战

美军防御阵型

砥平里战役结束后,彭德怀深知横城反击战只是暂时挫败了联合国军的进军,整个战场的态势并没有逆转,果不其然,仅仅四天之后,联合国军就再一次发动了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