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徐志摩亡故后,陆小曼断了经济来源,为何活得依旧滋润?一二三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孤身搭乘飞往北平的飞机。外面日光明媚,天气尚佳,但他的心头却有难以排解的阴霾。

途中,由于大雾突起,飞机不慎发生坠毁。当晚,大雨倾盆,似乎也在哀悼天才诗人的早逝。

随着飞机坠毁的消息传来,整个文艺界为之一震,就连当时在文坛上与之互掐的鲁迅都把报纸拿起来放到眼前仔细端详再三,一声哀叹。

徐志摩亡故后,陆小曼断了经济来源,为何活得依旧滋润?一二三

他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的一个名叫硖石的镇子,本名徐章垿。后来在他出国留学时,父亲徐申如给其更名为志摩。

作为老徐家的长子,他可是妥妥的“富二代”,打小生活极为优渥,徐家上下视之如珍宝,放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金庸是他的姑表弟,琼瑶是他的表外甥女,就连钱学森与他都有着不近不远的亲戚关系,家世十分显赫。

而他也是自幼聪慧,悟性极高。年满十四岁时,他像脱离樊笼的小小鸟,迈着自由的步子,哼着小曲独自前往杭州求学。

徐志摩亡故后,陆小曼断了经济来源,为何活得依旧滋润?一二三

那一年是1910年,他成功考入杭州府中学堂,和日后名声响亮的郁达夫等人成为同窗。

由于酷爱文学,年少的他便写下了他人生第一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这篇论文就是《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

在他看来小说之于社会,犹如饭之于人,是同等重要的粮食,“宜竭力提倡之”。

郁达夫曾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写到,那时候要说我们班最牛的同学,还要数徐志摩了。那个整日戴着个金丝边眼镜儿的家伙,上课不听课居然还次次考满分。

1915年,毕业后的徐志摩接着考入现在的上海理工大学就读。在上海,满腹经纶的翩翩公子很快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其中就有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

徐志摩亡故后,陆小曼断了经济来源,为何活得依旧滋润?一二三

秉着先下手为强的观念,张润之立马找到徐申如说明来意,两人就这样敲定了徐志摩与张幼仪结婚一事。

而那时候,年龄只有15岁的张幼仪,不知道的是,这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让她受尽了委屈。

后知后觉的徐志摩被迫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在看过张幼仪后,他的嘴角不自觉地下撇,颇为嫌弃。

这种嫌弃使得他在两人结婚之后,除了被父亲下死命令去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几乎不怎么搭理张幼仪。

就这样,两个年轻人被铐上了婚姻的枷锁。而这,似乎早就为令人后来的不幸埋下了伏笔。

徐志摩亡故后,陆小曼断了经济来源,为何活得依旧滋润?一二三

后来他带着已经结婚的妻子出国留学,但不幸的是,两人很快于1922年离婚。

离婚后的张幼仪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放弃或者说不管不顾徐志摩的双亲,而是一有空就过来伺候两位老人。

在徐志摩罹难后,为了不让徐志摩的著作被埋没于时光纵横里。一个女人四处奔走策划,最终才使得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得以出版问世,让世人见识到了那个男人斐然的文采。

她表示,“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徐志摩亡故后,陆小曼断了经济来源,为何活得依旧滋润?一二三

1920年,时值23岁的徐志摩在英国的伦敦,遇到了这一生的“白月光”,也就是16岁的林徽因。

说起两人的相遇也是十分有趣的,据说当时林徽因见到徐志摩的时候,脱口叫了声“叔叔”,这让准备搭话的徐志摩十分尴尬的挠了挠头。不过,很快两人就相熟了。

他被这个小女孩的一颦一笑所吸引,他好像陷入了爱河难以自拔了。尤其是在看到,林徽因用纯正的英语朗读拜伦、雪莱的诗的时候,他彻底地迷失了,他觉得这就是他想要的爱情。

而对于这个16岁的豆蔻少女来说,徐志摩身上所散发的这种魅力也是难以阻挡的。无论是徐志摩俊逸外貌,亦或是他那热烈的目光,都吸引着她。

徐志摩亡故后,陆小曼断了经济来源,为何活得依旧滋润?一二三

在他逐渐展露的诗人才情下,年少的林徽因体会到了浪漫的感觉。

一次,两人在康桥河边漫步时,他终于按耐不住自己的情感,他很激动,也很紧张,他觉得他一定要让面前的这个女孩知道自己的心声。

他深情地对林徽因说:“和你在一起时,我的脑子里全都是诗句,我以后要做一个诗人,一生一世都要为你写诗!”。

一瞬间,林徽因感觉自己的心被什么东西撞到了,“咚咚”开始快速跳动。

然而,康桥河边的这番对话注定是没有结果的。彼时的他似乎忘记了,他尚有张幼仪这个妻子,以及一个刚刚降生的孩子。

徐志摩亡故后,陆小曼断了经济来源,为何活得依旧滋润?一二三

而他这番表白,让年幼的林徽因辗转反侧,似是激动,似是忐忑。于是,林徽因将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父亲,林长民听后有些着急了。

好家伙,我把你当忘年之交,你居然惦记着我的女儿!不行,绝对不行,徐志摩可是有妻室的人。

隔日,林长民就替女儿给徐志摩写了一封信:“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为答”。然后便带着女儿悄然回国去了。

在知道林徽因走了之后,他感觉自己的心也跟着跑了,只留下满满的失望。日子就这样熬到了1921年,这一年在狄更生的引荐下,他被特招进入剑桥读书。

徐志摩亡故后,陆小曼断了经济来源,为何活得依旧滋润?一二三

在此期间,他受到了欧美浪漫主义的熏陶,这也对他之后所作的系列诗产生重要的影响。

同时,他似乎也想明白了一件事。林徽因之所以跑,可能是因为他有家室,这种想法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他。

于是,在1922年,他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毅然决然的与张幼仪离了婚,也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博士学位。

那一刻他满脑子浮现的都是林徽因的身影,他想快点回国去告诉他这个消息。然而,就在他拿着离婚书要去找林徽因的路上,他却听到了林徽因与梁思成订婚的消息。

或许是命运的捉弄吧,那一刻他的脑袋一片空白,手上紧紧攥着那纸离婚书。

徐志摩亡故后,陆小曼断了经济来源,为何活得依旧滋润?一二三

多年以后,当林徽因给儿女们提到这一段往事的时候,她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1928年3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渥太华正式登记结婚。那天,梁思成不敢相信的对林徽因说:“我只问一次,以后也不会再问了,为什么是我?”

而林徽因则浪漫而又深情地回答道:“答案很长,我需要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了吗?”。

徐志摩亡故后,陆小曼断了经济来源,为何活得依旧滋润?一二三

这边,伤心欲绝的徐志摩在听到林徽因许配给了梁思成的消息后,即便再如何痛不欲生,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白月光只能永远成为心底的白月光。

而他也在不久后结识了第二任妻子,也是最后一任妻子——陆小曼。

他与陆小曼结识的时候,内心的空虚、死寂被陆小曼的火热彻底点燃,干柴烈火,一发不可收拾。这恰恰应了那句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而陆小曼那时候还是人妻,丈夫就是徐志摩的好友王赓。为了彻底和他在一起,陆小曼也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与王赓离了婚。

但是这份超越世俗的爱情,注定是不会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祝福的。

徐志摩亡故后,陆小曼断了经济来源,为何活得依旧滋润?一二三

而即便如此,两人还是结婚了。当然啦,虽然梁启超也是不大喜欢这样的女子,但是碍于师徒情面老梁还是出席了此次婚礼。

最后,老梁更是以“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人最后一次婚姻”作为贺词。

由于陆小曼出身富贵人家,两人结婚后,陆小曼依旧不改以前大手大脚花钱的毛病。

要知道,为了和陆小曼结婚,徐志摩彻底与家里闹掰,而这两年的积蓄完全招架不住陆小曼的消费。这可怎么办呢?

好在咱还有文采,于是他开始在北平各大高校兼职授课,每月收入颇为不菲,大概有500多块大洋。当时20块大洋就足以维持一个普通家庭一个月的开支了。

徐志摩亡故后,陆小曼断了经济来源,为何活得依旧滋润?一二三

而就是这样的收入,都几乎不能承担得起陆小曼的消费。可以说,陆小曼已经成为他的一个负担和累赘。

也许,这一次是真的爱了,爱的一往而深,爱的难以自拔,徐志摩只能拉下脸到处找人借钱给陆小曼花。

由于两人相隔两地,为了能够时时刻刻见到陆小曼的身影。他自然是希望陆小曼能够过来找他,但是陆小曼始终不愿北上,离开上海。

于是,他只能两地奔波,身心俱疲,但他始终没有放下陆小曼。即便,后来陆小曼沾染了鸦片。

徐志摩亡故后,陆小曼断了经济来源,为何活得依旧滋润?一二三

而在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没了经济来源,但是由于鸦片折磨,七年后陆小曼和翁瑞午走到了一起。

不过这时,陆小曼却拒绝翁瑞午抛弃妻子,而与自己结婚。在陆小曼的心里,那个去世七年的男人,才是他唯一的丈夫。

在她的卧室里,依旧默默挂着徐志摩的遗像,用以祭奠的鲜花也是时时更换,保持新鲜。

正如她在致志摩挽联中说:“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

徐志摩亡故后,陆小曼断了经济来源,为何活得依旧滋润?一二三

那场葬礼亲朋好友去了很多,她只记得黑压压的人群,以及无数鲜花环绕的他的相片,她站在那里孤独得像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嘴里念叨着:“志摩,死了。志。”。

说着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掉出来。多年后,再次回忆起这段场景,她的心里依旧泛起阵阵涟漪,一切尽在不言中。

晚年时,陆小曼垂垂已老,却终于成为了上海画院的专业画师。历经千帆之后,陆小曼终于实现了亡夫对自己的期盼。

徐志摩亡故后,陆小曼断了经济来源,为何活得依旧滋润?一二三

男子见佳人美色而动容,女子见男子俊俏而动心,皆是颠簸不破的道理。他这一生追求着爱,自由和美,他一直渴望遇到一个可以集三者于一身的女子。

然而,多情总被无情恼,却道无情亦有情。人世间的情爱大抵逃不过,观海者难为水,痴心者难为情。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悲欣交集皆蕴含着不可名状的大道自然。

年轻的他走了,正如他诗中所言:“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