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杂谈#

建议复映此片。尤其是当年3000万成本制作的电影,仅收回票房452万。太不公平了,这样一群优秀的电影艺术家,不应该被市场如此对待。
或者说,我们应该给市场一个再次发现《大明劫》价值的机会。
明末乱世,人命贱如蝼蚁。
死人,到处都在死人。
官军和起义军打仗死人
百姓家里死人
官军火并死人
士兵病死
百姓病死
值得一提的是,吴又可探访病亡村的这一场景,着实拍出了恐怖片的效果。电影用国产片少见的对大量惨死进行直白、细致的描写,给观者带来很浓厚的压抑感。
医生殉职
大规模的死人,令观众很伤感,很压抑。
同时,影片也用许多的场景,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顽疾。
秀才被逼造反
地方势力拥兵自重,不受中央节制
粮库里装的是沙石
士兵的武器无法使用
军中高级将领也在想方设法搞钱
一条死人的线,和一条社会顽疾的线,交会在两场宴席里。
孙传庭去吃当地豪强的酒,向他们募集粮饷。
孙传庭要10万两,大户们各个哭穷。
放错了,是这一张
是啊是啊,我们都没钱。我们能拿出来给大明朝续命的银子,只有五百两,一百两,五十两……
但是我们拿来孝敬您孙督军的银子,可是堆成一座小山哟
问题来了,为什么大户们宁愿花钱孝敬孙督军,也不愿意向朝廷上缴分内的税款呢?
因为天下虽然明面上是你朱家的,但实际上早已是各地豪强的私产了。和你崇祯皇帝没有关系,和天下百姓更没有关系。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我来出钱,拯救你的朱家王朝呢?
孙传庭一开始还想走程序,找证据。
结果胳膊拧不过大腿,证据被一把火烧掉。
孙传庭对体制抱有幻想,而现实令他绝望。
而绝望的孙传庭,完成了本片最有意义的蜕变:
他人物形象里的革命性被激发出来了。
一刀,干净利落,抹了大户的脖子
在此之前,观众看了无数的死人,压抑已久的心情在此刻痛快地释放。
毫不拖泥带水的一刀,不跟你宣读什么判书圣旨。
抹脖子。不抹脖子,什么事都做不了。
孙传庭抹的不是大户的脖子,他抹的是大明朝的脖子。
大明朝就是无数个大户豪强和一个豪强头子崇祯皇帝的私产。
他们创立了一整套的制度、流程、律法、规矩,来维持自己锦衣玉食的生活。
而无数的可怜百姓仅仅是为了活下来而相互厮杀。
孙传庭不是共产党,没有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批判现实,喊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
但是他意识到,拯救大明王朝的方法,就是去抹大明王朝的脖子,砸烂大明王朝的规矩和法律。
大户有钱,我抢大户;患病的士兵是累赘,我就把他们全部烧死。
规矩和律法已经束缚不了孙传庭了。
他从官军变成了穿着官军军服的闯军。
矛盾吧,滑稽吧,可笑吧,而这就是现实。当现实矛盾滑稽又可笑的时候,给人带来的就是深深的悲凉与苍白的无力感。
大明朝焉能不亡啊?
至于说吴又可,他从头到尾都是伟光正。与其说是人物塑造偷懒,不如说是总得有这么个人物,来给观众一点积极的念想吧。
告诉大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的生命总是会蓬勃生长的。
踩着官军尸体而过的,不也是象征着新王朝新力量的闯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