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京上空的鹰:火车上邂逅的初恋,50载离情难忘,垂暮之年诉相思

刘粹刚,这个名字,可能不会时常出现在你的身边。他是安徽宿州人,中央航校第二期毕业,任空军第五航空大队第二十四队的上尉队长。在抗日战争时期,因其技术高超,作战非常英勇,被称为“飞将军”曾叱咤风云、名震中外。而他,还有一段“苍穹之上的爱情“。

这段爱情的初识是在火车上,他们乘坐的都是同一列班车,刘粹刚在这列火车和车站上无数次与许希麟相遇,对这个气质温婉,面容陈静的女子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而身为小学校长的许希麟也对这位朝气蓬勃的刘粹刚。

不久过后,对许希麟难以忘怀的刘粹刚在火车上跟着她在同一车站下车,一路多方打听,终于知道了许希麟的名字与地址,并写了一封长信来表达自己的好感。

南京上空的鹰:火车上邂逅的初恋,50载离情难忘,垂暮之年诉相思

“希龄女士,初遇城站,获睹芳姿,娟秀温雅,令人堪慕。因似与余曾认识者,初余之注意女士,而女士或未知觉也。车至笕桥,忽促而别,然未识谁家闺秀,耿耿此心,望断双眸,如是风姿,意不复见,而盈盈倩影,直据余之脑蒂,挥之不能去。

……窥视车票,乃随冀临平,见女士入民众小学校,询之街童,始知底蕴……一身傲骨早为女士倾倒矣。”

许希麟家境出众,容貌秀丽,从小便收过许多情书,仅凭这粗浅的文字还不足以打动许校长的芳心,甚至由于职业习惯,许希麟把信中的错字改过之后,便放在一边不予理会了。

可刘粹刚并没有气馁,一封不行就两封,两封不行就四封,四封不行就许许多多封,于是他的信一封接一封的寄来,这些信中,有的表达思念,有的记录他训练经过和心得,有的只是些许的闲话家常,有的则是感慨畅谈时政与抱负……

刘粹刚的文字没有什么粉雕玉砌词藻,没有什么百转千回的文笔,甚至对爱情的诉说也少之又少。可就是这种完全不符合“情书”标准的信,其内容却是!同样忧国忧民,满腔热血的许希麟,对于刘粹刚的思想有了共鸣,渐渐的被这份深切的爱国情怀和炽热的赤子之心打动了。

南京上空的鹰:火车上邂逅的初恋,50载离情难忘,垂暮之年诉相思

在1934年2月,刘粹刚从航校毕业,被军校分配到了新建的中国空军中,在第一次执行任务前,他特地去买了一支钢笔寄给许希麟。对于那时的飞行员来说,每一次执行任务都可能遭遇危险,甚至是永别,而他,放不下自己的心上人。

令他意外却惊喜的是,当他重新返回基地的时候,他收到了许希麟给他寄来的东西,那是一个包裹,里面是许希麟亲手织的领巾,领巾上还绣着一个小小的降落伞图案以及“壮志凌霄“四个字。

当时的飞行员实在是太过凶险,许父不愿意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个没有办法保证未来的年轻人,这时,许希麟在酒桌之上用酒杯里的酒,用筷子写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许父见女儿意愿如此强烈,便也不再多说,同意了这门亲事。

二人都知道,刘粹刚的工作是危险万分的,甚至这危险没有办法靠他自己去避免。可夫妇二人没有丝毫惧怕,也没有选择换一个职业来避灾挡祸。因为不论是方式国家的安危还是二人内心的坚持都让两人不要逃避,不能逃避。

南京上空的鹰:火车上邂逅的初恋,50载离情难忘,垂暮之年诉相思

婚后,二人聚少离多,用着书信来诉说相思情长,而在一起的时候更是甜蜜不已。不想许多恋爱小说写的那种你侬我侬而是二人在不同的地方运用自己的能力为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着。两人是夫妻,是战友,是同僚,是为了结束战争共同努力着的人们。

可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时局的动荡,报效祖国的热血都不准许他们逃避。

1937年10月25日,刘粹刚牺牲了,在高平县城东南的魁星楼之上,年仅25岁。他的遗骸被送往南京航空烈士公墓安葬,而许希麟则去了台湾定居。

她带着她新婚的丈夫,逃似的离开了这片她深爱的又给她带来了深切悲伤的土地。

南京上空的鹰:火车上邂逅的初恋,50载离情难忘,垂暮之年诉相思

时光好似流水飞快,半个世纪之后,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的许希麟跨越海峡,来到了刘粹刚安葬的地方,献上自己的所书条幅以悼念,条幅上写着一首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千帆过尽,此爱不朽。

参考文献:

《夏日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