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次,京都长安的一些文人在一起聚会饮宴。酒过三巡,菜上五味,大家便天南海北地闲聊起来。有人说:“人的天性有异,有的人天生胆大,有的人天生胆小。”又有人说:“勇由胆生,胆大则勇猛,胆小财怯懦。”一个年岁稍大的说:“我可见过胆子大的人,漆黑的夜晚,敢从古冢荒坟中走过,气不喘,心不跳,真是......”
没等他说完,一个头戴方巾,身穿蓝衫,面色黧黑的儒生把手一挥,打断他的话,不客气地说:“这算得了什么?我的胆子比他大多了!”
“你?”大家从没听说过他有那么大胆子,都把目光转过来,疑惑地看着她。
他更来劲了,满嘴喷着酒气,把大拇指一伸,醉醺醺地说:“那当然!正因为我胆子大,人们才给我个外号,叫....叫大胆儒生!”
有的人被他的吹嘘唬住了,有的却不相信,说道:“胆大胆小,不能光凭嘴说,得亲试试。”
有人附和道:“对,光吹牛不行。”
儒生说:“那就试试吧。”
坐中有个人一直没说话。这时,他站起身,说道:“我有个办法,胆大胆小,一试便知。”
大家急问:“什么办法?”
他狡黠地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我有个远房亲戚,他家有所凶宅,夜里经常闹鬼,没人敢住,一直空锁着。”他指了指自言胆大的那个儒 生,说道:“这位年兄不是说自己胆大吗?你一个人若敢在里面睡一夜,我们便相信,若不敢,就是吹牛皮说大话,怎么样?大家以为如何?”
“如此甚好。”各位书生齐声赞同。
当天黄昏,吃过晚饭后,大家把那位自言胆大的儒生,领到一所空旷、阴冷的大宅院里,给他送来灯烛和酒菜,问他:“还需要什么东西?”儒生说:“我随身带着一把宝剑自卫,这就足够了,其余都不需要。”又吩咐书僮:“把我乘坐的驴子牵到厢房的空屋子里拴好,你们都请回去吧。”
僮儿把驴子牵到隔壁屋里,拴在柱子上。然后,大家走出院子,锁住街门,各自回家去了。
这所院子,其实并不是凶宅,只是因为长年没人居住,里面显得空旷、阴森,几案上积满灰尘,墙角结满蛛网,地上到处是狐鼠爬过的爪痕,确实使人感到阴森可怕。
这个自吹胆大的儒生,其实胆子特别小,怯懦害怕。只是大话已经说出,不得不硬着头皮前来。太阳落山以后,月亮还没有升起,夜色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天刮起了风,破窗户纸被吹得呼嗒呼嗒直响,昏暗的灯烛,被风吹得摇摇欲灭。他惊恐万分,不敢睡觉,手握宝剑坐在椅子上,两眼惊恐地盯着门口和窗户,生怕有什么怪物从外边闯进来。突然,龇溜一声,不知从什么地方钻出来一个动物,吓得他浑身一机灵,猛地拔出宝剑,正要刺去,那动物象闪电一样,从他脚下蹿出了门外。而宝剑却把灯烛碰倒,滚落到地上。他伸出瑟瑟颤抖的手去摸灯烛,摸了半天也没摸到。
这时,已是三更时分,月亮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升上天空。苍白凄冷的月光从破损的窗棂斜照进来,更增添了几分恐惧,他后悔自己不该说大话,真想立即逃离这座宅院,一门锁着,二来中途逃脱,岂不被人耻笑?他欲罢不能,继续留在这里,又实在害怕,真是进退两难,骑虎难下。他紧紧握着手中宝剑,惊恐不安坐在椅子上,耳朵竖朝老高,听屋里屋外有什么动静。突然,他看见衣服架上有个怪物在蠕动,犹如怪鸟在鼓动翅膀,翩翩欲飞。他鼓足勇气,仗着胆子猛然站起,抡起宝剑,没头没脑劈去那怪物劈去。只听啪的一声,怪物随即跌落在地下。他因为心里骇惧,不敢走上前去看那怪物到底是什么东西。依然手握宝剑,紧张地坐在椅子上。
很长一段时间,屋内屋外异常平静。大约到了五更时分,突然,院子里传来沉重的脚步声,踢踏,踢踏,走上台阶向房门走来。儒生吓得脑袋轰的一声,头上毛发竖起,浑身像筛糠一样瑟瑟颤抖,手脚也不听使唤了。那怪物走到门前,用力推门,没有推开,但从门旁的狗洞里伸过头来,“啊?”好吓人!黑糊糊的,像牛头马面,吐着长舌头,呼哧呼哧喘着粗气,着实狰狞可怕!他惊叫一声,趔趔趄趄向那怪物砍去。他刚站起,脚一软,像半截木头一样重重地摔倒在地上,宝剑从手中抛了出去。他怕那怪物钻进来吃掉自己,不敢去寻宝剑,连滚带爬地钻到床底下,蜷缩起身子,不敢发出一丁点声响。万幸的是,那东西并没有进来,他折腾了将近一夜,又累又困,便在床下睡着了。
天明以后,他的书僮及众文士打开院门进来,一眼便看见狗洞里有许多血迹和杂乱的兽毛。他们不知出了什么事,急忙打开屋门,见屋里没有了那个儒生,这下大家可慌了,忙分头四处去找。当他们发现儒生在床下时,不由发出了嘲讽的哄笑。儒生被笑声惊醒,急忙睁开眼,发现天早已大亮了,忙从床底下爬出来。大家问他昨天夜里怎么样?他添枝加叶把自己两次劈妖斩怪的“壮举”,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遍,俨然一副大丈夫的慷慨气派!
大家将信将疑,便到衣服架下去察看。一看,忍不住扑哧笑了!原来他 劈死的“怪鸟”,竟然是一顶草帽!因为破损了,被风一吹,来回晃动,好像鸟鼓动翅膀。大家又到狗洞前去看,他的宝剑扔在洞旁的地上,血迹从狗洞一直滴到隔壁一间房子里,大家前去一看,都捧腹大笑起来。原来,他说的“怪物”,正是他的驴子。快天亮时,骗子挣脱缰绳,跑了出来,头钻进狗洞,被他当作怪物吹了一剑。驴嘴被砍破,至今鲜血仍在流淌。
这位大言不惭夸口胆大的儒生,竟是如此的胆小怯懦,他们笑得前仰后合,站立不住,互相搀扶着走出了院子。
这位儒生因为受了惊吓,病倒在床,十多天以后才恢复过来。
本篇原名《京都儒生》,载太平广记第500卷。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