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岩仓具视:天皇登基典礼尽量摆脱中国影响 龟井兹监:属下做不到

作者:大宋有东坡

1868年9月12日,日本将举行新天皇的登基典礼。

此时,距离孝明天皇暴崩,已经差不多1年又8个月了。

本来,仪式该在1867年12月举行,却因新政府军与德川幕府关键已僵到极点,双方的战争一触即发,未能办成。

到了9月,形势已有很大改变,德川家康建立的江户幕府,统治了日本两百多年,已在列强纷至沓来的外患与尊王攘夷倒幕的内忧中,风雨飘摇。

德川庆喜早在半年前即表示恭顺,避入寺庙,德川幕府的第十五代征夷大将军,铁板钉钉的成为亡幕之君。

岩仓具视:天皇登基典礼尽量摆脱中国影响 龟井兹监:属下做不到

(晚年的德川庆喜)

尽管,还有幕府残余势力在抵抗,但已无关大局。

因此,登基仪式,终于举行了。

此时的世界,已进入现代——当然,如今我们把他们称为近代,而自称当代——在日本影响最大的,乃是西洋人。

他们的科学与贸易,坚船与利炮,深深吸引了很多日本人,他们想要摆脱中原王朝的影响。

《明治天皇1852-1912》里写到:

岩仓具视要求现在是神祇事务局官员的前大名龟井兹监查阅文献,裁定“皇国神裔继承”的规范。岩仓知道,大家心目中的传统礼仪其实大多都是照搬中国的模式。他认为,在这个维新变革的时代,非常适合对礼仪朝廷修改,从而为后世的加冕典礼树立榜样。

最终,他们确实搞了一些变化:

其一,明治天皇的礼服,更像神道教神官的官服。“抛弃中世以来唐制礼服的传统”。

其二,尽管加冕礼上,照样有人捧着草薙剑和八尺琼勾玉——另有一块神镜常供伊势神宫——但有一件新式物品被突出。

那就是德川齐昭送给大行天皇孝明的地球仪。

德川齐昭是水户藩主,阳明学学者。尽管有些保守,不满美日签约,多次被处分,但他刷新藩政,建立现代工业。从他给孝明天皇送地球仪,可知他虽排外,却并不古板。

另一个负责仪式的福羽美静认为,如果地球仪能成为焦点,“将会焕起在场百家的崇高志向,深化他们的认识,而且可以使普通民众感受到加冕典礼的庄严”。

其三,说民众,民众就到。以前天皇即位,都是小范围的,只有高级公卿才能参与。现在,他们希望所有百姓,都要参与到典礼当中来。

尽管想搞出些新意,但总体而言,还是传统居多。

先是有阴阳师看过日子,说9月12日乃黄道吉日。

之后,宫廷派人前往各大神社祭祀,祈求当天不要下雨刮风。

岩仓具视:天皇登基典礼尽量摆脱中国影响 龟井兹监:属下做不到

(明治时代的严岛神社)

同时,也派人到神武天皇、天智天皇等列祖列宗陵前,告知将要举办典礼。

有趣的是,前面说到,他们期望能摆脱中原王朝的影响,但正是天智天皇依学习唐朝,进行了大化革新,才有了日本后来的样子。

登基之后,10月31日,发布年号,明治二字,也是深刻华夏典籍《易经》: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

岩仓具视:天皇登基典礼尽量摆脱中国影响 龟井兹监:属下做不到

(明治天皇)

不过,从此规定了一世天皇,只用一个年号,跟以前发生大事就改年号,已然不同。

理想国译丛028·明治天皇:1852—1912 ¥118.5 购买

中午时分,加冕仪式结束。这时雨停了,天突然放晴。

由是可知,他们之前的祈祷,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还是下了雨。

不过,最终天晴,“所有人都非常高兴,把这看成一种吉兆”。

农村俗话讲,嘴巴两张皮。

下雨也有讲法,天晴也有,先雨后晴还有——

你怎么说都有理。