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那个叫“阿甘快跑”的珍妮,一生都在跑,是为了什么?

作者:隔岸观娱

是珍妮叫阿甘跑,阿甘才真正意义上学会了跑。

也是因为跑,阿甘彻底摆脱了他的命运原本会给他带来的关于活着的几乎全部难题。

母亲给了阿甘生命和无尽的热爱与鼓励,珍妮的话,对阿甘的一生,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

但珍妮的人生,没有魔法。

珍妮的手里,没有法器。

珍妮的心,是无脚的鸟。

鸟一直飞一直飞,会死去。

所以,在珍妮总是跑总是跑的人生中,她偶尔会踮着脚,停下来休息片刻。

那个叫“阿甘快跑”的珍妮,一生都在跑,是为了什么?

珍妮为什么要跑?

为何一再离开,头也不回?

珍妮最初的离开,是从家里走出来,去学校,去阿甘家,去与阿甘爬到大树上玩耍一整天,只要离开,总能过着比在家里更好的生活,哪怕是一时半刻。

后来珍妮又从家里搬出来,住到祖母家。

她半夜经常从祖母家跑出来,翻墙,爬栏杆,到阿甘的小屋去和阿甘一起睡,阿甘在她身边,她能感到安全,温暖。

那个叫“阿甘快跑”的珍妮,一生都在跑,是为了什么?

上了大学后,珍妮和别的女孩住在宿舍里,她再次感到一种禁锢,一种被看见,一种哪怕自己是水却依然被某种绳索紧紧箍住的窒息,当她想要的不羁的自由和现实相悖,她头也不回地选择了她视为氧气的自由。她于是离开学校,到处流浪。

无根的野草,飘零不休。

珍妮从一地迁徙到另一地,从一个人身边经过,又到了下一个人怀里,但他们,都不是阿甘,相反,他们会让她在记忆里不断重复与过去父亲的相处模式。

她一次次努力逃脱,一次次又掉入已知的陷阱,就像猫总是在不知疲倦地让老鼠疲于奔命一样,珍妮内心的那个孩子,总是让她跑,也总是让她不断去重温去唤醒小羊坠入老狼的陷阱里无法动弹的那种绝望和痛苦。

仿佛只有那样,才能够确切地感知到,自己在活着。

只有流血,牺牲,推翻,重建,摧毁,才是珍妮人生的既定路径,一如某种诅咒一般。

那个叫“阿甘快跑”的珍妮,一生都在跑,是为了什么?

过了很多年这样的生活,珍妮已经被自己耗空,被那些她认识的人耗空,被生活耗空,她太累了,想停下来休息,或者说,想结束这动荡的,颠簸的,起伏不休的年年岁岁,她想到了死。但她心里的那个和阿甘在一起时温暖又踏实的小女孩又站出来想救她,在霓虹灯无尽迷茫无尽闪烁的车来车往的街道,她突然想到了一种一直以来就存在的可能性——简单平和地生活,以一种朴实的态度,退后一点,与生活握手言和,就像阿甘那样,简单自足,与人无尤,有何不可?

于是,珍妮回到阿甘身边。

她走到世界尽头,最终掉头,与其往外探索,不如向内自守。

那个叫“阿甘快跑”的珍妮,一生都在跑,是为了什么?

没有人在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什么,能要什么。

也没有人能在无人教授,自己空无一物的时候就具备过人的智慧,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或者,过早就找到活着的有效路径,珍妮如此,阿甘亦如此。

在阿甘身边的那些短暂岁月,是阿甘最快乐的日子,对珍妮来说,也是同样的。

在海洋之上搏击风浪,在逆流之中拼命向上,在喧嚣中寻求更深刺激,在流浪中以为四处可为家,到头来,反而是生命最初的那个地方,才是人的归宿,心的归宿。

珍妮在一次又一次的离开中,懂得了自己,也理解了自己,同时,她懂得了爱,也理解了阿甘的爱和自己的爱。

答案其实就藏在最初,那辆公交车上,珍妮说,如果你愿意,可以坐在我身边。

那个叫“阿甘快跑”的珍妮,一生都在跑,是为了什么?

可是啊,说了这句话之后的珍妮,面对同学对阿甘的欺凌,脱口而出那句:跑!

这话是阿甘一生的宿命,也成了珍妮一生的宿命。

它从珍妮口中发出,让阿甘去践行,后来,珍妮加入其中,一跑就是很多年。

只是,那么纯粹的阿甘,他的跑就是字面意义上的跑,而珍妮的跑,却是逃亡意义上的跑。

他们都想竭尽全力地跑,把一切甩在身后,解决当前之困。

但阿甘的跑,其实携带上了母亲和珍妮还有其他人,亦如他在战场上,跑了又回头救下伙伴。而珍妮的跑,就是要抛弃,要甩开,要隔绝,要剥离,要重生。

如果不是从旧有的躯壳里涅槃重生,其实人是不可能凭空创建一个新的人生的,没有道具,没有方法,没有具体的物质支撑,一切不过是转个圈,又从终点转回起点,像是物理学意义上的位移一样,什么距离都没有。

当然,也不尽然是如此,珍妮一生的跑,让她饱经沧桑,过早衰老,这些外在的东西其实是加速了珍妮回家的步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历练,成长,也是一次蜕皮脱壳的历劫。

那个叫“阿甘快跑”的珍妮,一生都在跑,是为了什么?

世间少有阿甘,但我们每个人,在某个阶段,却都是珍妮,甚至或许一生,都是珍妮,更为残忍的是,从来从来没有一个阿甘,始终在原地等待。

跑有用吗?

未必。

不跑会好吗?

不知道。

或许,经历就是所有一切的意义。

但愿我们,无论跑还是不跑,有还是没有阿甘,都能接受自己,爱自己,不管走多远,又在何时回头,都相信,那是最好的时候。

文字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