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94年,大屠杀剧组赴日本选演员,一位老人写信反对:我不能接受

1994年11月,遵义的一家报纸发布了一条短消息,上面写着“《南京大屠杀》剧组赴日本挑选演员饰演松井石根,日本应聘者甚众,剧组难以定夺。”报纸发行一个星期后,有一位叫张学明的读者给报社编辑部写来了一封信。

在这封信里,张学明情绪激动地说道:“中国有10几亿人口,那么多电影公司,难道就找不出饰演松井石的人吗?”张学明进一步说道:“让日本人饰演侵华日军指挥官松井石根,再现屠杀中国人那惨绝人寰的一幕幕场景,我实在是接受不了,因为我痛恨日本人,痛恨那些杀人不眨眼的魔鬼!”

1994年,大屠杀剧组赴日本选演员,一位老人写信反对:我不能接受

在这封信的后面,张学明附上了几张纸,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字,这些字记录了他在南京大屠杀中死里逃生的悲惨一幕……

1937年春的一天,只有17岁的张学明挑柴进遵义城去卖被抓了壮丁。安排到第25军第103师何知重的部队当了一名看护兵。抗日战争爆发后,第103师和102师柏辉章部出黔抗战,参加了“八·一三”淞沪会战,上海沦陷后全军撤往河南。

南京保卫战前夕,南京卫戍司令官唐生智发誓要“与城共存亡”。为加强南京守卫,第103师被调往南京布防,负责中山门一带阵地的防务。为表示背水一战的决心,唐生智要求把沿江的船只全部拖走,拖不走的全部焚毁,切断南京守军的退路。

1994年,大屠杀剧组赴日本选演员,一位老人写信反对:我不能接受

日军进攻南京,没有正面决战,而是从三面层层推进合围。日军先攻占了南京周围的村庄,再一步步将南京封锁合围。南京保卫战仅仅打了一个星期就结束了,开战前宣称要与城共存亡的唐生智,在日军还未真正入城时就乘坐小火轮跑去了北岸。

最为要命的是,他在仓皇北撤的过程中,竟然没有及时下达撤退命令。但守城部队陆续接到撤退命令时,日军已经突入城中,军官们早已提前两三天撤离了南京,城内守军群龙无首,开始丢下枪支武器往南京下关一带溃逃。

城内十几万大军如潮水一般往外涌,在可怕的拥挤中,即使你的腿不着地,也会被人潮挤抬着走。人一旦倒下来,就会被当场踩死。当张学明等人冲到城门口时,二鬼子们早已经用机枪封锁了城门。张学明等人只好解开绑腿从城墙上吊下来,三五成群地朝江边跑去。

1994年,大屠杀剧组赴日本选演员,一位老人写信反对:我不能接受

江边的人群,此时也如蚂蚁一般聚在一起。惊慌失措的人们弄来门板、柱子做成筏子渡江,江边的建筑几乎全被拆毁,但仍然有很多人找不到片板可以渡江。张学明和几个弟兄运气比较好,他们在江边找到了两块门板,靠着这两块门板制作的简易筏子,他们渡江到了江心洲。当时天黑不辨方向,他们以为已经到了北岸,一个个困乏不已的人倒头便睡了。第二天天亮时,他们醒来才发现还未过江。

江心洲面积很大,上面大约有2000多散兵聚集在这里无人统领。为了逃得一条小命,他们不得不继续渡江。此时正值寒冬腊月,滚滚长江冰冷刺骨,渡江之人很多被冻死在江中,有不少人遭到日军军舰冲撞扫射死在江中,几乎没有人能侥幸渡江成功。

1994年,大屠杀剧组赴日本选演员,一位老人写信反对:我不能接受

渡江九死一生,很多人不敢轻易冒险,选择躲在江心洲上。他们每天在江心洲啃老百姓种的生包谷,夜晚住在草窝里。七天之后,江心洲上的包谷杂粮全部被吃光,房屋被拆光。一些居住在江心洲的老百姓逃了出去,他们逃到江南板桥时被日军俘获,日军从他们嘴里得知了江心洲有溃兵的存在。

两天之后,大批日军坐着军舰来到了江心洲,把洲上的1000多名溃兵全部押到了板桥。上岸后,张学明和溃兵们被押在马路边上坐着,一坐就是6个多小时。日军不给吃也不给喝,每个人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丝毫没有反抗的力气。一路上到处都是死人,一条小河的桥下尸体堆成小山,把河水都堵住了流不动,血流成河惨不忍睹。这些死人大多数老百姓,还混杂了一些溃兵。

接下来,他们被押到了一个荒凉的空旷地带,这个地方前面是铁路,后面是山。有经验的老兵马上察觉到了危险,大喊着让众人一起喊“我们愿意投降!我们愿意投降!”此时一些伪军架着枪逼迫所有人蹲下,没有蹲下的人被伪军们捡起石头一顿砸,一些人被砸得头破血流。

1994年,大屠杀剧组赴日本选演员,一位老人写信反对:我不能接受

就在众人都蹲下后,日军出现了。日军早就埋伏在了半山上,明白的人一看便知,日军要对他们这些手无寸铁的人进行大屠杀了。张学明个子小、年纪小,他站在人群中间,日军用10多挺机枪朝他们扫射,他随着一排排人中弹倒了下去。所幸的是张学明被尸体压在了中间,子弹没有打中他。

大约半个小时后,日军从山上下来检查尸体,发现还没有死的就用刺刀捅死,接着就用汽油往死人堆上浇,放火焚烧尸体。张学明被压在下面,他被压得喘息不过来,想要挪动身体。当他看到日军的一个个捅死活着的人时,吓得不敢再动弹。趴在死人堆里,他亲眼看到一个没死的人,全身被火烧着,他痛苦地跳入附近一个牛滚塘里,横着身子在里面打滚。身上的火焰是熄灭了,但他的命也没了。

日本兵来到了张学明的身边,发现他还有气息。张学明的身体被尸体压住,脑袋露出在外面。日本兵举起刺刀向他的头部连刺了两刀,一刀刺进下颈骨上,一刀刺入脖子正中,刀尖从口出来,鲜血流满了面颊,张学明当即昏死过去。

1994年,大屠杀剧组赴日本选演员,一位老人写信反对:我不能接受

不知过了多久,张学明才苏醒过来。他用尽全力爬出臭气熏天,烟雾弥漫的死人堆,目睹了尚未被烧死的人在火堆中呻吟挣扎,一些手脚被打断、双眼被刺瞎的人坐在地上哭骂,他们侥幸活了下来,却活得极为凄惨。很多人忍受不了痛苦,在摆脱死亡后又选择了自杀。

张学明大难不死,由于日军刺偏了方向,加上天气太冷血液凝固堵住了伤口,他侥幸保住了一条命。张学明没有放弃希望,他挣扎着爬过一座小山,见到前面有几户人家,每家每户门口都挂着“太阳旗”。

好心的老百姓救了他,给他带来一些止血消炎的土药,又给他送了一点吃的,又有好心的老百姓将他藏到了山上的防空洞里。第二天,老百姓又来给他送吃的,并让他赶紧到江边去,那里有船只可以过江。张学明拜谢了老百姓的救命之恩,辗转来到了江边。他在江边等了三个多小时后,才看到一条小木船划了过来。

1994年,大屠杀剧组赴日本选演员,一位老人写信反对:我不能接受

张学明挥舞双手喊救命,小木船上的人将他拉上了船。船划到江心时,他们撞上了日军汽艇。船夫们拼命划船,并巧妙地躲避日军的汽艇。刚刚划过激流,日军就开始向他们喊话,并用机枪朝他们扫射。小木船被打中了18个枪眼,好在幸运之神眷顾了他们,他们没有一个人受伤。船顺利抵达了北岸,他们刚一上岸,小船就沉入了江底。

后来,张学明沿途讨饭,途经全椒、合肥、舒城等地,行程1000多公里才到了部队,他接受了医生的治疗后才活了下来。南京大屠杀,张学明历经九死一生,终于逃得一条性命。他是数十万军民中侥幸的一位,他被刺穿了脖子还能保住性命,堪称奇迹中的奇迹。解放后,张学明老人在遵义乡下务农,平平淡淡地过起了日子。但他从未忘记当年的生死经历,更没有忘记对日军的痛恨。

张学明老人的经历令人气愤,令人感到心痛,他是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活证据。当他得知拍摄南京大屠杀电影要去日本选演员时,再次想起了自己的遭遇,于是气愤地给编辑部写信,表示对此举的抗议。张学明老人的抗议得到了重视,影片最后没有让日本人饰演松井石根。

1994年,大屠杀剧组赴日本选演员,一位老人写信反对:我不能接受

历史不容忘记,也不能忘记。1995年上映的《黑太阳南京大屠杀》是一部优秀的电影,记录了日军在南京的种种暴行。对于影片的成功,张学明老人说:电影始终是虚的,没有被刺刀刺穿脖子,你就不知道那种痛有多深,那种恨有多浓,你就别劝我说忘记,这一生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