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医药发展潮涌富春江

作者:中国中医药网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富春江上寻。”沿着清代刘嗣绾的笔触,这富春江上的仙境究竟是何地?

答案是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这座坐落在富春江畔的水城,自古名医辈出。几十年前,富春江码头上渔船往来,很多人慕名前来寻医问药。如今,踏着富春江青石板小路,也能嗅到淡淡中草药香,探寻橘井流芳的医者传奇。富阳曾经辉煌的中医药事业,在富阳区政府大力投入建设下,正以蓬勃身姿绽放出新的发展活力,中医药发展之河正汇入富阳发展的大江。

坚定的方向:公立医院引航发展

在富阳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蓝图中,公立医院中医药事业建设是一条明晰的主线,像大河的主干道,推动着富阳区中医药事业发展前行。

翻开富阳区政府中医药事业投入经费概况表,可以清晰看到区政府对中医药事业倾注的心血。2015~2019年,中医药事业费占全区卫生投入占比分别为11.16%、12.44%、11.06%、16.01%、15.81%。

富阳区中医院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腾飞发展。2019年,富阳区中医院中医护理门诊正式启用,18项中医护理技术从病区延伸至门诊,由资深专科护士坐诊,一开诊就吸引了区内大批“粉丝”。今年,富阳区中医院又率先从上海引进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在全区体检中进一步发挥中医体质辨识优势,独树一帜。同时,医院内儿科、肾内科、风湿科、糖尿病等24个专科专病特色林立,发展迅速,“你无我有”的中医特色成为区中医院独特优势。

为提升全区中医药服务质量,作为“龙头”单位的富阳区中医院带头对全区2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技术进行同质化管理。即使是常见的“三伏贴”,也由区中医院统一制作,规定同标同质贴敷技术,并对操作人员实施线上学习考核,让优质的中医服务下沉到基层。

在富阳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医药发展的活力也在富阳区的综合医院涌动。

成长于1957年的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如今已是医院的“明星”科室。早上刚8点,中医科主任楼银妹的诊室前已经排满了长队,她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在当地颇有名气。

“热毒蕴结是恶性肿瘤发病的病因、病机之一。治疗恶性肿瘤应用清热解毒类药物较多。”楼银妹说。因此,清热解毒的中草药是楼银妹治疗癌症的不二法宝。

“楼医生,我的中药吃完了,你记得帮我再开一些。”“中药贴敷让我原来肿胀的腿轻松了好多。”在病区,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为饱受病痛折磨的百姓带来了福音。

在富阳铺开的中医药发展蓝图上,以公立医院领航的中医药事业,正绘制着浓墨重彩的一笔,未来,它的笔触仍将继续。

不竭的动力:中医特色专科医院激荡新活力

在富阳区这条行稳致远的中医药事业长河中,一所所中医特色专科医院,像是汇入主干道的支流,给予大河一往无前的活力与激情。

2017年,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国家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帮扶政策,富阳中医骨伤医院对新疆阿克苏市人民医院开展医疗援助合作。2020年,阿克苏市人民医院与富阳中医骨伤医院再次签署为期三年的合作协议,有着180年历史,以“整体辨证、手法整复、杉皮固定、内外兼治、骨筋并重,动静结合、功能锻炼”综合治疗闻名的张氏骨伤疗法,在新疆声名远播。

孙晓是富阳中医骨伤医院援疆的一名医生,“一张白纸”是孙晓对阿克苏市人民医院骨伤科中医药应用情况的第一印象。此前,当地的百姓大多只能通过手术解决骨伤问题,孙晓带去的中医骨伤疗法,不仅费用低廉,且没有二次手术的疼痛和手术疤痕的烦恼,这样的好技术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

截至2019年,阿克苏人民医院通过手法整复治愈骨折患者1420例,贴敷治疗治愈患者1万余人。单个骨伤患者的治疗费下降90%,骨科住院患者中治愈率达90%以上,节约患者费用和医保资金约2222.3万元。成长于江南水乡骨伤科的“金名片”,已成为阿克苏人民心中的“金招牌”。

如今,富阳林立的中医特色专科医院,无不沉淀着几代中医人的心血与成果,“精专科”之路,体现的是富阳区政府对中医根苗的培植与呵护。

在富阳区北环路新区,总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的富阳中医骨髓炎医院已轮廓初现,这所拥有五代传承基因的中医特色专科医院,即将迈上现代化医院发展之路。骨髓炎医院院长周丽俊无不感慨:“从申请到拿地,前后只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

积年累月的沉淀赋予中医特色专科医院独特的优势,中医特色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形成互补之势,以富阳为半径惠及更多百姓。

丽水市松阳县72岁的杨阿姨忍受骨髓炎折磨已经14年,久治无效后,经人介绍来到富阳骨髓炎医院,在周丽俊独特的“清热解毒、补肾壮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大法的“克骨汤”系列方剂治疗下,仅用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杨阿姨就逐渐恢复了正常生活。

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在富阳,一个个身怀绝技的中医人,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每天都上演着“妙手回春”的真实事迹。一所所传承先人智慧的中医特色专科医院,为富阳中医药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坚固的河床:筑巢引凤夯实基层土壤

走在富阳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攒动的人群中,总能看到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他们是注入富阳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新鲜血液,是年轻中医人扎根基层的生动实践。

“作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富阳区在2019年底,就实现了全区2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富阳区卫健局局长蒋庆元介绍说。优良的基层条件,引来了毕业后的“金凤凰”。

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医共体高桥分院的陈涵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工作仅两年的她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中医师,还收到了患者赠送的锦旗。“张开嘴,看下舌头”,诊治中的陈涵一丝不苟,熟练的操作显示出极高的专业水平,她所开的方子,也常常受到患者肯定。

“这里能让我得到更多的锻炼,成长很快。”陈涵给出了自己扎根基层的答案。在大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刚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的张航,也准备在富阳安下自己未来的家,“完备的基层条件,能让我尽可能发挥所长。”张航说。

肥沃的成长沃土已经让求知的年轻人嗅到了未来的机遇,而土壤的松培却离不开富阳区对基层中医药工作的支持。

近年来,富阳区专门成立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高度重视中医药人才引进培育工作,不仅有大批经费支持,还会定期对基层中医药人员开展培训,培训率达100%。

除了有效的学习,基层也给了这些年轻人历练的好机会,2012年毕业的葛挺已经是富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秦望站点的站长,每天络绎不绝的患者,让以葛挺为代表的基层年轻中医药人,收到了满满的成就感。

投身基层的优秀中医人,像是一棵棵茁壮成长的白杨树,夯实了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土地,成为坚固的河床,承载着富阳区中医药事业发展之河,融入富阳区事业发展大江奔腾呼啸而去。

“未来,我们希望能实现‘浙江中医在富阳,全国中医看富阳’的目标,富阳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脚步不会停下来。”富阳区副区长孙洁说。(李娜 章关春 王慧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