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探秘中国犀鸟谷:飞来“爱情鸟”,捧起“金饭碗”

作者:海峡网络

在山上,在茂密的森林中,有一种奇怪而珍贵的大鸟,因其头上有一个铜头盔形的突起而被命名为角鸟,形状像犀牛的角。

中国犀鸟大多生活在云南西部和南部,以及广西南部,有五种:双角犀鸟,冠斑犀鸟,白喉犀鸟,棕颈犀鸟和冠状头盔犀鸟。犀牛有"爱情鸟"的说法,雌犀鸟和雄犀鸟成对,遵循"一夫一妻制"制度,一旦雌性犀鸟受孕,就不会有洞,在里面繁殖下一代,雄鸟白天都在喂食雌鸟,夜守着洞,日复一日。

探秘中国犀鸟谷:飞来“爱情鸟”,捧起“金饭碗”

花冠皱纹头盔犀鸟

这五种犀鸟都可以在云南省德洪州市英江县的"中国犀鸟谷"观测到,双犀鸟和冠冕皱纹的盔犀鸟仅在颖江地区有稳定的繁殖地。颖江县素有"中国第一鸟类资源县"之称,享有"活禽博物馆"的美誉。除了犀鸟,这里还可以看到河燕鸥、灰孔雀、红腿小蟋蟀等国I、II级重点保护鸟类,是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

近年来,迎江县宣布建立铜墙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大应江国家风景区、云南迎江国家湿地公园三大保护区,划定"雷区",拉出"红线"。通过加强生态修复、科研监测、科普教育和重点地区经济林开发等措施,森林覆盖率从73.9%提高到76.06%。

探秘中国犀鸟谷:飞来“爱情鸟”,捧起“金饭碗”

云南省德洪州市迎江县的"中国犀鸟谷"

依托丰富的鸟类资源,迎江县采用"政协合作"的模式,建设观鸟特色村,规范观鸟监测点,规定生态休养期,开展跨界鸟类联合保护,举办"国际观鸟节",在全县形成"观鸟旅游"环境。鼓励群众以观鸟点为志愿者,从事餐饮、住宿等服务,当"观鸟"时,吃"鸟饭",赚"鸟钱"。

探秘中国犀鸟谷:飞来“爱情鸟”,捧起“金饭碗”

雄性犀鸟被描绘成觅食并返回喂养雌性婴儿期

这一变化,最直观的数字位于瀛江县太平镇石台村。曾经,这里由于地处偏远、雨量清澈,货物运输只能靠人骑马,经济基础薄弱,一度靠山吃山,刀火粗犷的路开辟了生产生活,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观鸟旅游发展后,当地农村人转变为"观鸟向导",村民设立了40多个观鸟点,每年接待2万多名观鸟游客,在观鸟旺季,每家客栈每天可带来500元至1000元的收入,收入大大增加。《石阶生态体验》还成功入选"美丽中国,我是演员"十大公众参与典型案例。(光明网记者 张家兴 蔡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