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太难为自己了,无知者无畏!今天就把邓丽君、单依纯搁在一起侃竟敢探讨天赋?你是谁啊?胆太大啦!我也是没辙,处于半疯状态。邓丽君单依纯

作者:大乌迪尔

纵观当今流行歌坛,

唱的最好听、最舒服、最魂牵梦萦

最不可思议的、最可遇不可求、最无法复制的、最具审美价值的、最不好评述的,

卓越级大唱将,是谁?

回答正确,满分!

太难为自己了,无知者无畏!今天就把邓丽君、单依纯搁在一起侃竟敢探讨天赋?你是谁啊?胆太大啦!我也是没辙,处于半疯状态。邓丽君单依纯

在华语歌坛,气声唱法的符箓,被她牢牢嵌入所有歌迷的心中,失魂落魄者不计其数。她已入化境、登峰造极;

在华语歌坛,把传统戏曲的混声技巧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自己的流行唱法中,达到高低贯通真假无痕,是假声真唱、真声假唱的开山鼻祖;

在华语歌坛:气声咬词、字里藏音、吐字,过腔,收音、归韵等均为情感切切、甜意绵绵的情歌绝唱,巅峰至尊者;

在华语歌坛:过腔得宜,音膛相聚,"如贯珠"、"无磊块"、"善过度"、"上下无碍"、"内里声",此乃天降仙音;

在华语歌坛:天际之处,一位十九岁的妙龄少女正欢跳轻灵地跑来,其禀赋十之八九,待到达之日,定不负众人所期,集悦耳、熨心、疏乏、美聆之大成者,再续神界仙音----她,单依纯。

幸也,华语乐坛;幸也,不枉百年。接踵而至是吾等迷音恋音之修炼大果。

邓丽君女士已仙逝,但其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耳边不时传来“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你的笑容这样熟悉我一时想不起,啊,在梦里。”

最令人痛惜的是,她一直没能到访过大陆,我们没能亲眼、亲耳......

昨天,我反复听了单依纯演唱的《照片》《在夜里跳舞》《续写》《别问很可怕》《不值得》五首歌。试图想发现点什么,可一无所获。

是想找到邓丽君的影子?不全是,因为她俩的音色不同;试图找到她正一步一步走来的原因?也不像,因为我们即使找到了也无法拦住她前行的脚步;那我到底在找什么?

太难为自己了,无知者无畏!今天就把邓丽君、单依纯搁在一起侃竟敢探讨天赋?你是谁啊?胆太大啦!我也是没辙,处于半疯状态。邓丽君单依纯

天赋!

两个人共有的天赋!

邓丽君八岁初登舞台,跟随父亲的老战友李成清(二胡演奏员)学习黄梅调、传统京剧、流行小曲的演唱,13岁左右开始正式接触声乐训练(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民歌)。一年后,邓丽君自金陵女中休学,加盟台湾宇宙唱片公司。9月初,邓丽君就推出第一张唱片《邓丽君之歌—凤阳花鼓》,正式开始了职业演唱生涯。邓丽君女士的天赋从这一时期就全面暴露出来,由于学习了滩簧腔的“垛句”,字多腔少,前后呼应,节奏紧凑整齐,顿垛叠换,层次分明,极富推动力,既能在唱段中调节节奏,又完美地掩藏住“气口”痕迹,使她在后期的流行歌演唱中,能一以贯之地表达出超强的流畅性。我们听过她无数的歌曲,最强的记忆点便是顺畅、韵律感强,换气点似乎都被藏在不知不觉中或是情绪的抒发里,久而久之你甚至还特别期待她的换气声出现,因为那里的魅力无以言表。这是一个歌者对声乐的自然感悟,只有天分极高才能调动起所有技巧的融合输出。尽管学习戏曲演唱时间很短,但感悟力、领悟力超群,这让邓丽君女士受益无穷。我们完全可以在她早期演唱的歌曲中,找到黄梅调、昆曲、越剧等戏曲韵味的影子。仰仗天赋异禀,21岁的邓丽君在如日中‬天的辉煌时期选择去了日本。

太难为自己了,无知者无畏!今天就把邓丽君、单依纯搁在一起侃竟敢探讨天赋?你是谁啊?胆太大啦!我也是没辙,处于半疯状态。邓丽君单依纯

那个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岛屿,当时正处在亚洲流行乐高速发展的上升阶段。由于天然自带中华传统演唱秘籍,再辅以欧美流行乐的熏陶,芳年华月的邓丽君能量集中大爆发,她几乎在一夜间就增添了腔体共鸣效果,将之前发声位置靠前的唱戏形态瞬间调整为向上向后,提供了头腔、鼻腔、咽腔三位一体式的混响声效,而留给胸腔的共鸣不明觉厉地衍生出一种全新的气音。特别是在声带的闭合运动中、由气息发出的力量激荡出来的真假混声逐渐进入到浑然一体的绝妙境界。所有人都惊讶,怎么会如此不可思议?她的高音变得更加清亮通透,她的中低音更加婉转柔情。究竟发生了什么?

元·燕南芝庵《唱论》中曾曰:声有四节“起末、过度、揾簪、攧落”。即声要圆熟,腔应彻满,字、腔、韵、律贴合自然,无影无痕,罩之情真意切方为善歌之人。我等平庸之辈想要达到邓丽君的演唱境界真得势必登天,只怕要祈拜佛祖加持保佑啊。

太难为自己了,无知者无畏!今天就把邓丽君、单依纯搁在一起侃竟敢探讨天赋?你是谁啊?胆太大啦!我也是没辙,处于半疯状态。邓丽君单依纯

天赋,这就是天赋。谁能想到,一个台湾国民党军“康乐队”里拉二胡的无名小辈李成清竟然在推三阻四的帮衬下,挖出了一位亚洲天后。这也是上天的造化,没什么科学依据可查,简而言之碰巧了,天才往往就在你的身旁,只是没被你发现罢了。

首次进入到公众视野,是2020年的《中国好声音》。她演唱的《永不失联的爱》引起轰动,至今也搞不清楚,为什么这样的一首稀松平常,起伏像抽风似的、副歌如推车上山一般的平平常常不起眼的一首歌能引起万众模唱追捧?据说当日的点击量就高达几百万,音源成绩更是一泻千里。

中国戏剧影视中有句名言:戏不出彩当有人救,好演员是可以救戏的。没错,单依纯的演唱拯救了这首濒于没落的歌,并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

那么她是怎么做到的?

(十一假期,明天再续,谢谢关注。今晚番茄台21:05《我们的歌》聆听单依纯的演唱,大家去感受一下,再看明天我侃大山,对照着琢磨定有收获)

太难为自己了,无知者无畏!今天就把邓丽君、单依纯搁在一起侃竟敢探讨天赋?你是谁啊?胆太大啦!我也是没辙,处于半疯状态。邓丽君单依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