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難為自己了,無知者無畏!今天就把鄧麗君、單依純擱在一起侃竟敢探讨天賦?你是誰啊?膽太大啦!我也是沒轍,處于半瘋狀态。鄧麗君單依純

縱觀當今流行歌壇,

唱的最好聽、最舒服、最魂牽夢萦

最不可思議的、最可遇不可求、最無法複制的、最具審美價值的、最不好評述的,

卓越級大唱将,是誰?

回答正确,滿分!

太難為自己了,無知者無畏!今天就把鄧麗君、單依純擱在一起侃竟敢探讨天賦?你是誰啊?膽太大啦!我也是沒轍,處于半瘋狀态。鄧麗君單依純

在華語歌壇,氣聲唱法的符箓,被她牢牢嵌入所有歌迷的心中,失魂落魄者不計其數。她已入化境、登峰造極;

在華語歌壇,把傳統戲曲的混聲技巧恰如其分地運用到自己的流行唱法中,達到高低貫通真假無痕,是假聲真唱、真聲假唱的開山鼻祖;

在華語歌壇:氣聲咬詞、字裡藏音、吐字,過腔,收音、歸韻等均為情感切切、甜意綿綿的情歌絕唱,巅峰至尊者;

在華語歌壇:過腔得宜,音膛相聚,"如貫珠"、"無磊塊"、"善過度"、"上下無礙"、"内裡聲",此乃天降仙音;

在華語歌壇:天際之處,一位十九歲的妙齡少女正歡跳輕靈地跑來,其禀賦十之八九,待到達之日,定不負衆人所期,集悅耳、熨心、疏乏、美聆之大成者,再續神界仙音----她,單依純。

幸也,華語樂壇;幸也,不枉百年。接踵而至是吾等迷音戀音之修煉大果。

鄧麗君女士已仙逝,但其音容笑貌仍曆曆在目,耳邊不時傳來“在哪裡,在哪裡見過你,你的笑容這樣熟悉我一時想不起,啊,在夢裡。”

最令人痛惜的是,她一直沒能到訪過大陸,我們沒能親眼、親耳......

昨天,我反複聽了單依純演唱的《照片》《在夜裡跳舞》《續寫》《别問很可怕》《不值得》五首歌。試圖想發現點什麼,可一無所獲。

是想找到鄧麗君的影子?不全是,因為她倆的音色不同;試圖找到她正一步一步走來的原因?也不像,因為我們即使找到了也無法攔住她前行的腳步;那我到底在找什麼?

太難為自己了,無知者無畏!今天就把鄧麗君、單依純擱在一起侃竟敢探讨天賦?你是誰啊?膽太大啦!我也是沒轍,處于半瘋狀态。鄧麗君單依純

天賦!

兩個人共有的天賦!

鄧麗君八歲初登舞台,跟随父親的老戰友李成清(二胡演奏員)學習黃梅調、傳統平劇、流行小曲的演唱,13歲左右開始正式接觸聲樂訓練(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民歌)。一年後,鄧麗君自金陵女中休學,加盟台灣宇宙唱片公司。9月初,鄧麗君就推出第一張唱片《鄧麗君之歌—鳳陽花鼓》,正式開始了職業演唱生涯。鄧麗君女士的天賦從這一時期就全面暴露出來,由于學習了灘簧腔的“垛句”,字多腔少,前後呼應,節奏緊湊整齊,頓垛疊換,層次分明,極富推動力,既能在唱段中調節節奏,又完美地掩藏住“氣口”痕迹,使她在後期的流行歌演唱中,能一以貫之地表達出超強的流暢性。我們聽過她無數的歌曲,最強的記憶點便是順暢、韻律感強,換氣點似乎都被藏在不知不覺中或是情緒的抒發裡,久而久之你甚至還特别期待她的換氣聲出現,因為那裡的魅力無以言表。這是一個歌者對聲樂的自然感悟,隻有天分極高才能調動起所有技巧的融合輸出。盡管學習戲曲演唱時間很短,但感悟力、領悟力超群,這讓鄧麗君女士受益無窮。我們完全可以在她早期演唱的歌曲中,找到黃梅調、昆曲、越劇等戲曲韻味的影子。仰仗天賦異禀,21歲的鄧麗君在如日中‬天的輝煌時期選擇去了日本。

太難為自己了,無知者無畏!今天就把鄧麗君、單依純擱在一起侃竟敢探讨天賦?你是誰啊?膽太大啦!我也是沒轍,處于半瘋狀态。鄧麗君單依純

那個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島嶼,當時正處在亞洲流行樂高速發展的上升階段。由于天然自帶中華傳統演唱秘籍,再輔以歐美流行樂的熏陶,芳年華月的鄧麗君能量集中大爆發,她幾乎在一夜間就增添了腔體共鳴效果,将之前發聲位置靠前的唱戲形态瞬間調整為向上向後,提供了頭腔、鼻腔、咽腔三位一體式的混響聲效,而留給胸腔的共鳴不明覺厲地衍生出一種全新的氣音。特别是在聲帶的閉合運動中、由氣息發出的力量激蕩出來的真假混聲逐漸進入到渾然一體的絕妙境界。所有人都驚訝,怎麼會如此不可思議?她的高音變得更加清亮通透,她的中低音更加婉轉柔情。究竟發生了什麼?

元·燕南芝庵《唱論》中曾曰:聲有四節“起末、過度、揾簪、攧落”。即聲要圓熟,腔應徹滿,字、腔、韻、律貼合自然,無影無痕,罩之情真意切方為善歌之人。我等平庸之輩想要達到鄧麗君的演唱境界真得勢必登天,隻怕要祈拜佛祖加持保佑啊。

太難為自己了,無知者無畏!今天就把鄧麗君、單依純擱在一起侃竟敢探讨天賦?你是誰啊?膽太大啦!我也是沒轍,處于半瘋狀态。鄧麗君單依純

天賦,這就是天賦。誰能想到,一個台灣國民黨軍“康樂隊”裡拉二胡的無名小輩李成清竟然在推三阻四的幫襯下,挖出了一位亞洲天後。這也是上天的造化,沒什麼科學依據可查,簡而言之碰巧了,天才往往就在你的身旁,隻是沒被你發現罷了。

首次進入到公衆視野,是2020年的《中國好聲音》。她演唱的《永不失聯的愛》引起轟動,至今也搞不清楚,為什麼這樣的一首稀松平常,起伏像抽風似的、副歌如推車上山一般的平平常常不起眼的一首歌能引起萬衆模唱追捧?據說當日的點選量就高達幾百萬,音源成績更是一瀉千裡。

中國戲劇影視中有句名言:戲不出彩當有人救,好演員是可以救戲的。沒錯,單依純的演唱拯救了這首瀕于沒落的歌,并賦予了全新的生命力。

那麼她是怎麼做到的?

(十一假期,明天再續,謝謝關注。今晚番茄台21:05《我們的歌》聆聽單依純的演唱,大家去感受一下,再看明天我侃大山,對照着琢磨定有收獲)

太難為自己了,無知者無畏!今天就把鄧麗君、單依純擱在一起侃竟敢探讨天賦?你是誰啊?膽太大啦!我也是沒轍,處于半瘋狀态。鄧麗君單依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