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山东有个叫张成的,年少时父母早亡,与哥哥相依为命。哥哥张青经营着祖上传下来的酒馆,供弟弟读书。
当地有个大员外叫田桥,看中了张家酒坊的好市口,想把酒坊的地皮买下来开当铺。张青不愿意,田桥就花钱买通县令,诬陷张青是土匪。张青拒不承认,可是县令将张青屈打成招,被判了秋后问斩,家产充公,酒馆自就被田桥霸占了。
张成在外地求学读书,听说哥哥被关进监狱,给先生告了假急忙往家赶。到了县衙他花钱买通狱卒,才到大牢里见了哥哥一面。哥哥对张成说:“我虽然是被冤枉的,但是你不要为我伸冤,这里的当官的都被买通了,你如果替我伸冤,他们也会把你害了的,你好好读书,将来中了功名在替我伸冤!”

张成表面上答应了哥哥的话,可是他怎么能置哥哥的姓名不顾,等到自己考取功名,哥哥早就被问斩了!于是张成就想进京去告状。可是京城路途遥远,他从没出过远门,走了一个多月,身上的钱花光了,竟还没走出山东,他只好一路乞讨,继续前行。
这天,张成走了一天,天色早就黑了,可是在山上哪有什么可以露宿的地方,一天没有吃饭,身上就一个好心人施舍的馒头一直没舍得吃。张成走着走着突然看见前面有一个破庙,他一下来的精神,速度快了一些,来到破庙张成刚找了个地方躺下,准备拿出馒头吃了好好休息,却听见从旁边传来呻吟声,张成起身查看,却见破庙里还躺着一位老者,张成过去将老者扶起来,询问老者怎么在这里过夜,老者说自己想去京城投奔儿子,不想遭遇了山贼,山贼抢了自己的钱财,还把自己给打伤了,走不动路了,只好在这里休息,还说自己已经两天没吃饭了。张成听后把馒头拿出来给老者吃了!老者也不推辞拿着就吃了起来!吃完说道;年轻人你怎么也在这里啊!张成就把自己的事情给老者说了!老者听后感叹不已。对张成说道年轻人好心有好报,你会如愿的!
两人又聊了一会,就都睡了!第二天张成醒来,却发现自己睡在石头上,那间破庙怎么也找不到了!张成也没有多想,就又出发了!又走了几天,张成走在一条大道上,迎面过来一帮差役。领头的一边敲锣一边喊:“路上行人听着,今日京里钦差王大人要从此路过,闲杂人等都给我躲得远远的。谁要是冲撞了王大人的轿子没你们好果子吃。”
张成听到心中暗喜,这可是天大的好机会呀!自己与其进京告状,不如就在这里拦轿喊冤。于是向前紧走两步,等轿子快到近前了,他大喊一声:“大人,冤枉呀!”队伍停下了,一个师爷模样的人走过来说道:“拦轿的是何人,赶快走开”
张成忙说:“小民张成,有冤情禀报!”说着,他把怀里的状纸拿出来,双手递上。师爷大怒:“大胆刁民,来人,把他乱棍轰走!”
这时,轿子里传来声音:“外面何事啊?”
轿子里的钦差大人,他这次回乡,不为别的,只因老父亲病逝,是回乡奔丧的。师爷回身说:“启禀大人,是一个乞丐在要伸冤。”
钦差大人听后诧异说道:“可是山东来的上京城告状的?”张成听到后也很纳闷钦差大人怎么知道自己是山东来的!不过他没有多想!于是磕头回答:小人正是从山东来告状的,还请青天大老爷给小人做主啊!
钦差大人听后让师爷把状纸呈上来!看完状子,就皱起了眉头。原来,钦差大人之前梦见了父亲,父亲对他说:“这一路上,你见到有从山东来拦路喊冤的,不管多着急赶路,都要停下来。”接着,父亲说了冤案的始末。此时钦差大人,看到状子,案情跟梦里父亲说的竟然一模一样,他觉得蹊跷,就吩咐手下把张成一起带走,等有空了再细问。
钦差大人连夜回到老家,这才知道,家里已在几天前发丧了。管家说:“老爷生前吩咐了,他死后只在家停灵三天,三天后不管您赶没赶回来,都要出殡。”
钦差知道父亲的心思,他这样做,是为了减少自己的麻烦啊
等处理完了家里的事,钦差马上来到张成的家乡,开案重审张青的案子。
这个案子也简单,真的假不了,钦差很快就问出了破绽。他当堂判张青无罪,酒坊归还张家;田桥诬陷良人,在县里为非作歹,判死罪,秋后问斩,与他勾结的县令革职查办
案子处理完,钦差回到老宅,又料理了几日父亲的丧事。这天,管家前来禀报:“大人,有人抬着食盒,带着一千捆冥纸,要到老爷坟头去祭拜呢!”
钦差心想:这一定是哪个官员得知了父亲的死讯,要来祭拜。烧几捆纸也没什么,可上千捆冥纸,这不是在贿赂自己吗?
钦差赶去坟地,见有一个人正在坟前大哭,仔细一看,正是拦轿告状的张成。刘墉问道:“你这是做什么?”
张成哭着说:“钦差大人,我这才知道,原来是您父亲帮我的,”
张成跟钦差说了自己的经过。 钦差一想,必是张成在那夜诉说,让父亲了解了冤情,这才给自己托梦……
钦差说:“如果你真心报答,就只在家父坟前烧三捆纸,算是礼尚往来,你说怎样?”
张成只好按刘墉说的,在坟前烧了三捆纸,便回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